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能引擎动力系统,包括机座、壳体、电机,它还包括定子、转子、磁体、转轴,所述定子和转子设有凹槽,定子固定在机座上,转子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磁体包括定子磁体和转子磁体,所述定子磁体固定安装在定子的凹槽内,所述转子磁体固定安装在转子的凹槽内;所述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机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磁体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实现转子连续旋转,将动能转化为电能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磁动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动力装置有利用煤炭资源的,有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的,人类的能源需求将长期持续增长,很多国家已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我们必须进一步寻求耗能越少越好的动力装置。磁体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磁动机的研究和报道,如何让转子在磁体的相互作用力下不停旋转,成为我们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
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能引擎动力系统,利用磁体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实现转子连续旋转,将动能转化为电能输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能引擎动力系统,包括机座、壳体、电机,它还包括定子、转子、磁体、转轴,所述定子和转子设有凹槽,定子固定在机座上,转子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磁体包括定子磁体和转子磁体,所述定子磁体固定安装在定子的凹槽内,所述转子磁体固定安装在转子的凹槽内;所述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机座连接。所述定子磁体为一个环形磁体或一组磁体或两组磁体组合,所述转子磁体为一个环形磁体或一组磁体,所述一组磁体为若干个刀形、三角、扇形、菱形、筝形、扇贝形、叶片形、扇贝形、大圆形磁体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两组磁体组合为一组扇贝形磁体与一组小环形磁体组合,或一组大圆形磁体与一组小环形磁体组合;所述大圆形磁体由一个小圆形磁体与4个牛角形磁体组成,或一个小圆形磁体与两个偏心环形磁体组成;所述磁体为刀形、扇形、扇贝形、牛角形、叶片形、扇贝形中的一种,其构成弧线是由螺线截线连接组成,所述螺线为阿基米德螺线、等角螺线、圆线、贝塞尔曲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转轴通过皮带连接电机,所述壳体与定子为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定子、转轴、机座、壳体皆为非导磁材料,所述磁体采用永磁体(如钕铁硼),可反复进行充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能引擎动力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不依赖煤炭、石油等石化能源,不同于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其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外形美观,所使用磁体可反复充磁,节能环保,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卧式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卧式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卧式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6-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单个刀形磁体磁感线示意图; 图10-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单个扇形磁体磁感线示意图; 图13-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单个扇贝形磁体磁感线示意图; 图17-图2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单个叶片形磁体磁感线示意图; 图21-图2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单个牛角形磁体磁感线示意图; 图2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单个偏心环形磁体磁感线示意图; 图25-图3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3-图3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36-图3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38-图3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示意图; 图40-图4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示意图; 图42-图4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示意图; 图4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的不意图; 图45-图4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9的示意图; 图47-图4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0的示意图; 图48-图4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的示意图; 图50-图5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的示意图; 图51-图5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3的示意图。 图中标注: 1.机座;2.壳体;3.电机;4.皮带;5.定子;6.转子;7.定子磁体;8.转子磁体;9.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能引擎动力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 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的磁能引擎动力系统包括机座1、壳体2、电机3,它还包括定子5、转子6、磁体、转轴9,所述定子5和转子6设有凹槽,定子5固定在机座I上,转子6固定在转轴9上;所述磁体包括定子磁体7和转子磁体8,所述定子磁体7固定安装在定子5的凹槽内,所述转子磁体8固定安装在转子6的凹槽内;所述转轴9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机座I连接。所述定子磁体7为一个环形磁体或一组磁体或两组磁体组合,所述转子磁体8为一个环形磁体或一组磁体,所述一组磁体为若干个刀形、三角、扇形、菱形、筝形、叶片形、扇贝形、大圆形磁体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两组磁体组合为一组扇贝形磁体与一组小环形磁体组合,或一组大圆形磁体与一组小环形磁体组合;所述大圆形磁体由一个小圆形磁体与4个牛角形磁体组成,或一个小圆形磁体与两个偏心环形磁体组成;所述磁体为刀形、扇形、牛角形、叶片形、扇贝形中的一种,其构成弧线是由螺线截线连接组成,所述螺线为阿基米德螺线、等角螺线、圆线、贝塞尔曲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转轴9通过皮带4连接电机3,所述壳体2与定子5为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转子6、定子5、转轴9、机座1、壳体2皆为非导磁材料,所述磁体采用永磁体(如钕铁硼),可反复进行充磁,所述机座I结构可采用立式(图1)或卧式(图3)。单个磁体的磁性方向以及强弱可在充磁时进行控制,图6-图8为单个刀形磁体内层N极外层S极时,磁感线分别以0ι、02、03为汇聚点的示意图;图9为单个刀形磁体左边为S极右边为N极时,磁感线示意图,此时磁性越往中间越强。同理,图10-图12是单个扇形磁体的磁感线示意图,图13-图16是单个扇贝形磁体的磁感线示意图,图17-图20是单个叶片形磁体的磁感线示意图,图21-图23是单个牛角形磁体的磁感线示意图,图24是单个偏心环形磁体的磁感线示意图。单个磁体磁性的控制原理相同,此处不再一一举例。参照图25,所述定子磁体7为一组磁体,所述一组磁体为9个三角磁体;所述转子磁体8为一组磁体,所述一组磁体为6个刀形磁体。三角磁体与刀形磁体分别均匀安装在定子5与转子6的凹槽内,所述三角磁体与刀形磁体相对应磁极相同,例如三角磁体S极向内,则刀形磁体S极向外,两磁体S极存在同性相斥,且刀形磁体N极与三角磁体S极也存在异性相吸,利用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实现转子6连续性地、周而复始地旋转。所述转子6固定在转轴9上,因此也实现转轴9转动,再由皮带4连接转轴9与电机3,实现动能转化为电能。当然,刀形磁体磁极也可为左右型,如图26;三角形磁体磁极也可以采用如图27-图28的形式。同理,亦可采用定子磁体7为12个三角磁体、转子磁体8为9个刀形磁体的组合方式,如图29-图32,定子磁体数量和转子磁体数量还可以采用其他适当配比组合。实施例2 参照图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定子磁体7为一组磁体,所述一组磁体为5个大刀形磁体;所述转子磁体8为一组磁体,所述一组磁体为3个小刀形磁体。大刀形磁体与小刀形磁体分别均匀安装在定子5与转子6的凹槽内,所述大刀形磁体与小刀形磁体相对应磁极相同,例如大刀形磁体S极向内,则小刀形磁体S极向外,两磁体S极存在同性相斥,且大刀形磁体N极与小刀形磁体S极也存在异性相吸,利用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实现转子6连续性地、周而复始地旋转。所述转子6固定在转轴9上,因此也实现转轴9转动,再由皮带4连接转轴9与电机3,实现动能转化为电能。同样的,刀形磁体磁极也可为左右型,如图34。该组合方式大刀形磁体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能引擎动力系统,包括机座、壳体、电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定子、转子、磁体、转轴,所述定子和转子设有凹槽,定子固定在机座上,转子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磁体包括定子磁体和转子磁体,所述定子磁体固定安装在定子的凹槽内,所述转子磁体固定安装在转子的凹槽内;所述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机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李尧,
申请(专利权)人:李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