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2134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由瓶身、瓶口和瓶盖构成,其中,瓶口的周边开设有圆孔和通气孔,通气孔内壁覆盖有纱网,可以阻止麦蛾柔茧蜂逃逸;瓶盖的周边设有对称的两个通孔,与瓶口的圆孔或通气孔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不同开口尺寸的繁育装置,通过控制光源方位引导麦蛾柔茧蜂自行进入和离开该装置,降低了外力对寄主和寄生蜂的干扰,有助于提高繁育成功率;在需要补充亲代蜂的情况下,可使用与试管相匹配的小开口而不必打开瓶盖,减少了麦蛾柔茧蜂逃逸机会,便于使用和管理。

A device for breeding h.hebe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ice for breeding of h.hebetor, composed of a bottle body, a bottle mouth and a bottle cap, the bottle, the periphery is provided with vent hole and the vent hole, the inner wall is covered with gauze to prevent h.hebetor escape; two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around the bottle cap and symmetrical. The mouth of the hole or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hole posi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reeding device with different opening size, by 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azimuth guidance h.hebetor to enter and leave the device,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of external forces on the host and the parasitoid, help to improve the breeding success rate; the need to supplement the parental be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mall opening and use of test tube matching without having to open the bottle, reducing the chance of h.hebetor escap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use and man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属于生物防治装置

技术介绍
麦蛾柔苗蜂(Habrobracon hebetor)是一种分布和寄主范围都非常广泛的体外寄生蜂,可以寄生多种鳞翅目昆虫幼虫。自然条件下,麦蛾柔茧蜂通常伴随着仓储害虫而在仓储环境中出现,对其进行收集与保育,有助于研究和利用该种天敌昆虫资源。目前麦蛾柔茧蜂的收集常使用试管等工具人工零星捕捉,而后汇集到较大容器内接入鳞翅目昆虫幼虫进行保育。麦蛾柔茧蜂活跃且有很强的正趋光性,由于各容器开口不一,将其在各容器间转移时成蜂常发生逃逸,不易控制;该蜂幼虫为体外寄生,因成蜂逃逸而反复捕捉时易使容器移动或振动,继而使该蜂幼虫受到外力而脱离寄主,造成发育中止或死亡,影响了保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减少和避免麦蛾柔茧蜂成蜂的逃逸,降低保育过程中对寄主和寄生蜂幼虫的干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瓶身、瓶口和瓶盖构成,其中,瓶口的周边开设有圆孔和通气孔,通气孔内壁覆盖有纱网,可以阻止麦蛾柔茧蜂逃逸;瓶盖的周边设有对称的两个通孔,与瓶口的圆孔或通气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瓶身及盖子为低透光度的灰色材料制成,瓶口为透明材料制成的圆环状。所述的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瓶盖的两个通孔开孔尺寸与瓶口的圆孔和通气孔相同。