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963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根据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包括具有贯通部的第1绝缘基板、形成于所述第1绝缘基板之上的焊盘电极、以及与所述焊盘电极电连接的信号布线;布线基板,具备连接布线,位于所述第1绝缘基板的下方;以及导电材料,设置于所述贯通部内,将所述焊盘电极和所述连接布线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业不表直本申请以2014年11月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4-224232和2015年7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5-148332为基础并享受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援引于此。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便携电话和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便携信息终端设备中,从性能面和设计性等角度来说,显示区域在显示面上所占的比例更大的显示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提出了实现更窄边框的显示装置。以往,已知在具有电极的基板的显示区域周边安装驱动部的构造。在具有这样的搭载驱动部的安装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作为用来将输入信号和电压输入到驱动部的布线基板,有时使用柔性印刷基板(FPC)。但是,为了提高成品率和实现窄边框,正在讨论如下的方法。即,不使用FPC,经由贯通阵列基板的接触孔,将形成于阵列基板的下面侧的布线部与形成于阵列基板的上面侧的驱动部电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具备:第I基板,包括具有贯通部的第I绝缘基板、形成于所述第I绝缘基板之上的焊盘电极、以及与所述焊盘电极电连接的信号布线;布线基板,具备连接布线,位于所述第I绝缘基板的下方;以及导电材料,设置于所述贯通部内,将所述焊盘电极和所述连接布线电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的阵列基板AR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的有源区域ACT的截面图。图4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的包括边框区域PRP在内的截面图。图5是用于说明将形成于支持基板5上的阵列基板AR和对置基板CT粘合的第I工序的概略截面图。图6是用于说明接着图5的第I工序的、在阵列基板AR上形成接触孔CHll的第2工序的概略截面图。图7是用于说明接着图6的第2工序的、将布线基板I压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第3工序的概略截面图。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变形例的概略截面图。图9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实用例的卡器件300的概略截面图。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变形例的概略截面图。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连接布线100的部分构成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图10所示的显示装置DSP中的连接布线100、接触孔CH11,焊盘电极ro等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变形例的概略截面图。图14是示出图13所示的连接布线100的部分构成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图13所示的显示装置DSP中的连接布线100、接触孔CH11,焊盘电极ro等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变形例的概略截面图。图17是示出图16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连接布线100、接触孔CH11,焊盘电极H)等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的变形例的构成的布局的一例的图。图19是示出图17所示的变形例的构成的布局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另外,公开只不过是一例,在不脱离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适当变更当然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此外,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与实际的形态相比,附图中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有时示意性地示出,但这些只是一例,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解释。此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与已有的附图中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发挥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参照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首先,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图1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示出了由第I方向X、与第I方向X垂直的第2方向Y、与第I方向X及第2方向Y垂直的第3方向Z规定的三维空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DSP具备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PNL和布线基板I。液晶显示面板PNL具备:平板状的阵列基板AR、与阵列基板AR对置地配置的平板状的对置基板CT、以及夹持在阵列基板AR和对置基板CT之间的液晶层(后述的液晶层LQ)。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阵列基板AR相当于第I基板,对置基板CT相当于第2基板。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PNL是反射型的液晶显示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3方向Z的正方向或者从阵列基板AR朝向对置基板CT的方向定义为上或上方,将第3方向Z的负方向或者从对置基板CT朝向阵列基板AR的方向定义为下或下方。液晶显示面板PNL具备显示图像的有源区域(显示区域)ACT和有源区域ACT的外侧的边框区域(非显示区域)PRP。液晶显示面板PNL在有源区域ACT中具备多个像素PXo多个像素PX沿着相互交叉的第I方向X及第2方向Y排列,设置为矩阵状。在一个例子中,阵列基板AR的平行于第I方向X的边(例如短边)的长度和对置基板CT的平行于第I方向X的边的长度大致相等。此外,阵列基板AR的平行于第2方向Y的边(例如长边)的长度和对置基板CT的平行于第2方向Y的边的长度大致相等。SP,阵列基板AR的平行于X-Y平面的面积和对置基板CT的平行于X-Y平面的面积大致相等。而且,阵列基板AR的各边在第3方向Z上与对置基板CT的各边重叠。布线基板I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下方。在一个例子中,布线基板I的平行于第I方向X的边的长度比阵列基板AR及对置基板CT的平行于第I方向X的边的长度短,或者同等。此外,布线基板I的平行于第2方向Y的边的长度比阵列基板AR及对置基板CT的平行于第2方向Y的边的长度短,或者同等。布线基板I与液晶显示面板PNL的一端侧重叠地配置,与边框区域PRP及有源区域ACT重叠。另外,布线基板I不向比与液晶显示面板PNL重叠的位置更向外侧伸出。液晶显示面板PNL及布线基板I相互电连接。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的阵列基板AR的概略俯视图。阵列基板AR在有源区域ACT中包括:多个栅极布线G,沿着第I方向X延伸,在第2方向Y上排列;多个源极布线S,沿着第2方向Y延伸,在第I方向X上排列;以及薄膜晶体管Tr,在各像素PX中与栅极布线G及源极布线S电连接。各像素PX例如由相邻的2条栅极布线G和相邻的2条源极布线S划分。薄膜晶体管Tr作为开关元件起作用。在边框区域PRP中的阵列基板AR的一端部ARE,形成有贯通阵列基板AR的多个接触孔CH及焊盘电极ro。焊盘电极ro分别形成在与接触孔CH重叠的位置。各源极布线S及栅极布线G引出到边框区域PRP,分别与焊盘电极ro电连接。如图中虚线所示,布线基板I与阵列基板AR的一端部ARE重叠地配置。如后述那样,布线基板I经由接触孔CH,通过未图示的导电材料与焊盘电极ro电连接。图3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的有源区域ACT中的截面图。另外,图3中作为一例示出了使用Twisted Nematic (TN)模式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3所示,阵列基板AR具备:第I绝缘基板10、薄膜晶体管Tr、反射层4、像素电极PE、第I取向膜ALl等。第I绝缘基板10使用有机绝缘材料形成,例如使用聚酰亚胺形成。第I绝缘基板10被第I绝缘膜11覆盖。薄膜晶体管Tr形成在第I绝缘膜11之上。在图示的例子中,薄膜晶体管Tr构成为顶栅型,但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包括具有贯通部的第1绝缘基板、形成于所述第1绝缘基板之上的焊盘电极、以及与所述焊盘电极电连接的信号布线;布线基板,具备连接布线,位于所述第1绝缘基板的下方;以及导电材料,设置于所述贯通部内,将所述焊盘电极和所述连接布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田靖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