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修正液位的灌装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942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修正液位的灌装阀,解决的是现有的机械灌装阀灌装液位误差较大的问题。它包括阀体、液体阀杆、充气阀杆、回气管、抽气装置、抽排气阀杆、操作阀杆、通气管;中空的液体阀杆设置在阀体上的阀腔内,其上端接充气阀杆,下端接回气管;液体阀杆、充气阀杆、回气管可在操作阀杆的带动下上下移动;通气管通过阀体内的回气通道与液体阀杆的内腔相通;在阀体内有一与抽气装置相连的抽气通道与回气通道相通,抽气通道将回气通道分为分别与通气管、液体阀杆内腔相通的上下两段;设置在阀体上的抽排气阀杆使得下段回气通道或者与上段回气通道相通,或者与抽气通道相通。它能有效地防止液体的滴漏;能精确修正液位;可以根据温度等因素,自动调整灌装液位。(*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灌装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修正液位的灌装阀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流体灌装机械(如黄酒、白酒灌装机等),主要部件——灌装阀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灌装阀没有防滴漏功能,容易污染瓶口,导致产品不合格;灌装阀采用普通的回气管定液位方式,灌装液位误差较大。从理论上讲,灌装液位与回气管的下端面平齐,但由于回气管内气体的可被压缩性、罐装结束时闭阀动作的迟延、灌装液体流速较快等原因,使得实际灌装液位会或多或少地高于回气管的下端面,造成灌装液位高低不一,货架形象不好,而且也导致了产品成本的增加;且无法根据温度等一些环境变化因素进行灌装液位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现有的机械灌装阀灌装液位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所述可修正液位的灌装阀,包括阀体、液体阀杆、充气阀杆、回气管、抽气装置、抽排气阀杆、操作阀杆、通气管;中空的液体阀杆设置在阀体上的阀腔内,其上端接充气阀杆,下端接回气管;液体阀杆、充气阀杆、回气管可在操作阀杆的带动下上下移动;通气管通过阀体内的回气通道与液体阀杆的内腔相通;在阀体内有一与抽气装置相连的抽气通道与回气通道相通,抽气通道将回气通道分为分别与通气管、液体阀杆内腔相通的上下两段;设置在阀体上的抽排气阀杆使得下段回气通道或者与上段回气通道相通,或者与抽气通道相通。作为改进,在液体阀杆下部的阀体上的灌装腔通过阀体内的抽真空通道与抽气通道相通,设置在阀体上的抽真空阀杆控制抽真空通道与抽气通道通断。这样,本灌装阀就可防滴漏,防止液滴污染瓶口而导致产品不合格。对于上面所述的任意一种灌装阀,所述操作阀杆包括滚轮、滚轮轴、内操作杆、外操作杆、面板;滚轮设置在滚轮轴上;外操作杆一端与滚轮轴相接,另一端与内操作杆相连,内操作杆的一端插入充气阀杆上的凹槽;整个操作阀杆通过面板固定在阀体上。对于上面所述的任意一种灌装阀,所述的回气管的外壁上连接有分流伞。对于上面所述的任意一种灌装阀,所述的抽气装置为一负压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稳定,灌装液位精确的新型灌装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在灌装过程结束、闭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在灌装腔F与抽气通道B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在回气管与抽气通道B相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在被灌装容器落下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中所示的灌装阀,包括阀体、液体阀杆、充气阀杆、回气管、抽气装置、抽排气阀杆、操作阀杆、通气管。由阀座3-1、阀身4-1、阀盖5-3组成了阀体,阀盖位于阀身上面,阀座位于阀身下面。阀身4-1是联接该灌装阀各分部件的基础块,也是物料自灌装缸10流入被灌装容器的通道。中空的液体阀杆5-2设置在阀体上的阀腔E内,其上端接充气阀杆5-4,下端接回气管2-1;在液体阀杆下部的阀座3-1上有与阀腔E相通的灌装腔F。液体阀杆5-2、充气阀杆5-4、回气管2-1可在操作阀杆的带动下上下移动。液体阀杆5-2在最下部的位置时,液体阀密封垫5-1与阀腔E的腔壁贴合,处于闭阀状态,阀腔E与灌装腔F不相通,阀腔E内的液体不会通过灌装腔F罐装进入被灌装容器。