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7401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油去除装置,其目的在于,在将机油颗粒捕集到被配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过滤器中的机油去除装置中,抑制由冷凝水所造成的电极间的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如下的绝缘层夹入到电极的正极或负极的至少任意一方与过滤器之间、或者过滤器中,所述绝缘层为,在窜缸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上延伸的层,其具有绝缘性,并且阻碍了因窜缸混合气中的水分发生冷凝而生成的冷凝水从电极的正极连接到负极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中所含有的机油颗粒(油雾)进行去除的机油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直以来,已知一种在内燃机中使窜缸混合气通过窜缸混合气通道而从曲轴箱回流至进气系统中的技术。在窜缸混合气通道上,设置有对窜缸混合气中所含有的机油颗粒进行去除的机油去除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如下的集电极的静电式集尘器,所述集电极对通过被实施脉冲驱动的高电压电晕放电电极而产生出的电场内被离子化的油雾进行收集。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对发动机机油中所含有的微粒物质进行去除的静电净化装置。该静电净化装置具有在电极之间设置了绝缘性过滤器的结构。此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净化室的净化电梯中所使用的微粒去除单元。该去除单元为,对认为主要来源于机油的微粒通过电介质过滤方式来进行去除的单元。该去除单元具有在平行平板电极的正极与负极之间填充了电介体纤维层的无纺布的结构。而且,通过向电极施加电压而在无纺布中产生电介质极化,并且除了利用作用于带电粒子上的库仑力之外,还利用作用于纤维与微粒之间的电介质极化力而将微粒捕集到无纺布上。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48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1-133155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日本气溶胶协会,vol.14N0.4,338-347(1999)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对流过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通道的窜缸混合气中所含有的机油颗粒进行去除的机油去除装置中,采用了利用过滤器的电介质极化的方式的情况下,机油去除装置成为如下结构,即,在窜缸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上延伸的正极与负极之间,配置有由绝缘体形成的过滤器。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向电极施加电压从而在过滤器中产生电介质极化,并使电介质极化力作用于在过滤器内流动的机油颗粒上。此外,窜缸混合气中所含有的机油颗粒中的多数处于带电,当有电压被施加于电极上时,除了电介质极化力之外库仑力也作用于带电的机油颗粒上。其结果为,机油颗粒被捕集于过滤器中,从而使机油颗粒从窜缸混合气中被去除。在此,在窜缸混合气中含有水分。因此,在机油去除装置内,存在因窜缸混合气中的水分发生冷凝而生成冷凝水的情况。当在上述这种结构的机油去除装置内生成了冷凝水时,存在因该冷凝水在过滤器内扩散而使电极间导通的可能性。当电极间由于冷凝水而导通时,将导致消耗电力的增加。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这种课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在将机油颗粒捕集到配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过滤器内的机油去除装置中,对由于冷凝水而使电极间导通的情况进行抑制。用于解决本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在机油去除装置中,在电极与过滤器之间或过滤器中设置了绝缘层的结构,其中,所述绝缘层具有绝缘性且阻碍了冷凝水从电极的正极连接到负极的情况。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机油去除装置为,对流过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通道的窜缸混合气中所含有的机油颗粒进行去除的机油去除装置,并具备:电极,其具有在窜缸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上延伸的正极和负极;电压施加部,其向所述电极施加电压;过滤器,其被配置于所述电极的正极与负极之间,且在通过所述电压施加部而向所述电极施加有电压时产生电介质极化;绝缘层,其为被夹入到所述电极的正极或负极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与所述过滤器之间、或者所述过滤器中,并且在窜缸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上延伸的层,所述绝缘层具有绝缘性,并且阻碍由窜缸混合气中的水分冷凝而生成的冷凝水从所述电极的正极连接到负极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电极的正极或负极与过滤器之间、或者过滤器中,设置有与该过滤器不同的绝缘层。而且,该绝缘层成为了阻碍冷凝水从电极的正极连接到负极的结构。因此,即使冷凝水在过滤器内扩散了,也会通过绝缘层而截断电极间的冷凝水的连接。