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供热的传动辊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9439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20:35
一种可供热的传动辊筒。具体包括:该辊筒是由辊体、导液辊轴、液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固定轴承座、齿轮组组成。运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刮灰后的集成板材在运行过程中由是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输送热源给辊体并对其板面进行加热,而热源是可以在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循环进出,保障有足量热能对板材进行加热。在干燥或潮湿的气候环境条件下都可以生产,从板材进料干燥至达到质量要求的干湿度成品仅需要40分钟左右。生产周期短,板材的干湿度容易管控。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实现集成板材结合牢固和给板材进行二次定型,大幅度提高板材的质量,增强板材内结合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人造板材生产配套设备,具体涉及到一种可供热的传动辊筒。技术背景集成板材即人造板,集成板材没有改变木材的结构和特点,它仍和木材一样是一种天然基材,但从物理力学性能来看,在抗拉和抗压强度方面都优于实木锯解板方材,在材料质量的均匀化方面也优于实木锯解板方材。因此,集成板材可以代替实木锯解板方材应用于各种相应的领域。集成材以小径料为生产原料,经过圆木切割成板材,板材烘干,制成板方条,断料、选料,指接,拼接,后续处理等一系列工序而制成具有一定宽度、厚度、长度的木材。它是建筑行业、家具、装修行业使用的一种新型基材。具有强度大,为天然实木的1.5倍,防火性能好、保温性能高等特点。常规的集成材生产工艺如下:圆木加工成板材—板材烘干—板方加工成条—选料、断料—将造好的木条经过疏齿,用粘接剂接成条状—经过四面刨将接好的木条刨成整齐的方条—将规格方条通过压力机压成所需要的板材—刨平、砂光—修补、整理、包装。此外,集成板材在拼合并过程中,由于合成材的个体差异,两个合成材之间常会存在一定的缝隙,这种缝隙不但影响板材的外观,而且还影响板材的质量。为了克服这种缺陷,目前是通过采用灰胶来填满缝隙,以达到充实板材的缝隙,由此提高板材的质量。传统做法:板材人工刮灰处理(板材机械刮灰处理)—堆垛使其自然凉干或晒干—堆压定型—完成本工序。通过上述自然晾干或晒干工序所产的板材一是生产周期长;二是因为灰胶含有大量的水分导致自然晾干后的板材变形、曲翘,产品合格率大幅度下降;三是板材在自然晾干过程中占用更多的生产周转场地;而通过堆压定型时也需要一定的人工成本,而且由于板材比较重,在将板材叠皇时需要专用的机械,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人工自然晾干刮灰后的集成板材带来的各种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可供热的传动辊筒。具体包括:该辊筒是由辊体、导液导汽辊轴、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固定轴承座、齿轮组组成。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可供热的传动辊筒,技术方案中在于:该辊筒是由辊体(I)、导液导汽辊轴(2)、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固定轴承座(4)、齿轮组(5)组成。所述的辊体(I)是一个圆柱型内空筒体。所述的导液导汽辊轴(2)是一根圆柱型内空管道。所述的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是由液体输入导出头(6)和液体输入管(7)组成,液体输入导出头(6)设置有进口(8)和出口(9)。所述的固定轴承座(4)是由轴承(10)和轴承套(11)组成,在轴承套(1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螺孔(12),在轴承套(11)的左右两侧都设置有活动槽(13),固定轴承座(4)共有两个。所述的齿轮组(5)是有两个齿轮组成。上述辊体(I)、导液导汽辊轴(2)、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固定轴承座(4)、齿轮组(5)组合时,是将导液导汽辊轴(2)放置在辊体(I)的中间,把齿轮组(5)安置在导液导汽辊轴(2)的一边,两个固定轴承座(4)是安置在导液导汽辊轴(2)的两边,把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的液体输入管(7)安置在导液导汽辊轴(2)内,由此形成一个可供热的传动辊筒整体。本专利技术应用原理:将若干个本专利技术安置于对应的架体中,并用链条把电机和每一个本专利技术都连接起来,同时将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外接到具有液体加热、可循环流通的供液供气装置;然后将集成板材放入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组辊体(I)上,刮灰后的集成板材在第一组棍体(I)的带动下向前推行,并持续经过后续若干组的$昆体(I)上向前运行,板材在运行过程中由是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输送热源给辊体(I)并对其板面进行加热,而热源是可以在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循环进出,保障有足量热能对板材进行加热。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组成的结构构思新颖、科学合理,应用时各部件配合默契,作用显著。2、运用本专利技术,刮灰后的集成板材在运行过程中由是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输送热源给辊体并对其板面进行加热,而热源是可以在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循环进出,保障有足量热能对板材进行加热。3、应用本专利技术,在干燥或潮湿的气候环境条件下都可以生产,从板材进料干燥至达到质量要求的干湿度成品仅需要40分钟左右。生产周期短,板材的干湿度容易管控。