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138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包含一储存液体的储液单元、一连接该储液单元的弹性软管、一设于该弹性软管末端的喷嘴、一挤压单元,及一转盘。该挤压单元包括可相对该弹性软管移动的一截断件及一压出件。该转盘包括一顶抵该截断件的内围壁及一顶抵该压出件的外围壁。所述围壁端面是呈高低起伏变化,使得该转盘旋转时,该截断件与该压出件会在一朝该弹性软管挤压的挤压行程及一释放该弹性软管的释放行程间转换。在该挤压行程中,该截断件先禁止该弹性软管中的液体回流至该储液单元,该压出件再挤压该弹性软管,使该弹性软管中的液体由该喷嘴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达成用一组机构同时驱动该截断件与该压出件且易于组装及维修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供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供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以往的液体供给装置9包含一用以储存液体的储液单 元91、 一与该储液单元91连接用以导引液体流出该储液单元91的 弹性软管92、 一设于该弹性软管92末端防止该弹性软管92中的液 体流出的喷嘴93、 一截断件94及一压出件95。当该弹性软管92受挤压产生足够压力时,才可使液体流出该喷 嘴93,但是若直接挤压时,该弹性软管92内液体会往该储液单元91 内流动,无法产生足够压力,所以必须先禁止液体往该储液单元91 内流动再挤压该弹性软管92,才能产生足够压力将液体由该喷嘴93 压出。因此,欲取用液体时,该截断件94先挤压该弹性软管92,产生 截断效果,使该弹性软管92内的液体无法流回该储液单元91,该压 出件95再挤压该弹性软管92,产生足够压力,使液体由该喷嘴93 流出。但是此方式共需要二组机构(图未示)分别驱动该截断件94与 该压出件95挤压该弹性软管92。该二组机构除了需要较大空间容置 外,而且组装上较为复杂,若故障时不易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易于组装及维修的液体供 给装置。本技术液体供给装置,包含 一用以储存液体的储液单元、 一与该储液单元连接用以导引液体流出该储液单元的弹性软管、 一设于该弹性软管末端防止该弹性软管中的液体流出的喷嘴、 一挤压单 元,及一转盘。该挤压单元包括一设于靠近该储液单元与该弹性软管连接处,并可相对该弹性软管移动的截断件及一可相对该弹性软管移动以挤 压该弹性软管的压出件。该转盘包括一基壁、自该基壁向该挤压单元方向延伸且相互间 隔的一内围壁及一位于该内围壁外侧的外围壁。该内围壁端面与该外 围壁端面分别顶抵该截断件与该压出件,且所述围壁端面是呈高低起 伏变化,使得该内围壁及该外围壁随该转盘旋转时,该截断件与该压 出件会在一朝该弹性软管挤压的挤压行程及一释放该弹性软管的释 放行程间转换。在该挤压行程中,该截断件先禁止该弹性软管中的液体回流至 该储液单元,该压出件再挤压该弹性软管,使该弹性软管中的液体由 该喷嘴流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包括该内围壁及该外围壁的 该转盘的设计,使得该内围壁及该外围壁随该转盘旋转时,可同时驱 动该截断件与该压出件,达成用一组机构同时驱动该截断件与该压出 件且易于组装及维修的目的。附图说明图l是一示意图,说明一以往的液体供给装置。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液体供给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一支撑座与一壳体被移除。 图5是一转盘的立体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一截断件与一压出件在一 挤压行程的前半段。图7是一类似图5的视图,说明该截断件与该压出件在该挤压 行程的后半段。图8是一类似图5的视图,说明该截断件与该压出件在一释放行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与图3,本技术液体供给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 用以储存液体的储液单元1、 一与储液单元1连接用以导引液体流出储液单元1的弹性软管2、 一设于弹性软管2末端防止弹性软管2中 的液体流出的喷嘴3、 一挤压单元4、 一转盘5、 一驱动单元6、 一支 撑座7,及一包括一开口 81的壳体8。储液单元l、弹性软管2、挤压单元4、转盘5、驱动单元6,及 支撑座7皆设置于壳体8内,且喷嘴3凸伸于开口 81夕卜。