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17777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22:2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和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该冷凝器包括:筒体、管板、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油分离组件、冷凝管;进气管、出液管组和集油管组;该油分离组件包括:第一滤网板组,其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下部;第二滤网板组和第三滤网板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网板组两侧;以及凸型隔板,其将所述第一滤网板组、第二滤网板组和第三滤网板组与所述冷凝换热管组隔开,并且,所述凸型隔板的上部具有朝向所述进气管折弯的折弯部。根据本实施例的冷凝器,能够在相对较小外形尺寸的情况下获得相对较大的换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以及包含该冷凝器的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在制冷系统中,螺杆压缩机需要润滑油提供运动部件润滑及密封件液封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压缩机排气中通常会含有一定量的润滑油,这些润滑油一旦进入蒸发器不仅会严重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同时也会造成压缩机缺油直至损坏。因此,在压缩机的排气侧需要设置油分离器,以将润滑油从气态制冷剂中分离出来。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油分离器一般有立式速度型油分离器和卧式滤网型油分离器。立式速度型油分离器虽然在外形及成本方面优于卧式滤网型油分离器,但由于工作原理的限制,压缩机工作在部分负荷时,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会有所下降,所以应用范围要小于卧式滤网型油分离器。但是在卧式滤网型油分离器的场合,由于其体积大、成本高,使得换热系统的整机尺寸偏大,使用场合也受到限制。专利文件1(CN104596162A)公开了一种内置油分离器式的冷凝器,将卧式滤网型油分离器设置于冷凝器的内部,使得机组的尺寸和占地面积大幅减小。图1是专利文件1的内置于冷凝器的油分离器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从进气管1’进入该油分离器的油气混合物被第一不锈钢滤网板组4’、第二不锈钢滤网板组11’和第三不锈钢滤网板组101’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流动到凸型隔板8’的背面,与冷凝管换热,分离出的油沿着凸型隔板8’的表面流入储油腔。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专利文件1所公开的内置油分离器式的冷凝器中,在与筒体轴向垂直的截面中,该凸型隔板8’为直线,其背后用于放置冷凝管的空间有限,使得在外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放置的冷凝管的数量受到限制,阻碍了该冷凝器的换热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凝器,其内置油分离组件,通过在凸型隔板的上部设置朝向进气管折弯的折弯部,增大了凸型隔板背后的空间,使得便于设置更多的冷凝管,从而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该冷凝器的换热能力。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凝器,包括: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的沿轴向的两个端部的管板;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油分离组件,用于对进入所述筒体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冷凝换热管组,用于将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冷凝为液态冷媒;设置于所述筒体的进气管、出液管组和集油管组,其中,所述进气管供所述油气混和物进入所述筒体,所述出液管组供所述液态冷媒流出所述筒体,所述集油管组供分离出的油流出所述筒体;所述油分离组件包括:第一滤网板组,其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下方;第二滤网板组和第三滤网板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网板组两侧;以及凸型隔板,其将所述第一滤网板组、第二滤网板组和第三滤网板组与所述冷凝换热管组隔开,并且,所述凸型隔板的上部具有朝向所述进气管折弯的折弯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第二滤网板组和所述第三滤网板组中都具有均气板,所述均气板上开有均气孔。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其中,所述均气孔的开孔大小及分布不均匀。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沿着远离所述第一滤网板组的方向,所述均气孔的孔径逐渐变小。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其中,所述均气孔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由直线和/或曲线构成的其它形状。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其中,所述均气孔的流通截面积在7.8×10-5-2×10-1m2之间。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其中,所述第二滤网板组和所述第三滤网板组沿水平方向设置。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其中,所述油分离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下部两侧;第三档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滤网板组和第三滤网板组的下方;以及第四挡板和第五挡板,其分别位于所述凸型隔板的沿所述轴向的两个端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九方面,其中,所述油分离组件还包括:挡气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网板组和所述进气管之间。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其具有如上述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九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凝器。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冷凝器的内置油分离组件中,通过在凸型隔板的上部设置朝向进气管折弯的折弯部,增大了凸型隔板背后的空间,使得便于设置更多的冷凝管,从而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该冷凝器的换热能力。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附图说明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专利文件1中的内置于冷凝器的油分离器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冷凝器的一个轴向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冷凝器的油分离组件的一个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A-A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B-B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申请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申请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在本申请的下述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以冷凝器的筒体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该轴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将以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称为“周向”。在与该轴向垂直的平面上,将从供液管指向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上方向”,与“上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下方向”,并且,该冷凝器及其各部件的朝向“上方向”的一侧称为“上侧”,与上侧相反的一侧称为“下侧”,并且,当该“上方向”沿着竖直方向时,该“上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于上方向、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的定义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并不限定该冷凝器在使用时的朝向。实施例1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一种冷凝器,图2是本实施例的冷凝器的一个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器,包括: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的沿轴向的两个端部的管板;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油分离组件,用于对进入所述筒体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冷凝换热管组,用于将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冷凝为液态冷媒;设置于所述筒体的进气管、出液管组和集油管组,其中,所述进气管供所述油气混和物进入所述筒体,所述出液管组供所述液态冷媒流出所述筒体,所述集油管组供分离出的油流出所述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组件包括:第一滤网板组,其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下方;第二滤网板组和第三滤网板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网板组两侧;以及凸型隔板,其将所述第一滤网板组、第二滤网板组和第三滤网板组与所述冷凝换热管组隔开,并且,所述凸型隔板的上部具有朝向所述进气管折弯的折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包括: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的沿轴向的两个端部的管板;设
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油分离组件,用于对进入所述筒体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设置在
所述筒体内的冷凝换热管组,用于将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冷凝为液态冷媒;设置于所述
筒体的进气管、出液管组和集油管组,其中,所述进气管供所述油气混和物进入所述
筒体,所述出液管组供所述液态冷媒流出所述筒体,所述集油管组供分离出的油流出
所述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组件包括:
第一滤网板组,其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下方;
第二滤网板组和第三滤网板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网板组两侧;以及
凸型隔板,其将所述第一滤网板组、第二滤网板组和第三滤网板组与所述冷凝换
热管组隔开,并且,所述凸型隔板的上部具有朝向所述进气管折弯的折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滤网板组和所述第三滤网板组中都具有均气板,所述均气板上开有均气
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气孔开孔大小及分布不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果樊敏楠黄海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