液体阀密封垫5-1与阀腔E的腔壁不贴合时,处于开阀状态,阀腔E与灌装腔F相通,阀腔E内的液体可以通过灌装腔F罐装入被灌装容器。通气管7-1通过阀体内的回气通道(包括回气通道A和回气通道C)与液体阀杆的内腔D相通;通气管7-1是实现充回气的通路。在阀体内有一与抽气装置8相连的抽气通道B与回气通道相通,抽气通道B将回气通道分为与通气管7-1相通的上段回气通道C和与液体阀杆内腔D相通的下段回气通道A。设置在阀身4-1上的抽排气阀杆4-3使得下段回气通道A或者与上段回气通道C相通,或者与抽气通道B相通。在液体阀杆下部的阀座3-1上的灌装腔F通过阀体内的抽真空通道G与抽气通道B相通,设置在阀身4-1上的抽真空阀杆4-2控制抽真空通道G与抽气通道B的通断。回气管2-1及回气管的外壁上连接的分流伞2-2,起向被灌装容器充气及灌装过程中的回气和分流作用。。操作阀杆由滚轮6-1、滚轮轴6-2、面板6-3、外操作杆6-4、内操作杆6-5等组成。滚轮6-1设置在滚轮轴6-2上;外操作杆6-4一端与滚轮轴6-2相接,另一端与内操作杆6-5相连,内操作杆6-5的一端插入充气阀杆5-4上的凹槽9;整个操作阀杆通过面板6-3固定在阀盖5-3上。操作阀杆带动液体阀杆5-2、充气阀杆5-4、回气管2-1上下移动,该机构是实现开阀→灌装→闭阀动作过程的执行机构。抽气装置8为一负压腔。由对中杯1-1、瓶口密封垫1-2、双导杆1-3及升降机构等组成对中导向机构,升降机构由双导杆1-3、滚轮架1-4、滚轮1-5构成。双导杆1-3上端接滚轮架1-4,下端接对中杯1-1,瓶口密封垫1-2设置在对中杯1-1内。对中杯1-1可在双导杆1-3的带动下上下移动,整个对中导向机构可在凸轮①的作用下升降,对中导向机构起保证被灌装容器准确定位之作用。图中①、②、③、④、⑤为辅助控制凸轮。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进瓶随着灌装缸的转动,对中导向机构由凸轮①提起,瓶进入后,对中导向机构脱离凸轮①而落下,对中杯1-1罩住瓶口。提升压紧密封灌装缸继续回转,被灌装容器从底部被提升,瓶口被密封。灌装灌装缸接着回转,滚轮6-1、滚轮轴6-2在凸轮③的作用下,带动外操作阀杆6-4发生偏转,从而使内操作杆6-5发生偏转,产生向上的力F1,由充气阀杆5-4带动液体阀杆5-2上升,打开液体灌装通路,阀腔E与灌装腔F相通,阀腔E内的液体通过灌装腔F进入被灌装容器。随瓶内物料液面上升,瓶内气体经回气管、液体阀杆内腔D、下段回气通道A、上段回气通道C、通气管7-1回到灌装缸内(此时下段回气通道A与上段回气通道C相通)。当物料液面至回气管2-1的下端面时,形成液封,停止灌装。闭阀灌装缸继续旋转,滚轮6-1、滚轮轴6-2在凸轮②作用下,带动外操作阀杆6-4发生反向旋转,从而使内操作杆6-5发生偏转,产生向下的力F2,迫使充气阀杆5-4及液体阀杆5-2下降,关闭液体灌装通路,阀腔E与灌装腔F不相通,灌装过程结束(见图2)。防阀座滴漏灌装缸旋转,抽真空阀杆4-2被凸轮⑤顶开,灌装腔F通过抽真空通道G与抽气通道B连通,灌装腔液体被吸走,不会滴落到瓶口上,达到防滴漏的目的(见图3)。液位修正灌装缸旋转,抽排气阀杆4-3被凸轮④顶开,使下段回气通道A不与上段回气通道C相通而与抽气通道B相通,即切断回气到灌装缸的通路,同时使回气管通过下段回气通道A与抽气通道B相通,回气管内液体被吸走,保证回气管内不会滴漏,同时也使液位与回气管下端面平齐,达到修正液位的目的(见图4)。温度等环境因素变化时,只需要改变被灌装容器与回气管下端面的尺寸,就可以达到调整液位的目的。出瓶灌装缸继续旋转,被灌装容器落下,送出至压盖或旋盖(见图5)。本技术的优点及使用效果。1.不使用弹簧,故不会由此而引发使用中的诸多不稳定因素;2.流道简洁、便于清洗、确保卫生;3.能有效地防止液体的滴漏;4.能精确修正液位;5.可以根据温度等因素,自动调整灌装液位(只需调整回气管下端面与被灌装容器底面的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修正液位的灌装阀,包括阀体、液体阀杆、充气阀杆、回气管、抽气装置、抽排气阀杆、操作阀杆、通气管;中空的液体阀杆设置在阀体上的阀腔内,其上端接充气阀杆,下端接回气管;液体阀杆、充气阀杆、回气管可在操作阀杆的带动下上下移动;通气管通过阀体内的回气通道与液体阀杆的内腔相通;其特征在于:在阀体内有一与抽气装置相连的抽气通道与回气通道相通,抽气通道将回气通道分为与通气管、液体阀杆内腔相通的上下两段;设置在阀体上的抽排气阀杆使得下段回气通道或者与上段回气通道相通,或者与抽气通道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瑜孔祥玉徐叶界史敏炜何爱斌杜健孙建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南京轻工业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