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324827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1:5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合理管理缓冲区的技术效果。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一数据量;基于第一数据量,在环形缓冲区中划分出与所述第一数据量对应大小的第一存储块;所述环形缓冲区的起始地址与终止地址相同;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所述第一存储块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网络服务中,服务器会将接收的数据包缓存在缓冲器,待接收完成或者满足其他处理条件时对缓冲数据进行处理。为了缓存数据,在现有技术中,有两种方式分配缓冲区。第一种是为每个网络连接分配一个固定长度的缓冲区,进而每个连接在缓冲区中分配得到的存储块大小相同。第二种则是估计将要接收到的数据量大小,然后在缓冲区中动态分配不完全相同大小的存储块。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两种方式都常常会出现要么分配的存储块过小,存储不下全部数据,要么过大,剩余空间区,造成资源浪费。所以,现有技术存在对缓冲区的管理都存在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合理管理缓冲区的技术效果。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一数据量;基于第一数据量,在环形缓冲区中划分出与所述第一数据量对应大小的第一存储块;所述环形缓冲区的起始地址与终止地址相同;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所述第一存储块中。可选的,在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所述第一存储块中之后,还包括:基于接收到的第二数据的第二数据量,在所述环形缓冲区的所述第一存储块之后划分出与所述第二数据量对应大小的第二存储块;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块的起始地址与所述第一存储块的终止地址相同。可选的,在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所述第一存储块中之后,还包括: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块中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清除所述第一存储块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取消所述第一存储块的划分。可选的,取消所述第一存储块的划分,包括:按照预设规则,检测所述环形缓冲区每个存储块中数据是否已经被处理;当检测所述第一存储块中的所述第一数据被处理时,取消所述第一存储块的起始地址。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一数据量;划分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数据量,在环形缓冲区中划分出与所述第一数据量对应大小的第一存储块;所述环形缓冲区的起始地址与终止地址相同;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所述第一存储块中。可选的,所述划分单元还用于在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所述第一存储块中之后,基于接收到的第二数据的第二数据量,在所述环形缓冲区的所述第一存储块之后划分出与所述第二数据量对应大小的第二存储块;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块的起始地址与所述第一存储块的终止地址相同。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读取单元,用于在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所述第一存储块中之后,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块中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清除单元,用于清除所述第一存储块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取消单元,用于取消所述第一存储块的划分。可选的,所述取消单元用于按照预设规则,检测所述环形缓冲区每个存储块中数据是否已经被处理;当检测所述第一存储块中的所述第一数据被处理时,取消所述第一存储块的起始地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方面,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缓冲区是环形的,起始地址与终止地址相同,所以先存入缓冲区的数据被处理后,后续接收的数据可以继续缓存在环形缓冲区中,因此不会出现存储块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一数据量,基于第一数据量,在环形缓冲区中划分出与第一数据量对应大小的第一存储块,进而将第一数据存入第一存储块中。所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量来为划分存储块,那么存储块中就不会出现空白区域,也就不会浪费资源。所以,实现了合理管理缓冲区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环形缓冲区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块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块和第二存储块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存储块示意图;图6和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环形缓冲区的变化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未存储数据的区域示意图;图9为对整合图8所示的环形缓冲区整合后的环形缓冲区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合理管理缓冲区的技术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一数据量;基于第一数据量,在环形缓冲区中划分出与所述第一数据量对应大小的第一存储块;所述环形缓冲区的起始地址与终止地址相同;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所述第一存储块中。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六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请参考图1,包括如下步骤:SlOl:接收第一数据。S102:基于第一数据量,在环形缓冲区中划分出与所述第一数据量对应大小的第一存储块。S103: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所述第一存储块中。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环形缓冲区进行说明。请参考图2,为一环形缓冲区示意图,图3中的阴影表示为未存储数据的区域。环形缓冲区为起始地址和终止地址相同,抽象呈环形的缓冲区。当然,起始地址的下一个地址大于起始地址。举例来说,假设环形缓冲区由起始地址到终止地址依次为:OOK,OlK,02K,03K,…,18K,19K,OOK。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数据吞吐量和数据处理速度来确定环形缓冲区的大小。举例来说,假设一个一小型嵌入式系统数据吞吐量为100K,那么创建一个十几K,例如15K的环形缓冲区。或者,假设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吞吐量为1G,那么可以创建一个300M环形缓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一数据量;基于第一数据量,在环形缓冲区中划分出与所述第一数据量对应大小的第一存储块;所述环形缓冲区的起始地址与终止地址相同;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所述第一存储块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冲黄斌李明杨春禄王俊刘成刘友卓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