所述的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瓶身下部对应圆孔和通气孔位置分别有实心和空心箭头加以标记。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提供的繁育装置,通过控制光源方位引导麦蛾柔茧蜂自行进入和离开该装置,降低了外力对寄主和寄生蜂的干扰,有助于提高繁育成功率;在需要补充亲代蜂的情况下,可使用与试管相匹配的小开口而不必打开瓶盖,减少了麦蛾柔茧蜂逃逸机会,便于使用和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瓶身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瓶盖结构原理图;图中,1、瓶身;2、瓶口;3、瓶盖;4、圆孔;5、通气孔5;6、通孔;7、通孔。【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2所示,本技术是由瓶身1、瓶口2和瓶盖3构成,其中,瓶身I使用灰色材料以降低透光度,瓶口 2为透明圆环,盖子3使用与瓶身I相同的灰色材料以降低透光度;在瓶口2同一高度处有2个相邻的、相同尺寸的圆孔4和通气孔5,圆孔直径2cm,适合试管插入;圆孔4无遮挡,通气孔5内壁覆盖有纱网作为通气孔,该纱网孔径可以阻止麦蛾柔茧蜂逃逸;在瓶身I部对应圆孔4和通气孔5的位置分别有实心和空心箭头加以标记;瓶盖3上有2个位置相对的通孔6和7,其尺寸与瓶口2的圆孔4和通气孔5圆孔相同,瓶盖3盖上瓶身I后其中一个通孔6或通孔7可以与瓶口 2的圆孔4或通气孔5恰好重合。繁育前,打开瓶盖3,在瓶身I内放入3-10头印度谷螟或米蛾3龄以上幼虫,可选择放入经多次折叠的纸张或其他粗糙物品以利于寄主幼虫爬行并增加容器内表面积;而后盖上瓶盖3,使瓶盖3的通孔6与瓶身I的圆孔4重叠;将收集有麦蛾柔茧蜂的试管底部朝向光亮,待蜂聚集于底部时,将试管开口处插入该重叠圆孔,遮挡试管处光线,因瓶口2透明,试管内的麦蛾柔茧蜂受前方圆孔7透过的光亮吸引,可自行进入繁育装置内部;待进入适量蜂后,去除试管的遮光物,将试管拔出,旋转繁育瓶的瓶盖3,使瓶盖3的圆孔6与瓶口 2的通气孔5重合,静置待麦蛾柔茧蜂自行寄生瓶内寄主幼虫。24h后,旋转瓶盖3使圆孔4与通孔6重叠,遮挡通孔7处光线,麦蛾柔茧蜂受通孔6处光亮吸引自行离开,此时也可以使用试管或透明容器在该重叠圆孔处回收麦蛾柔茧蜂统一处理。待亲代麦蛾柔茧蜂离开繁育装置后,旋转瓶盖3使通孔6与通气孔5重合,恢复通风状态,静置待子代蜂发育。子代蜂结茧以后可打开繁育瓶瓶盖3,将子代蜂逐个分离装入试管完成发育,进行蜂种鉴定和种群纯化等工作。【主权项】1.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瓶身、瓶口和瓶盖构成,其中,瓶口的周边开设有圆孔和通气孔,通气孔内壁覆盖有纱网,可以阻止麦蛾柔茧蜂逃逸;瓶盖的周边设有对称的两个通孔,与瓶口的圆孔或通气孔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瓶身及盖子(3)为低透光度的灰色材料制成,瓶口为透明材料制成的圆环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瓶盖的通孔开孔尺寸与瓶口的圆孔和通气孔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瓶身下部对应圆孔和通气孔位置分别有实心和空心箭头标记。【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由瓶身、瓶口和瓶盖构成,其中,瓶口的周边开设有圆孔和通气孔,通气孔内壁覆盖有纱网,可以阻止麦蛾柔茧蜂逃逸;瓶盖的周边设有对称的两个通孔,与瓶口的圆孔或通气孔位置相对应。本技术提供了具有不同开口尺寸的繁育装置,通过控制光源方位引导麦蛾柔茧蜂自行进入和离开该装置,降低了外力对寄主和寄生蜂的干扰,有助于提高繁育成功率;在需要补充亲代蜂的情况下,可使用与试管相匹配的小开口而不必打开瓶盖,减少了麦蛾柔茧蜂逃逸机会,便于使用和管理。【IPC分类】A01K67/033【公开号】CN205213903【申请号】CN201521085405【专利技术人】李天昊, 阮长春, 张俊杰, 王秀梅, 刘志 【申请人】吉林农业大学【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2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繁育麦蛾柔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瓶身、瓶口和瓶盖构成,其中,瓶口的周边开设有圆孔和通气孔,通气孔内壁覆盖有纱网,可以阻止麦蛾柔茧蜂逃逸;瓶盖的周边设有对称的两个通孔,与瓶口的圆孔或通气孔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昊阮长春张俊杰王秀梅刘志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