4、应用本专利技术,同时实现集成板材结合牢固和给板材进行二次定型,大幅度提高板材的质量,增强板材内结合力。5、由于刮灰后的集成板材不需要晾晒,而是一次性机械干燥成型,所以不但省时省力,而且缩短生产周期,节约生产场地。 6、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但自动化程度高,作用显著,而且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机器代人作业,减少工作用工,非常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辊体(I)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导液导汽辊轴(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固定轴承座(4)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齿轮组(5)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辊体(I)和导液导汽辊轴(2)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辊体(1)、导液导汽辊轴(2)和齿轮组(5)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I是辊体,2是导液导汽辊轴,3是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4是固定轴承座,5是齿轮组。在图2中,I是棍体。在图3中,2是导液导汽辊轴。在图4中,3是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6是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的液体输入导出头,7是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的液体输入管,8是液体输入导出头的进口,9是液体输入导出头的出口。在图5中,4是固定轴承座,10是固定轴承座的轴承,11是固定轴承座的轴承套,12是在轴承套底部所设有的固定螺孔,13是在轴承套左右两侧都设有的活动槽。在图6中,5是齿轮组。在图7中,I是辊体,2是导液导汽辊轴。在图8中,I是辊体,2是导液导汽辊轴,5是齿轮组。【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是由辊体(I)、导液导汽辊轴(2)、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固定轴承座(4)、齿轮组(5)组成。图1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是辊体,2是导液导汽辊轴,3是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4是固定轴承座,5是齿轮组。图2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辊体(I)的结构示意图。辊体(I)是一个圆柱型内空筒体。图3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导液导汽辊轴(2)的结构示意图。导液导汽辊轴(2)是一根圆柱型内空管道。图4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的结构示意图。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是由液体输入导出头(6)和液体输入管(7)组成,液体输入导出头(6)设置有进口(8)和出口(9)。图5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固定轴承座(4)的结构示意图。固定轴承座(4)是由轴承(10)和轴承套(11)组成,在轴承套(1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螺孔(12),在轴承套(11)的左右两侧都设置有活动槽(13 ),固定轴承座(4)共有两个。图6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齿轮组(5)的结构示意图。齿轮组(5)是有两个齿轮组成。图7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辊体(I)和导液导汽辊轴(2)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是辊体,2是导液导汽辊轴。图8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辊体(1)、导液导汽辊轴(2)和齿轮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供热的传动辊筒,其特征在于:该辊筒是由辊体(1)、导液导汽辊轴(2)、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固定轴承座(4)、齿轮组(5)组成;所述的辊体(1)是一个圆柱型内空筒体;所述的导液导汽辊轴(2)是一根圆柱型内空管道;所述的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是由液体输入导出头(6)和液体输入管(7)组成,液体输入导出头(6)设置有进口(8)和出口(9);所述的固定轴承座(4)是由轴承(10)和轴承套(11)组成,在轴承套(1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螺孔(12),在轴承套(11)的左右两侧都设置有活动槽(13),固定轴承座(4)共有两个;所述的齿轮组(5)是有两个齿轮组成;上述辊体(1)、导液导汽辊轴(2)、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固定轴承座(4)、齿轮组(5)组合时,是将导液导汽辊轴(2)放置在辊体(1)的中间,把齿轮组(5)安置在导液导汽辊轴(2)的一边,两个固定轴承座(4)是安置在导液导汽辊轴(2)的两边,把液体汽体输入导出循环管道(3)的液体输入管(7)安置在导液导汽辊轴(2)内,由此形成一个可供热的传动辊筒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李宁吴明忠劳成福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宁侨盛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