支撑座7 面向弹性软管2的一面形成有一凹陷区71,凹陷区71中设有供挤压 单元4穿设的两个纵向相邻的穿孔,且弹性软管2受限制地设置于支 撑座7的凹陷区71前方。参阅图4与图5,挤压单元4包括一设于靠近储液单元l(参阅 图3)与弹性软管2连接处,并可相对弹性软管2移动的截断件41及 一可相对弹性软管2移动以挤压弹性软管2的压出件42。截断件41 具有一可移动地穿设于支撑座7(参阅图3)的穿孔的杆部411,及一 连接杆部411的刃部412。刃部412的长方向与弹性软管2概呈垂直。 压出件42具有一可移动地穿设于支撑座7(参阅图3)的穿孔的杆部 421,及一连接杆部421的平板部422。平板部422与弹性软管2平 行。转盘5包括一基壁51、自基壁51向挤压单元4方向延伸且相互 间隔的一内围壁52及一位于内围壁52外侧的外围壁53。内围壁52 的端面是由一与基壁51表面齐平的起始点521逐渐递增至一最高点 522再逐渐递减至起始点521而形成的一环状面,且内围壁52在转 盘5的一旋转角度范围内,维持在最高点522。外围壁53的端面是 由一与基壁51表面齐平的起始点531逐渐递增至一最高点532再逐 渐递减至起始点531而形成的一环状面。且内围壁52的起始点521 与外围壁53的起始点531是相错开的,而且转盘5旋转一圈时,内6围壁52及外围壁53也随转盘5旋转一圈。内围壁52端面与外围壁53端面分别顶抵截断件41的杆部411 与压出件42的杆部421。当顶抵处的所述围壁52、 53的端面随转盘 5旋转而由低变高时,截断件41与压出件42被所述围壁52、 53朝 接近弹性软体2方向抵推并挤压弹性软管2,当顶抵处的所述围壁52、 53的端面由高变低时,截断件41与压出件42不再受所述围壁52、 53的端面抵推而释放弹性软管2,同时借由弹性软管2的弹性回复力 将截断件41与压出件42复位。驱动单元6包括一马达61及一与转盘5啮合的减速齿轮组62, 使得马达61驱动减速齿轮组62的同时,连动转盘5转动。由于所述围壁52、 53端面是呈高低起伏变化,使得内围壁52 及外围壁53随转盘5旋转时,同时驱动截断件41与压出件42在一 朝弹性软管2挤压的挤压行程及一释放弹性软管2的释放行程间转 换。参阅图6,在挤压行程的前半段,截断件41会先被内围壁52 (参 阅图4)的端面顶出以挤压弹性软管2,并禁止弹性软管2中的液体回 流至储液单元l。此时,压出件42尚未挤压弹性软管2。参阅图7,在挤压行程的后半段,在截断件41截止弹性软管2 的同时,压出件42已被外围壁53(参阅图4)的顶面顶出并朝弹性软 管2挤压。这时由于截断件41已禁止弹性软管2中的液体回流至储 液单元l,因此压出件42再挤压弹性软管2时,即可产生足够压力 使弹性软管2中的液体由喷嘴3流出。参阅图8,在释放行程中,由于内围壁52及外围壁53(参阅图 4)已不再顶推截断件41及压出件42,因此截断件41与压出件42释 放弹性软管2并受弹性软管2的弹力而复位。由以上说明可知,借由包括内围壁52及外围壁53的转盘5的 设计,使得内围壁52及外围壁53随转盘5旋转时,可同时驱动截断 件41与压出件42,解决使用二组机构分别驱动截断件41与压出件 42所造成的空间浪费、组装复杂及故障不易维修的问题,所以确实 能达成本技术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包含一个用以储存液体的储液单元、一条与该储液单元连接用以导引液体流出该储液单元的弹性软管,及一个设于该弹性软管末端防止该弹性软管中的液体流出的喷嘴;其特征在于该液体供给装置还包含一个挤压单元,包括一个设于靠近该储液单元与该弹性软管连接处,并可相对该弹性软管移动的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包含:一个用以储存液体的储液单元、一条与该储液单元连接用以导引液体流出该储液单元的弹性软管,及一个设于该弹性软管末端防止该弹性软管中的液体流出的喷嘴;    其特征在于:    该液体供给装置还包含:    一个挤压单元,包括一个设于靠近该储液单元与该弹性软管连接处,并可相对该弹性软管移动的截断件及一个可相对该弹性软管移动以挤压该弹性软管的压出件;及    一个转盘,包括一个基壁、自该基壁向该挤压单元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的一个内围壁及一个位于该内围壁外侧的外围壁,该内围壁端面与该外围壁端面分别顶抵该截断件与该压出件,且所述围壁端面是呈高低起伏变化,该内围壁及该外围壁随该转盘旋转,会驱动该截断件与该压出件在一个朝该弹性软管挤压的挤压行程及一个释放该弹性软管的释放行程间转换,在该挤压行程,该截断件先禁止该弹性软管中的液体回流至该储液单元,该压出件再挤压该弹性软管,使该弹性软管中的液体由该喷嘴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政昌
申请(专利权)人:士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