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仿生假鱼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1322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仿生假鱼饵,包括鱼头、鱼体和鱼尾,鱼头的后端开设有卡槽;卡槽内侧面上设置有上卡槽孔、下卡槽孔;鱼体的前端设置有凸起;凸起上设置有连接孔和连接杆;连接杆贯穿连接孔,上端插置在上卡槽孔内、下端插置在下卡槽孔内,将凸起固定在卡槽内;鱼头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不锈钢线,不锈钢线上端向上穿过鱼头的上壁后向下弯折形成导线环、下端向下插入鱼体并在鱼体内向上弯折形成鱼钩固定环;鱼体后端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竖直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鱼体在水中会跟随水流的方向变化不同的泳姿,吸引鱼群注意;不锈钢钢珠或铅块会根据水流的速度和大小进行滑动,协调假鱼饵的平衡,不易翻转,垂钓时上钩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假鱼饵,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仿生假鱼饵,属于仿生假鱼饵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上的仿生假鱼饵,在水中由于水流的不断变化容易翻转,平衡性不好,不能很好的吸引鱼群注意;另外,现有的假鱼饵只能整体跟着水流的变化运动,泳姿比较单一,因此垂钓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生假鱼饵。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仿生假鱼饵,包括鱼头、鱼体和鱼尾,鱼头的后端开设有卡槽;卡槽上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上卡槽孔、下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上卡槽孔对应的下卡槽孔;鱼体的前端设置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凸起;凸起上设置有连接孔和连接杆;连接杆贯穿连接孔将凸起固定在卡槽内;连接杆的上端插置在上卡槽孔内、下端插置在下卡槽孔内;上卡槽孔的内径和下卡槽孔的内径大于连接杆的外径;鱼头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不锈钢线;不锈钢线的上端向上穿过鱼头的上壁后向下弯折形成导线环、下端向下插入鱼体并在鱼体内向上弯折形成鱼钩固定环;鱼体后端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竖直的凹槽;鱼尾的末端向下弯折,向下弯折的角度为15?90°。鱼头的内部设置有能在鱼头内滑动的不锈钢钢珠或铅块。上卡槽孔和下卡槽孔的深度为2?5mm。凹槽为多个,凹槽的高度从前向后依次递减。本技术假鱼饵的鱼头和鱼体采用连接杆连接,鱼体在水中会在连接杆的带动下跟随水流的方向左右摆动,变化不同的泳姿,吸引鱼群注意;此外,不锈钢钢珠或铅块会根据水流的不同速度和大小进行滑动,从而协调假鱼饵的平衡,不易翻转,垂钓时上钩率更尚O【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1、鱼头;2、鱼体;3、鱼尾;4、凸起;5、连接杆;6、不锈钢线;7、导线环;8、鱼钩固定环;9、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鱼头1、鱼体2和鱼尾3,鱼头I的后端开设有卡槽;卡槽上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上卡槽孔、下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上卡槽孔对应的下卡槽孔;鱼体2的前端设置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凸起4;凸起4上设置有连接孔和连接杆5;连接杆5贯穿连接孔将凸起4固定在卡槽内;连接杆5的上端插置在上卡槽孔内、下端插置在下卡槽孔内;上卡槽孔的内径和下卡槽孔的内径大于连接杆5的外径;因此连接杆5可在上卡槽孔内和下卡槽孔内转动,从而在水中可带动鱼体2进行左右的摆动。鱼头I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不锈钢线6;不锈钢线6的上端向上穿过鱼头I的上壁后向下弯折形成导线环7、下端向下插入鱼体2并在鱼体2内向上弯折形成鱼钩固定环8;本技术的鱼头I可由硬质塑料制成,鱼体2可由软质塑料制成;因此将鱼钩固定环8隐藏设置在鱼体2的内部的下壁里,可以很好起到掩饰作用,更好的吸引鱼群,减少鱼群的警惕性。鱼体2后端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竖直的凹槽9;鱼尾3的末端向下弯折。凹槽9可以进一步起到分流的作用,在水中游动时可引起水流的变化,吸引鱼群注意;为了增大效果,凹槽9可设计多个,凹槽9的高度从前向后依次递减。本技术弯折的鱼尾3也是进一步起到分流水流的作用,带动周围的水流变化,增加鱼群诱捕的几率。作为优选,将鱼尾3的末端向下弯折的角度设计为15?90°,带动的水流改变更大。鱼头I的内部设置有能在鱼头I内滑动的不锈钢钢珠或铅块,因此当在水中不断变化的水流里,可滑动的不锈钢钢珠或者铅块能够很好的平衡假鱼饵的平衡性,使其不易翻转。本技术为了使连接杆在上卡槽孔和下卡槽孔内转动时不易脱落,将上卡槽孔和下卡槽孔的深度设置为2?5mm。本技术主要用于钓取鲈鱼,翘嘴、鲶鱼和海鲢下面通过具体垂钓过程中的一组数据来证明本技术的使用效果更好:该实验选取上述的四种鱼各30条(随意选取的体重均为2?10斤),把选取的鱼放于100平米的鱼池内,实验时间为45分钟,分开测试上述四种鱼咬住本技术与普通鱼饵的鱼咬饵的数量,该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1、鲈鱼实验: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30只鲈鱼中咬住的数量为18只(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未有咬住普通假饵的,18只咬住普通假饵的均是在普通假饵被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占总数的18/30;其次选用本技术进行实验,鲈鱼总数中的24只咬住了本技术(其中有8只是本技术在下降过程中咬住的,16只是本技术在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咬住数量占总数的24/30。