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浸种液锌含量提高种子萌发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2943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调控浸种液锌含量提高种子萌发的方法涉及到种子的处理方法,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的:用5%~15%体积浓度的消毒液浸泡作物种子20~50min,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得消毒后作物种子;再用0.1 ~3mmol·L-1的螯合锌浸泡a步骤制得的消毒后的作物种子16~40h,即完成种子的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调控浸种液锌含量提高种子萌发的方法,有利于植株对锌的吸收与利用,同时还能避免元素间的拮抗作用,通过调控浸种液锌含量,从种子萌发,生长,以及对保护酶活性变化的角度来判断锌对种子萌发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通过锌处理浸种,在改善土壤缺锌影响植株生长的同时,避免农田因过量施用锌肥而造成的土壤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种子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调控浸种液锌含量提高种子萌 发的方法。
技术介绍
锌(Zn)对人体及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的作用。由于锌不能直接在人体自身中 合成,而只能单纯地通过营养食物摄取来获得,所以多食用一些富锌食物能够从根本上有 效的预防人体缺锌现象。但我国土壤中的锌含量一般在3~790 yg · 之间,平均含量在100 yg · 左右。土壤中的锌含量不仅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受到土母质的影响。相同 类型的土壤中锌含量会因为土母质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其中,我国南方的酸性土壤 中锌含量较高,高于全国平均锌含量,然而北方的石灰性土壤中锌含量相对较低,低于全国 土壤的平均锌含量。 锌作为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各种酶的代谢调节,对植 物的生长发育、种子萌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品种植物或同一品种的不同基因型对锌 的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差异较大。例如,玉米是对锌最为敏感的作物之一。缺锌会严重制约 着玉米产量及品质的提高。玉米种子萌发期是玉米生长过程的基础和关键阶段,其生长状 况将会影响到玉米以后的生长和产量。玉米缺锌症状一般发生在出苗后的10~12天,而大面 积多发生在3-4叶期。缺锌时,叶片沿着叶中脉两侧会形成黄色或白色的失绿条带,又称"花 白苗"或"白芽病",主要表现为新芽发白,新叶的叶脉失绿,而老叶沿着叶脉平行出现许多 白色条带未失绿与失绿部分的分界线十分明显。由于土壤中缺锌而引发的玉米白花叶病, 也成为了限制玉米产量及品质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硫酸锌可防止果树苗圃的病害,也是一种补充作物锌微量元 素肥的常用肥料,可做基肥,叶面肥等。硫酸锌属于重金属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 与钡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适用于盐碱性土壤。而且硫酸锌有毒,对环境有危害,对水 体可造成污染。如果,采用硫酸锌浸种后,种子从溶液中吸收酸性的锌离子,播种后容易与 土壤中的碱性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植株对锌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盐碱土壤,以及施 用石灰、草木灰、氨水等碱性肥料的土壤。同样,酸性锌离子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松脂合 剂等碱性农药混合,锌和农药的有效性均随之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调控浸种液锌含量提高种子萌发 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的: a、 消毒:用5%~15%体积浓度的消毒液浸泡作物种子20~50min,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得消毒后作物种子; b、 浸锌:用0.1~3mmol ?I/1的螯合锌浸泡a步骤制得的消毒后的作物种子16~40h, 即完成种子的处理。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用0.5~2mmol · Γ1的螯合锌浸泡a步骤制得的消毒种 子20~30h。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消毒液为次氯酸钠溶液。 本专利技术的螯合锌选用科密欧化学试剂公司生产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锌(EDTA-disodium zinc salt),也称EDTA螯合锌,分子式为Ci〇Hi2N2Na2〇8Zn · 4H2〇,是一种游离络合 剂或游离金属锌。试剂为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锌含量:2 14.5%,重金属(以Pb计):< 0.001%,pH值:6.0-7.0 (1%水溶液)。主要用途:作为微量元素营养剂,是理想的水溶肥原料。 水溶性好,作物吸收利用率高;化学性质稳定,避免元素间拮抗反应。 