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角度的输送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9540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角度的输送带装置,包含有:一马达;一第一滚轮;一第二滚轮;一第一臂部;一第二臂部;一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臂部以及所述第二臂部的枢接处;一输送带,绕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上,输送带于所述第一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之间的一侧形成一输送区段以及相对所述输送区段的另一侧形成一回送区段。输送带装置通过设置两个彼此可枢转的臂部,以及臂部两端及枢接处的滚轮,使输送带绕于滚轮上。当其中的臂部彼此枢转时,即可以某一角度弯折输送带,使输送带产生可变的角度。输送带的回送区段另透过臂部底部的轨道限制引导其行进的路径。而输送带的输送区段两侧可设置检测装置以提供各种弹性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改变角度的输送带装置。
技术介绍
输送带装置具有使用简便、维修容易、运费低廉、并能缩短运输距离等特性,因此广泛运用在农业、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输送各种固体物件或成件物品,可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力物力。然而,应用在这些场合的输送带装置通常以事先建置的方式使用,其机动性相对较低。此外,目前的输送带装置均为平面直线轨道,或是平面弯曲的轨道,在应用的场合上也受到限制。举例而言,当输送带装置两端具有高低差而难以建置单一的平面输送带装置时,往往需要多个输送带装置组合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输送带装置的应用场合更具有机动性以及应用广泛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可变角度的输送带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变角度的输送带装置,包含有一马达、一第一滚轮、一第二滚轮、一第一臂部、一第二臂部、一第三滚轮以及一输送带。该马达连动于所述第一滚轮以驱动所述第一滚轮转动。所述第一臂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臂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第二端,使所述第二臂部可相对所述第一臂部枢转,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臂部以及所述第二臂部的枢接处。所述输送带绕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上,所述输送带于所述第一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之间的一侧形成一输送区段以及相对所述输送区段的另一侧形成一回送区段,所述第一滚轮受所述马达驱动而带动所述输送带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上回绕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输送带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彼此排列为一直线时,所述第二臂部相对所述第一臂部设置于一未枢转位置,且所述输送区段具有直线表面;当所述第二臂部相对所述第一臂部枢转一角度至一枢转位置时,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彼此排列为三角形,且所述输送区段分成彼此夹所述角度的一第一区段以及一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位于所述第一滚轮及所述第三滚轮之间,所述第二区段位于所述第三滚轮及所述第二滚轮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输送带装置,另包含一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臂部的所述第三端一侧,所述第三端具有多个沿圆周排列的定位槽,当所述第二臂部相对所述第一臂部枢转至所述角度时,所述调整装置选择性地卡合于所述多个定位槽中对应所述角度的一定位槽,以将所述第二臂部维持于所述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输送带装置,其中所述调整装置枢接于所述第一臂部上,所述调整装置具有一卡勾,当所述调整装置枢转时,所述卡勾可选择性地卡合于所述多个定位槽其中之一。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输送带装置,其中所述输送带为履带,所述第一臂部具有一第一回送轨道,所述第二臂部具有一第二回送轨道,所述输送带的所述回送区段穿过所述第一回送轨道以及所述第二回送轨道而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输送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回送轨道于靠近所述第三滚轮一侧具有一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回送轨道于靠近所述第三滚轮一侧具有一第二弧形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输送带装置,其中所述角度介于O?90度之间,当所述角度为O度时,所述第二臂部相对所述第一臂部设置于所述未枢转位置;当所述角度为90度时,所述第一弧形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面,使所述第一回送轨道以及所述第二回送轨道形成具有一传力角的90度轨道。其中所述传力角介于130?150度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输送带装置,其中所述回送区段受所述第一回送轨道以及所述第二回送轨道限制而于沿所述第一回送轨道以及所述第二回送轨道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输送带装置,其中所述输送带为具有张力的皮带。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输送带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臂部的所述第四端具有一滑槽,所述第二滚轮的轴心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使所述第二滚轮可相对所述第四端沿一方向滑动。其中当所述第二臂部相对所述第一臂部枢转所述角度至所述枢转位置时,所述第二滚轮于所述第四端上沿所述方向滑动远离所述第三滚轮,同时所述第二滚轮提供所述输送带一拉伸张力。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输送带装置,另包含一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臂部上并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侧边。其中所述检测装置为摄影机、光阻断计数器或扫描器。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的输送带装置可弹性地搭接于彼此具有不同高度的两输送端点,增加输送承载物的便利性与机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输送带装置于一未枢转位置的示意图。图3以及图4为图2的输送带装置的部份元件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输送带装置的调整装置将第二臂部固定于特定的一枢转位置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输送带装置的部份元件的侧面示意图。图7为输送带装置的第二臂部相对第一臂部枢转至最大角度的侧面示意图。【符号说明】I输送带装置10第一臂部11第一端12第二端15第一回送轨道152 第一弧形面20第二臂部23第三端232定位槽24第四端25第二回送轨道252第二弧形面26滑槽30第一滚轮50第二滚轮40第三滚轮55调整装置552卡勾60输送带62输送区段621第一区段622第二区段64回送区段70马达80检测装置90承载座100承载物A角度Θ传力角【具体实施方式】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或“连接” 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或结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结构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结构连接至该第二装置。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输送带装置I主要包含有彼此可枢转的一第一臂部10以及一第二臂部20,因此具有可变角度的特性,当其两端跨接于两物件或平台时,可以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之间提供适当的输送通道,其可利用输送带60上多个承载座90以置放承载物100,并且配合不同的使用场合在第二臂部20上设置一检测装置80 (例如摄影机、光阻断计数器或扫描器等)于输送带60的侧边,以对承载物100进行影像擷取辨识、计数或条码扫描等功能。请一并参考图2至图4,其中图2为输送带装置于一未枢转位置的示意图,图3以及图4为图2的输送带装置的部份元件的侧面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输送带装置I包含了第一臂部10、第二臂部20、一第一滚轮30、一第二滚轮40、一第三滚轮50、一输送带60以及一马达70,如前所述,输送带装置I还可包含检测装置80以及在输送带60上设置多个承载座90。第一臂部10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11以及一第二端12,第二臂部20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三端23以及一第四端24。第一滚轮30设置于第一臂部10的第一端11处,马达70连动于第一滚轮30以驱动第一滚轮30转动,第二滚轮40则设置于第二臂部20的第四端24。第一臂部10的第二端1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角度的输送带装置,包含有:一马达;一第一滚轮,该马达连动于所述第一滚轮以驱动所述第一滚轮转动;一第二滚轮;一第一臂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一第二臂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第二端,使所述第二臂部可相对所述第一臂部枢转,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四端;一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臂部以及所述第二臂部的枢接处;以及一输送带,绕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上,所述输送带于所述第一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之间的一侧形成一输送区段以及相对所述输送区段之另一侧形成一回送区段,所述第一滚轮受所述马达驱动而带动所述输送带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上回绕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宗
申请(专利权)人:芯发威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威强电工业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