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排污的高位池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排污口、排污管,所述养殖池底部设排污口,排污口连接排污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排罩、防逃罩、污物排放设施和循环水排放设施,所述的排污管通过三通分别与污物排放设施和循环水排放设施相连接,所述的增排罩和防逃罩位于排污口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性的采用单独排放污物汇集到一个回收池,再排放养殖水到另一个回收池,方便了对污物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避免池塘污物对养殖用水的二次污染,具有成本低、简操作、易推广、效率高等优点,对于保护海洋环境、水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分离排污的高位池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水产品如鱼、虾、蟹、贝类等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渐渐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大大推动了高位池养殖业的发展,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模式既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又减少环境污染,大幅提高池塘生产力。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品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并且随着水产品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沿海的水产品养殖产业日益壮大,但是,目前的工业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出,并且,水产养殖业本身也造成养殖废水大量排出,该类养殖废水主要包括养殖过程中的水产品的粪便、残饵、病虾、死亡个体、虾壳等污物,海水循环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证水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沿海地区的水产品高位池养殖业中,个别企业虽尝试采用循环水水产品养殖模式,但在排污换水时多采用将污物与养殖尾水直接排入大海,使得有毒有害藻类、细菌病毒大量繁殖且难以控制,严重恶化了养殖环境并污染了循环水,增加了循环用水的处理难度和成本,影响水处理效果,导致养殖环境与效益不稳定,并且排出的池塘污物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海水的循环利用,无法保证水产品的安全生产。因而,探索海水可循环利用的新的高效健康养殖模式,采用简洁、高效、低成本的去除方法势在必行,养殖循环经济重在处理水上,应把病害防控和水质调控作为健康养殖头等重要大事来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排污的高位池养殖系统,打破污物排放与尾水排放在同一回收池的传统方式,创造性的采用单独排放污物汇集到一个回收池,再排放养殖水到另一个回收池,方便了对污物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避免池塘污物对养殖用水的二次污染,具有成本低、简操作、易推广、效率高等优点,对于保护海洋环境、水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专利技术完整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分离排污的高位池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排污口、排污管,所述养殖池底部设排污口,排污口连接排污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排罩、防逃罩、污物排放设施和循环水排放设施,所述的排污管分别与污物排放设施和循环水排放设施相连接,所述的增排罩和防逃罩位于排污口上方,所述的污物排放设施包括污物排放管和污物排放井,污物排放管连接污物排放井,污物排放井设污物排放开关,所述的污物排放井连接污物处理设施,所述的循环水排放设施包括循环水排放管和循环水排放井,循环水排放管连接循环水排放井,循环水排放井设循环水排放开关,所述的循环水排放井连接循环水处理设施,排污管通过三通分别与污物排放管和循环水排放管相连接。所述的增排罩为直径45厘米、厚度5厘米的圆饼状混凝土浇注体。所述的增排罩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下设置三根钢筋支架作为支撑,所述的支架为高度20cm的16号螺纹钢。所述的防逃罩连接提升装置。提升装置控制防逃罩起落,包括拉绳6、支点固定杆7、定滑轮5,定滑轮5安装在支点固定杆7上方,拉绳6穿过定滑轮5,一端与防逃罩4连接,另一端端固定在养殖池边,不排污的时候将防逃罩提起离池底约10cm,便于污物汇聚到防逃罩内,排污时通过提升设施将防逃罩落下。防逃罩由8号螺纹钢做支架,用5目筛绢网做罩网,防逃罩的上口直径为50cm,下口直径为100cm,高度50cm;防逃罩底部圆圈外设3根限高支架,限高支架以8号钢筋为材料,用三个膨胀螺丝固定。所述的高位池养殖产品为鱼、虾类。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如下优选方案:所述的污物处理设施包括依次连接的污物沉淀池和生物净化池。所述的循环水处理设施包括依次连接的氧化蓄水池、初级生物净化池,微生态净化池。