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天国专利>正文

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9556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0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核桃破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由外破壳体(1)、内破壳体(2)和调节装置组成,其中内破壳体(2)设在外破壳体(1)内,调节装置位于内破壳体(2)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破壳体(2)外壁与外破壳体(1)内壁相对应的区域形成破壳腔,在内破壳体(2)外壁上设有凸起(3),在外破壳体(1)内壁上设有倒台(4)。所述的调节装置由调节手柄(5)、调节螺杆(6)、蜗轮蜗杆装置(7)和联动轴(8)组成。所述的内破壳体(2)倾斜角度β为3°~1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提高破壳率和工作效率,降低核桃仁的破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桃破壳设备
,具体涉及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
技术介绍
核桃(Juglans regia),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核果球形,外果皮平滑,内果皮坚硬,有皱纹,呈大脑形。属种子植物门,木材坚韧,可以做器物,果仁可以吃,可以榨油,也可以入药。原产于中东地区,又称胡桃、羌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既可以生食、炒食,也可以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目前,我国核桃栽种面积及栽种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地区。我国的核桃产量虽高,但销售大部分以未加工的核桃为主,主要原因是核桃的外壳韧硬坚实难以剥除,而我国大部分地区核桃破壳仍以手工去壳为主,既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又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核桃的市场附加值。根据摩擦挤压原理设计生产了锥篮式核桃破壳取仁设备,锥篮式核桃破壳装置主要部件两破壳体(包括外破壳体和内破壳体),旋转的内破壳体上方通过轴与减速器连接,下方通过轴承与间隙调节装置相连,间隙调节装置由蜗轮蜗杆、刻度尺、调节手柄组成;夕卜破壳体通过锁紧挂钩与机体连接。旋转调节手柄用来调节两破壳体之间的间隙和角度,使挤压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果壳的直径,并接近于核桃果仁最大外径。两破壳体表面有许多斜条纹状的凸起并经过特殊处理,用于增加与核桃接触的粗糙度。落入破壳体狭缝的核桃,随动破壳体运动而作自转运动,在最窄处破壳后经出料口甩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利用摩擦挤压原理,通过对破壳体装置的改进,使得提高破壳率和工作效率,降低核桃仁的破损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由外破壳体1、内破壳体2和调节装置组成,其中内破壳体2设在外破壳体I内,调节装置位于内破壳体2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破壳体2外壁与外破壳体I内壁相对应的区域形成破壳腔,在内破壳体2外壁上设有凸起3,在外破壳体I内壁上设有倒台4。所述的调节装置由调节手柄5、调节螺杆6、蜗轮蜗杆装置7和联动轴8组成。所述的调节螺杆6 —端上设有调节手柄5,其另一端与蜗轮蜗杆装置7相连,联动轴8与蜗轮蜗杆装置7相连接。所述的内破壳体2倾斜角度β为3。?10°。所述的内破壳体2倾斜角度β为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摩擦挤压原理,通过对破壳体装置的改进,通过外破壳体1、内破壳体2和调节装置,使得旋转的内破壳体2上方通过轴与减速器连接,下方通过轴承与调节装置相连,调节装置由蜗轮蜗杆装置7、调节螺杆6、调节手柄5组成;外破壳体I通过锁紧挂钩与机体连接。旋转调节手柄5用来调节两破壳体之间的间隙和角度,使挤压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果壳的直径,并接近于核桃果仁最大外径。两破壳体表面分别设有凸起3和倒台4,用于增加与核桃接触的粗糙度。落入破壳体狭缝的核桃,随动破壳体运动而作自转运动,在最窄处破壳后经出料口甩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提高破壳率和工作效率,降低核桃仁的破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外破壳体1、内破壳体2、凸起3、倒台4、调节手柄5、调节螺杆6、蜗轮蜗杆装置7、联动轴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包括外破壳体1、内破壳体2、凸起3、倒台4、调节手柄5、调节螺杆6、蜗轮蜗杆装置7和联动轴8。如附图1所示,其中内破壳体2设在外破壳体I内,调节装置位于内破壳体2下方,在内破壳体2外壁与外破壳体I内壁相对应的区域形成破壳腔,在内破壳体2外壁上设有凸起3,在外破壳体I内壁上设有倒台4。其中调节装置由调节手柄5、调节螺杆6、蜗轮蜗杆装置7和联动轴8组成。其中调节螺杆6 —端上设有调节手柄5,其另一端与蜗轮蜗杆装置7相连,联动轴8与蜗轮蜗杆装置7相连接。其中内破壳体2倾斜角度β为3°?10°,优选倾斜角度β为6°。本专利技术在具体使用时,使得旋转的内破壳体2上方通过轴与减速器连接,下方通过轴承与调节装置相连,调节装置由蜗轮蜗杆装置7、调节螺杆6、调节手柄5组成;外破壳体I通过锁紧挂钩与机体连接。旋转调节手柄5用来调节两破壳体之间的间隙和角度,使挤压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果壳的直径,并接近于核桃果仁最大外径。两破壳体表面分别设有凸起3和倒台4,用于增加与核桃接触的粗糙度。落入破壳体狭缝的核桃,随动破壳体运动而作自转运动,在最窄处破壳后经出料口甩出。【主权项】1.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由外破壳体(I)、内破壳体(2)和调节装置组成,其中内破壳体(2)设在外破壳体(I)内,调节装置位于内破壳体(2)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破壳体(2)外壁与外破壳体(I)内壁相对应的区域形成破壳腔,在内破壳体(2)外壁上设有凸起(3),在外破壳体(I)内壁上设有倒台(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装置由调节手柄(5)、调节螺杆(6)、蜗轮蜗杆装置(7)和联动轴⑶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螺杆(6)一端上设有调节手柄(5),其另一端与蜗轮蜗杆装置(7)相连,联动轴(8)与蜗轮蜗杆装置(7)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破壳体(2)倾斜角度β为3°?1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破壳体(2)倾斜角度β为6°。【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核桃破壳设备
,具体涉及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由外破壳体(1)、内破壳体(2)和调节装置组成,其中内破壳体(2)设在外破壳体(1)内,调节装置位于内破壳体(2)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破壳体(2)外壁与外破壳体(1)内壁相对应的区域形成破壳腔,在内破壳体(2)外壁上设有凸起(3),在外破壳体(1)内壁上设有倒台(4)。所述的调节装置由调节手柄(5)、调节螺杆(6)、蜗轮蜗杆装置(7)和联动轴(8)组成。所述的内破壳体(2)倾斜角度β为3°~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提高破壳率和工作效率,降低核桃仁的破损率。【IPC分类】A23N5/00【公开号】CN105559100【申请号】CN201410532474【专利技术人】张天国 【申请人】张天国【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4年10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锥篮式核桃破壳机用破壳装置,由外破壳体(1)、内破壳体(2)和调节装置组成,其中内破壳体(2)设在外破壳体(1)内,调节装置位于内破壳体(2)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破壳体(2)外壁与外破壳体(1)内壁相对应的区域形成破壳腔,在内破壳体(2)外壁上设有凸起(3),在外破壳体(1)内壁上设有倒台(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国
申请(专利权)人:张天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