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765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包括皿体以及与皿体内腔连通的供气管,供气管设置在皿体侧壁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皿体侧壁下端安装有与一端皿体内腔连通的L形供气管,实现了培养皿在实验过程中可持续通气,解决了需要更换培养液的问题,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实验时间,有效提升了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学实验用品领域,具体涉及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
技术介绍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是从活着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体内取出某一器官、组织,分离某一细胞,将它们置于类似于体内的人工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观察其功能的影响因素。在离体器官实验中,不同动物的不同器官都要求最适宜的营养环境,有的离体器官需要氧气,如离体血管。离体血管实验常需要对血管标本进行分离。首先将动物处死、迅速打开胸腹腔,分离、剪下所需部位血管,迅速置于冰冷(0_4°C)的持续通有含95%02和5%CO2混合气,并盛有Kerb,s液的培养皿中,然后在培养皿中小心剔除血管外结缔组织及脂肪,洗去凝血块,再用眼科剪将血管剪成长3mm血管环备用,但是现有的装置无法持续通有含95 %02和5 % CO2的混合气,实验室目前做法都是将Kerb,s液通混合气半小时后再倒入培养皿中,但将血管分离干净、并制备成血管环需要一定的时间,为确保标本所需氧气,中途需要更换预先通过混合气的Kerb,s液,这样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增加实验时间,影响实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可简单固定组织、便于组织的剥离、制备,提升实验效率,缩短实验时间,避免了以往使用的普通培养皿无法持续通气、无法固定组织标本、频繁更换培养液、操作繁琐,效率低的弊端。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包括皿体以及与皿体内腔连通的供气管,供气管设置在皿体侧壁下端。所述皿体内设置有操作垫,操作垫设置在皿体容腔底部。所述操作垫为橡胶垫。所述供气管采用L形结构设计,供气管一端连接气瓶,且此端端口朝上。所述供气管一端连通皿体内腔,另一端连接气瓶。所述供气管内安装有用于减缓气流速度的供气网孔板。所述皿体采用上开口圆柱形结构。所述供气管上安装有阀门三通,阀门三通通过软管连接气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皿体侧壁下端安装有与一端皿体内腔连通的L形供气管,实现了培养皿在实验过程中可持续通气,解决了需要更换培养液的问题,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实验时间,有效提升了实验效率。进一步的,皿体容腔底部设置有橡胶垫,配合大头针使用,可用大头针将组织固定在橡胶垫上,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进一步的,供气管内安装有用于减缓气流速度的供气网孔板,经过供气管的气体都会被供气网孔板打散成小气泡,小气泡可使培养液中的气流变缓,从而减少对标本的冲击力,更加便于组织标本的分离固定。进一步的,供气管采用L型结构设计,与气瓶连接的供气管一端端口朝上,因为供气管连通皿体内腔的一端较为靠下,采用L型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皿体中的液体通过供气管流出。进一步的,供气管上安装有阀门三通,阀门三通通过软管连接气瓶,便于关闭、打开控制气体供给并调节气体大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供气管内安装的供气网孔板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皿体,2-供气管,3-操作垫,4-阀门三通,5-软管,6_气瓶,7_供气网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上开口圆柱形结构的皿体I,皿体I侧壁下端安装有与一端皿体I内腔连通的L形供气管2,供气管2另一端与气瓶6连接,且此端端口朝上;供气管2上安装有阀门三通4,阀门三通4通过软管5连接气瓶6;供气管2内安装有用于减缓气流速度的供气网孔板7;皿体I内腔底部设置有操作垫3,操作垫3为橡胶垫。如图2所示,供气网孔板7采用莲蓬状网孔结构,经过供气管的气体都会被供气网孔板7打散成小气泡,小气泡可使培养液中的气流变缓,从而减少对标本的冲击力,更加便于组织标本的分离固定。本技术通过在皿体I侧壁下端安装有与一端皿体I内腔连通的L形供气管2,实现了培养皿在实验过程中可持续通气,解决了需要更换培养液的问题,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实验时间,有效提升了实验效率;皿体I容腔底部设置有橡胶垫,配合大头针使用,可用大头针将组织固定在橡胶垫上,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供气管2采用L型结构设计,与气瓶6连接的供气管2—端端口朝上,因为供气管2连通皿体内腔的一端较为靠下,采用L型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皿体中的液体通过供气管2流出;供气管2上安装有阀门三通4,阀门三通4通过软管5连接气瓶6,便于关闭、打开控制气体供给并调节气体大小。【主权项】1.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体(I)以及与皿体(I)内腔连通的供气管(2),供气管(2)设置在皿体(I)侧壁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I)内设置有操作垫(3 ),操作垫(3)设置在皿体(I)容腔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垫(3)为橡胶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2)采用L形结构设计,供气管(2)—端连接气瓶,且此端端口朝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2) —端连通皿体(I)内腔,另一端连接气瓶(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2)内安装有用于减缓气流速度的供气网孔板(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I)采用上开口圆柱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2)上安装有阀门三通(4),阀门三通(4)通过软管(5)连接气瓶(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包括皿体以及与皿体内腔连通的供气管,供气管设置在皿体侧壁下端,本技术通过在皿体侧壁下端安装有与一端皿体内腔连通的L形供气管,实现了培养皿在实验过程中可持续通气,解决了需要更换培养液的问题,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实验时间,有效提升了实验效率。【IPC分类】C12M1/22, C12M1/04【公开号】CN205223230【申请号】CN201520948153【专利技术人】梁向艳, 张海锋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离体器官组织分离制备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体(1)以及与皿体(1)内腔连通的供气管(2),供气管(2)设置在皿体(1)侧壁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向艳张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