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排污系统在非排污状态下,提升防逃罩,池底大型污物在增氧设备作用下旋入防逃罩内,进行排污时,放下防逃罩,随后先打开污物排放开关,开始排污,富集至池塘中心的死虾(若有)、病虾、虾壳、残料、粪便等排出,通过排污口8A进入排污管8B,随后通过三通经由污物排放管9进入污物排放井10,并由污物排放井排入污物处理设施将污物单独回收处理,消毒处理后作为植物的有机肥料或海参饲料。所述的污物处理设施包括污物沉淀池和生物净化池,所述污物沉淀池为一长条形水渠,污物排入沉淀池后,水中固型颗粒物沉入底部,上层清水流入生物净化池,污物沉淀池底沉淀的污物于每个养殖周期结束用吸污泵将池底污物吸出,晒干粉碎后做海参饲料或植物肥料。污水污物通过排污3分钟后,排污口出水变清,关闭污物排放开关,再打开循环水排放开关。排出的循环水经循环水排放管12进入循环水排放井13,随后排入蓄水池经循环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再次利用。循环水处理设施包括氧化蓄水池、初级生物净化池,微生态净化池;所述循环水排放井设循环水排放开关,尾水经循环水排放井排入氧化蓄水池。经充分氧化和沉淀后,流入初级生物净化池;所述生物净化池种植大型水生植物,放养滤食性鱼类、底栖贝类等深层次净化,具体为所述初级生物净化池为一面积较大的池塘,池塘每3-5亩安装叶轮式增氧机1台,生物净化池内上层移植江蓠、石莼,池底移植轮叶黑藻等大型藻类,下层播撒毛蚶、牡蛎等滤食性贝类,水中放养梭鱼等滤食性鱼类。循环水经生物净化池净化后进入微生态净化池内用微生态处理,水质达标后被重新利用,实现养殖用水的全循环利用;所述微生态净化蓄水池每3-5亩安装叶轮式增氧机1台,用芽孢杆菌(1kg/亩)、乳酸杆菌(500ml/亩)、硝化细菌(1kg/亩)、EM菌(3kg/亩)光合细菌(3kg)交替使用,通过生物净化,达到养殖用水标准,继续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为:1.污物与循环水排放单独进行,单独排放污物到一个回收池,经过脱水处理,成为沙蚕、海参的高效肥料;有效避免池塘污物对循环水体的二次污染,保证了循环用水的安全性,对污物单独消毒处理后可作为植物的有机肥料或海参饲料,具有环保增效的意义;再排放循环水到另一个回收池,在氧化蓄水池内经充分氧化和沉淀后,排入初级生物净化池,在初级生物净化池内经过大型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底栖贝类等深层次净化,然后在微生物然后被重新利用,实现养殖用水的全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既减少污水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养殖环境污染,又节约能源,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得到提高。2.设置增排罩便于污物随着环流池水集中于排污口附近,避免了排污时池塘清洁水直接从上方旋入排污口,使池底四周污物浓度大的池水优先有效排放;起到增强排污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排污的高位池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排污口、排污管,所述养殖池底部设排污口,排污口连接排污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排罩、防逃罩、污物排放设施和循环水排放设施,所述的排污管分别与污物排放设施和循环水排放设施相连接,所述的增排罩和防逃罩位于排污口上方,所述的污物排放设施包括污物排放管和污物排放井,污物排放管连接污物排放井,污物排放井设污物排放开关,所述的污物排放井连接污物处理设施,所述的循环水排放设施包括循环水排放管和循环水排放井,循环水排放管连接循环水排放井,循环水排放井设循环水排放开关,所述的循环水排放井连接循环水处理设施,排污管通过三通分别与污物排放管和循环水排放管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排污的高位池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排污口、排污管,所述养殖池底部设
排污口,排污口连接排污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排罩、防逃罩、污物排放设施和循环水
排放设施,所述的排污管分别与污物排放设施和循环水排放设施相连接,所述的增排罩和防
逃罩位于排污口上方,所述的污物排放设施包括污物排放管和污物排放井,污物排放管连接
污物排放井,污物排放井设污物排放开关,所述的污物排放井连接污物处理设施,所述的循
环水排放设施包括循环水排放管和循环水排放井,循环水排放管连接循环水排放井,循环水
排放井设循环水排放开关,所述的循环水排放井连接循环水处理设施,排污管通过三通分别
与污物排放管和循环水排放管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排罩为直径45厘米、厚度5厘
米的圆饼状混凝土浇注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排罩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其下设置三根钢筋支架作为支撑,所述的支架为高度20cm的16号螺纹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逃罩连接提升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提升装置控制防逃罩起落,包括拉绳6、
支点固定杆7、定滑轮5,定滑轮5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清,付丽娜,郑述河,付壤辉,张飞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友发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