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控防撬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3554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控防撬锁,包括电源、电控装置、主锁体、主锁舌、副锁体、至少一个副锁舌、主锁舌驱动装置和副锁舌驱动装置,所述的电控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感应器、与感应器相匹配的感应钥匙、电机控制电路、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接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电控防撬锁,利用主锁舌和副锁舌相配合的方式,主锁舌锁门,副锁舌锁主锁舌,安全性能得到了大大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锁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控防撬锁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子门锁为了达到制造方便和控制方便的目的,往往采用最简单的单锁舌卡位门锁,锁舌长度一般在20mm之内,这种单锁头的锁在门框微微变形时即可被轻松撬开,不能达到有效的防盗效果;因此当下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的防撬、防万能钥匙开启的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控防撬锁,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撬,还能够防止被万能钥匙轻易打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控防撬锁,包括电源、电控装置、主锁体、主锁舌、副锁体、至少一个副锁舌、主锁舌驱动装置和副锁舌驱动装置; 所述的电控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感应器、与感应器相匹配的感应钥匙、电机控制电路、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接触传感器; 所述的主锁舌驱动装置由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电机导轨和复位弹簧构成; 所述的副锁舌驱动装置采用电磁继电器; 所述的主锁体和副锁体均为中空结构,电机固定设置在主锁体内,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固定设置在主锁体内的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的上端开设有轮齿,下端开设有限位卡;主锁体的左侧开设有主锁舌口,主锁舌通过主锁舌口伸入主锁体,主锁舌的前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副锁舌卡槽,主锁舌后部与限位卡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块,主锁舌的后端通过复位弹簧与主锁体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主锁体内主锁舌的下方还设置有滑动导轨;所述的副锁体的右侧与主锁舌口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锁孔,副锁舌的连接端与电磁继电器的衔铁固定连接,电磁继电器通电吸合时,副锁舌与副锁舌卡槽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的电源为电控装置供电,感应器设置在主锁体外且感应器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电机、电源和手动开关串联构成电机控制电路,电磁继电器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构成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接触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且接触传感器安装在从动齿轮右端端部的轮齿上。所述的副锁舌卡槽为三角形卡槽。所述的副锁舌由副锁舌杆和副锁舌头构成,副锁舌头的形状与副锁舌卡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的从动齿轮为倒U型,倒U型的弧形端上开设有轮齿,倒U型的开口端构成限位卡。所述的副锁舌卡槽设置两个,两个副锁舌卡槽分别设置在主锁舌前部的上、下两侧,副锁体内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副锁舌。所述的微处理器采用PLC或者单片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电控防撬锁,利用主锁舌和副锁舌相配合的方式,主锁舌锁门,副锁舌锁主锁舌,安全性能得到了大大增强;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滑动导轨,主锁舌在滑动导轨上运动,一方面减小了主锁舌运动时的摩擦力,使主锁舌的运动更加的流畅,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主锁舌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保证了主锁舌运动过程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电磁继电器作为驱动原件来驱动副锁舌,众所周知,电磁继电器动作迅速,同时不易损坏,可靠性也高;本专利技术的副锁舌卡槽还采用了三角形卡槽,并与副锁舌头的形状相匹配,大大提高了主锁舌的防撬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电控防撬锁,包括电源、电控装置、主锁体1、主锁舌3、副锁体2、至少一个副锁舌4、主锁舌驱动装置和副锁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电源为电控装置供电; 所述的电控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感应器、与感应器相匹配的感应钥匙、电机控制电路、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接触传感器,感应器设置在主锁体I外且感应器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感应钥匙能够通过感应器给微处理器发送开门信号,电机、电源和手动开关串联构成电机控制电路,电磁继电器11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构成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接触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且接触传感器安装在从动齿轮7右端端部的轮齿上,微处理器采用PLC或者单片机,PLC或者单片机价格便宜,处理速度快且稳定可靠; 