2、翘嘴实验: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30只翘嘴中咬饵的数量为13只(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有3只咬住普通假饵的,10只咬住普通假饵的是在普通假饵被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占总数的13/30;其次选用本技术进行实验,翘嘴总数中的22只咬住了本技术(其中有6只是本技术在下降过程中咬住的,16只是本技术在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咬饵数量占总数的22/30。3、鲶鱼实验: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30只鲶鱼中咬饵的数量为17只(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有4咬住普通假饵的,13只咬住普通假饵的是在普通假饵被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占总数的17/30;其次选用本技术进行实验,鲶鱼总数中的26只咬住了本技术(其中有7只是本技术在下降过程中咬住的,19只是本技术在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咬饵数量占总数的26/30。4、海鲢实现: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30只海鲢中咬饵的数量为14只(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有3咬住普通假饵的,11只咬住普通假饵的是在普通假饵被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占总数的14/30;其次选用本技术进行实验,海鲢总数中的25只咬住了本技术(其中有7只是本技术在下降过程中咬住的,18只是本技术在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咬饵数量占总数的25/30。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仿生假鱼饵,包括鱼头(I)、鱼体(2)和鱼尾(3),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头(I)的后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上卡槽孔、下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上卡槽孔对应的下卡槽孔;所述鱼体(2)的前端设置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凸起(4);所述凸起(4)上设置有连接孔和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贯穿连接孔将凸起(4)固定在卡槽内;所述连接杆(5)的上端插置在上卡槽孔内、下端插置在下卡槽孔内;所述上卡槽孔的内径和下卡槽孔的内径大于连接杆(5)的外径; 所述鱼头(I)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不锈钢线(6);所述不锈钢线(6)的上端向上穿过鱼头(I)的上壁后向下弯折形成导线环(7)、下端向下插入鱼体(2)并在鱼体(2)内向上弯折形成鱼钩固定环(8);所述鱼体(2)后端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竖直的凹槽(9);所述鱼尾(3)的末端向下弯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仿生假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头(I)的内部设置有能在鱼头(I)内滑动的不锈钢钢珠或铅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仿生假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槽孔和下卡槽孔的深度为2?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仿生假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9)为多个,凹槽(9)的高度从前向后依次递减。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仿生假鱼饵,包括鱼头(1)、鱼体(2)和鱼尾(3),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头(1)的后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上卡槽孔、下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上卡槽孔对应的下卡槽孔;所述鱼体(2)的前端设置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凸起(4);所述凸起(4)上设置有连接孔和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贯穿连接孔将凸起(4)固定在卡槽内;所述连接杆(5)的上端插置在上卡槽孔内、下端插置在下卡槽孔内;所述上卡槽孔的内径和下卡槽孔的内径大于连接杆(5)的外径;所述鱼头(1)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不锈钢线(6);所述不锈钢线(6)的上端向上穿过鱼头(1)的上壁后向下弯折形成导线环(7)、下端向下插入鱼体(2)并在鱼体(2)内向上弯折形成鱼钩固定环(8);所述鱼体(2)后端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竖直的凹槽(9);所述鱼尾(3)的末端向下弯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亮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威恒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