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油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670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万向油压千斤顶,其特征是油仓(3)设置在工作仓(2)的外圈,油仓(3)的外侧设有活塞仓(1),活塞仓(1)与油仓(3)和工作仓(2)用通油管连接,通油管中的进油口(4)安装一端带有钢球(6)的软管(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油口安装带有钢球的软管,钢球上有与软管连通的通孔,依靠钢球的重量,使钢球始终位于油的液面以下,因此无论千斤顶如何放置,使油经软管进入活塞缸,保证千斤顶的工作压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把提升力或推动力直接用于载荷表面的装置领域,特别属于一种干斤顶的结构装置。通常使用的千斤顶大多只能垂直向上使用。在工作中常需要用千斤顶水平推移物体。由于千斤顶水平放置,不能正常供油而没有能够保证正常工作的压力,使其无法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万向油压千斤顶。它能在任何方向使用,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活塞仓,工作仓,油仓,其特征是油仓设置在工作仓的外圈,油仓的外侧设有活塞仓,活塞仓与油仓和工作仓用通油管连接,通油管中的进油口安装一端带有钢球的软管。软管一端的钢球有与软管连通的通孔,另一端设有带有通孔的旋塞。软管的旋塞与进油口为罗纹连接。本技术在进油口安装带有钢球的软管,并且钢球上有与软管连通的通孔,由于钢球的重量,使钢球始终位于油的液面下,因此无论千斤顶如何放置,都能使油经软管进入活塞仓,保证千斤顶的工作压力。本技术由于采用常规构件,因此还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软管结构简图。油仓3设置在工作仓2的外圈,油仓3的外侧设有活塞仓1,活塞仓1与油仓3和工作仓2用通油管连接,通油管中的进油口4安装一端带有钢球6的软管5。推动活塞仓中的活塞,使其中的油经通油管进入工作仓2,使工作仓中的活塞向上运动,而推动物体向上运动;若将千斤顶水平放置,由于在进油口4安装有带有钢球6的软管5,并且钢球6上设置有与软管连通的通孔,因此油可以从软管中进入活塞仓1,以保证千斤顶正常的工作压力;又由于钢球6自身的重量,使千斤顶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可以使钢球6始终位于油的液面以下,以保证千斤顶的油压,使千斤顶正常工作。软管5的另一端设有带有通孔的旋塞7,使其与进油口4以罗纹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万向油压千斤顶,包括活塞仓(1),工作仓(2),油仓(3),其特征是油仓(3)设置在工作仓(2)的外圈,油仓(3)的外侧设有活塞仓(1),活塞仓(1)与油仓(3)和工作仓(2)用通油管连接,通油管中的进油口(4)安装一端带有钢球(6)的软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油压千斤顶,其特征是软管(5)一端的钢球(6)有与软管(5)连通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油压千斤顶,其特征是软管(5)另一端设有带有通孔的旋塞(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油压千斤顶,其特征是软管(5)的旋塞(7)与进油口(4)为罗纹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万向油压千斤顶,其特征是油仓(3)设置在工作仓(2)的外圈,油仓(3)的外侧设有活塞仓(1),活塞仓(1)与油仓(3)和工作仓(2)用通油管连接,通油管中的进油口(4)安装一端带有钢球(6)的软管(5)。本技术在进油口安装带有钢球的软管,钢球上有与软管连通的通孔,依靠钢球的重量,使钢球始终位于油的液面以下,因此无论千斤顶如何放置,使油经软管进入活塞缸,保证千斤顶的工作压力。本技术还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文档编号B66F3/26GK2375614SQ99231880公开日2000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4日专利技术者钟震东 申请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向油压千斤顶,包括活塞仓(1),工作仓(2),油仓(3),其特征是油仓(3)设置在工作仓(2)的外圈,油仓(3)的外侧设有活塞仓(1),活塞仓(1)与油仓(3)和工作仓(2)用通油管连接,通油管中的进油口(4)安装一端带有钢球(6)的软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震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