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因冷凝水而使电极间导通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在机油去除装置被搭载于车辆上时,电极的正极和负极在重力方向上并排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过滤器也被配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绝缘层为位于正极或负极与过滤器之间并且通过窜缸混合气流通的空间而形成的空间层。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过滤器为被分割成电极的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结构,所述绝缘层为位于正极侧的过滤器与负极侧的过滤器之间并且通过窜缸混合气流通的空间而形成的空间层。在这些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冷凝水在过滤器内扩散了,该冷凝水的扩散也不会到达电极。此外,虽然具有在机油去除装置被搭载于车辆上的状态下,在空间层中成为水滴的冷凝水从重力方向上的上方落至下方的情况,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冷凝水的水滴也不会停留在空间层中。因此,通过该空间层而阻碍了电极之间的冷凝水的连接。因此,能够通过空间层来抑制因冷凝水而使电极间导通的情况。此外,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过滤器为纤维质过滤器。而且,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形成纤维质过滤器的纤维的表面上实施了防水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在形成过滤器的纤维的表面上冷凝水容易成为水滴,并且冷凝水难以浸入到该纤维中。因此,冷凝水在过滤器内难以扩散。此外,成为了水滴的冷凝水易于向重力方向上的下方下落。因此,根据本结构,在过滤器内冷凝水变得难以连接。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冷凝水而使电极间导通的情况。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在空间层被形成于下方电极与过滤器之间的情况下,在下方电极中的与空间层接触的表面上实施亲水处理,所述下方电极为电极的正极或负极中的、机油去除装置被搭载于车辆上时相对于过滤器而位于重力方向上的下方的电极。根据这种方式,下落至下方电极上的冷凝水的水滴在该下方电极上难以被维持为水滴状,且在该下方电极的表面上容易变薄扩散。因此,即使将空间层的厚度设定得较小,也能够抑制由冷凝水而造成的电极间的导通。而且,通过将空间层的厚度设定得较小,从而能够抑制机油去除装置中的机油颗粒的捕集率(机油颗粒的捕集量相对于机油颗粒的流入量的比例)的下降。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绝缘层为通过绝缘体而形成并且与过滤器相比透水性较低的挡水层。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冷凝水难以侵入到挡水层中。因此,即使冷凝水在过滤器内扩散了,也将通过挡水层而阻碍电极间的冷凝水的连接。因此,能够通过挡水层来抑制因冷凝水而使电极间导通的情况。此外,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当向电极施加有电压时,在挡水层中也将产生电介质极化。因此,即使作为绝缘层而设置了挡水层,也不易导致机油颗粒的捕集率的下降。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在窜缸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上延伸的平板上的挡水板来形成挡水层。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挡水层为对电极的表面进行覆盖的涂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利用透水性较低的绝缘材料来涂敷电极的表面,从而形成挡水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将机油颗粒捕集到配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过滤器内的机油去除装置中,抑制因冷凝水而使电极间导通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内燃机及其进气排气系统的概要结构的图。图2为表示实施例一所涉及的机油去除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图。图3为表示机油去除装置中的机油颗粒的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去除装置,其对流过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通道的窜缸混合气中所含有的机油颗粒进行去除,并具备:电极,其具有在窜缸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上延伸的正极和负极;电压施加部,其向所述电极施加电压;过滤器,其被配置于所述电极的正极与负极之间,且在通过所述电压施加部而向所述电极施加有电压时产生电介质极化;绝缘层,其为被夹入到所述电极的正极或负极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与所述过滤器之间、或者所述过滤器中,并且在窜缸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上延伸的层,所述绝缘层具有绝缘性,并且阻碍由窜缸混合气中的水分冷凝而生成的冷凝水从所述电极的正极连接到负极的情况。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直希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