EDTA是螯合剂的代表性物质,能和碱金属、稀土元素和过渡金属等形成稳定的水 溶性配合物。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相当稳定,且多数可溶于水,元素周期表中绝大多 数的金属离子均能与EDTA形成多个五环结构的螯合物。 螯合锌特点如下:溶解快(在常温下,能快速溶解到水或更粘稠的液体中)、易吸收 (能迅速被作物的叶、茎、花、果吸收利用,吸收耗时短,吸收完全)、混配性好(在水溶液中呈 中性,与中性或酸性农药、杀菌剂有很好的混配性)、施用安全(施用后对农作物、土壤、空气 均无残毒)、增产明显(在缺锌的作物上施用,可增产20%_40%)。 本专利技术的,采用的EDTA-Zn属于螯合态,化 学性质更加的稳定,有利于植株对锌的吸收与利用,同时还能避免元素间的拮抗作用,通过 调控浸种液锌含量,从种子萌发,生长,以及对保护酶活性变化的角度来判断锌对种子萌发 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通过锌处理浸种,在改善土壤缺锌影响植株生长的同时,避免农田因过 量施用锌肥而造成的土壤污染,本方法适用于玉米、水稻及小麦种植前的种子处理。【附图说明】 图1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图2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图3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α_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图4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胚芽S0D活性的影响; 图5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胚芽P0D活性的影响; 图6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胚芽APX活性的影响; 图7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胚芽GPX活性的影响; 图8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胚芽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图9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胚芽中锌离子含量的影响; 图10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胚根中锌离子含量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的,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的: a、消毒:用5%~15%体积浓度的消毒液浸泡作物种子20~50min,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得消毒后作物种子; b、浸锌:用0.1~3mmol · I/1的螯合锌浸泡a步骤制得的消毒后的作物种子16~40h, 即完成种子的处理。 实施例2 本专利技术的,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的: a、 消毒:用10%体积浓度的消毒液浸泡作物种子30min,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得消毒后 作物种子; b、 浸锌:用0.5~2mmol ?I/1的螯合锌浸泡a步骤制得的消毒种子20~30h,即完成种 子的处理。 实施例3 本专利技术的,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的: a、 消毒:选取大小一致且饱满的玉米种子,经10 %的NaCIO消毒液浸泡30 min,用去离 子水冲洗数次,浸泡10 min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直至清洗干净; b、 浸锌:再用0.5mmol · I/1的螯合锌浸泡a步骤制得的消毒后的作物种子24h,即完成 种子的处理。 实施例4 用1 mmol ?I/1的螯合锌浸泡a步骤制得的消毒后的作物种子24h,其它操作步骤同实 施例3。 实施例5 用1.5 mmol ?I/1的螯合锌浸泡a步骤制得的消毒后的作物种子24h,其它操作步骤同 实施例3。 实施例6 用2mmol · I/1的螯合锌浸泡a步骤制得的消毒后的作物种子24h,其它操作步骤同实施 例3〇 本专利技术通过水培试验,以玉米种子为例,从适宜东北地区寒地种植的20个玉米杂 交品种中,通过不同基因型玉米间的锌效率差异,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筛选。最终确定 锌效率差异较大的锌不敏感型品种天农九和锌敏感型品种信玉9作为试验种子。 将没有通过锌处理的种子标记为SZn0(0.00 mmol · Γ1),将经实施例3~6处理过 各种 了分别标记为 SZnl (0 · 5 mmol · L-3、SZn2( 1 · 0 mmol · L-3、SZn3( 1 · 5 mmol·!/1)、 SZn4(2.0 mmol · Γ1),将经上述处理的种子完成浸种后,每个发芽盒底部垫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调控浸种液锌含量提高种子萌发的方法,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的:a、消毒:用5%~15%体积浓度的消毒液浸泡作物种子20~50min,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制得消毒后的作物种子;b、浸锌:用0.1 ~3mmol·L‑1的螯合锌浸泡a步骤制得的消毒后的作物种子16~40h,即完成种子的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系玲杨克军范文艳姜述君马婧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