所述的主锁舌驱动装置由电机、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7、滑动导轨5和复位弹簧9构成,主锁舌驱动装置驱动主锁舌3在主锁体I和副锁体2内前后运动;副锁舌驱动装置采用电磁继电器11,电磁继电器11驱动副锁舌4进入或者滑出副锁舌卡槽10; 所述的主锁体I和副锁体2均为中空结构,电机固定设置在主锁体I内,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6,主动齿轮6与固定设置在主锁体I内的从动齿轮7啮合,从动齿轮7的上端开设有轮齿,下端开设有限位卡,优选方案为从动齿轮7为倒U型,倒U型的弧形端上开设有轮齿,倒U型的开口端构成限位卡,当主动齿轮6逆时针转动时,就能够驱动从动齿轮7上的限位卡向左运动;主锁体I的左侧开设有主锁舌口且主锁舌口的大小与主锁舌3的大小相匹配,主锁舌3通过主锁舌口伸入主锁体I内;主锁舌3前部的开设有至少一个副锁舌卡槽10,优选方案为两个,两个副锁舌卡槽10分别开设在主锁舌3前部的上、下表面上,主锁舌3的后端通过复位弹簧9与主锁体I的右侧内壁连接,主锁舌3的后部与限位卡相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限位块8,当复位弹簧9处于自然状态时,限位块8位于限位卡内,限位块8能够在限位卡的驱动下左右移动;主锁舌3的下方还设置有滑动导轨5,当电机逆时针转动时,主锁舌3能够在限位卡的作用下沿滑动导轨5稳定地向左运动;副锁体2的右侧与主锁舌口相对应的位置还开设有锁孔,当电机驱动主锁舌3向左运动时,主锁舌3的前端能够通过锁孔进入副锁体2;副锁体2内与副锁舌卡槽1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副锁舌4,副锁舌4的连接端与电磁继电器11的衔铁12固定连接,当电磁继电器11通电吸合时,副锁舌4在衔铁的拉力作用下滑出副锁舌卡槽10;副锁舌卡槽10为三角形卡槽10,副锁舌4由副锁舌杆和副锁舌头构成,副锁舌头的形状与副锁舌卡槽10的形状相匹配,保证当电磁继电器11断电衔铁12弹开时副锁舌4能够稳定的卡设在副锁舌卡槽10内。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电控防撬锁时,首先将主锁体I和副锁体2分别安装在门框和门扇的对应位置上,锁门时,按下手动开关,电机逆时针旋转,主动齿轮6逆时针旋转并带动从动齿轮7逆时针旋转,从动齿轮7上的限位卡推动主锁舌3上的限位块8使主锁舌3的前端通过锁孔沿着滑动导轨5向左运动并进入副锁体2,直至主锁舌3向左运动到极限位置时,位于从动齿轮7右端端部轮齿上的接触传感器就会给微处理器一个到位信号,此时,微处理器控制电机电源断开,主锁舌3停止移动;同时,微处理器控制电磁继电器11断电,电磁继电器11的衔铁12回弹,带动副锁舌4卡入副锁舌卡槽10,锁门动作结束; 开门时,将感应钥匙对准感应器,微处理器接收到感应钥匙通过感应器发送的开门信号之后控制电磁继电器11通电,电磁继电器11的衔铁12在磁力作用下回缩,并带动副锁舌4滑出副锁舌卡槽10;同时,主锁舌3在复位弹簧9的拉力作用下沿着滑动导轨5退回主锁体I,直至复位弹簧9复位,主锁舌3完全退回主锁体I,完成开门动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电控防撬锁,利用主锁舌3和副锁舌4相配合的方式,主锁舌3锁门,副锁舌4锁主锁舌3,安全性能得到了大大增强;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滑动导轨5,主锁舌3在滑动导轨5上运动,一方面,减小了主锁舌3运动时的摩擦力,使主锁舌3的运动更加的流畅,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主锁舌3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保证了主锁舌3运动过程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电磁继电器11作为驱动原件来驱动副锁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控防撬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控装置、主锁体、主锁舌、副锁体、至少一个副锁舌、主锁舌驱动装置和副锁舌驱动装置;所述的电控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感应器、与感应器相匹配的感应钥匙、电机控制电路、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接触传感器;所述的主锁舌驱动装置由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电机导轨和复位弹簧构成;所述的副锁舌驱动装置采用电磁继电器;所述的主锁体和副锁体均为中空结构,电机固定设置在主锁体内,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固定设置在主锁体内的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的上端开设有轮齿,下端开设有限位卡;主锁体的左侧开设有主锁舌口,主锁舌通过主锁舌口伸入主锁体,主锁舌的前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副锁舌卡槽,主锁舌后部与限位卡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块,主锁舌的后端通过复位弹簧与主锁体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主锁体内主锁舌的下方还设置有滑动导轨;所述的副锁体的右侧与主锁舌口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锁孔,副锁舌的连接端与电磁继电器的衔铁固定连接,电磁继电器通电吸合时,副锁舌与副锁舌卡槽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电源为电控装置供电,感应器设置在主锁体外且感应器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电机、电源和手动开关串联构成电机控制电路,电磁继电器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构成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接触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且接触传感器安装在从动齿轮右端端部的轮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东瑛魏新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风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