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拉桥辅助墩墩顶节段先梁后墩施工方法,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其特征是:辅助墩墩身分两次施工,第一次施工辅助墩墩身时墩顶预留一定的高度,使前支点牵索挂篮可走行通过,使用现浇支架完成辅助墩墩顶节段主梁施工后,拆除现浇支架,挂篮走行通过辅助墩,第二次施工辅助墩墩身至墩顶,安装支座。本发明专利技术辅助墩前、后节段主梁共用一套前支点牵索挂篮施工,避免了前支点牵索挂篮的拆除、二次拼装或者采用支架施工法、所需人力和机械简化了工序,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斜拉桥的跨径一般较大,常在200m以上,其主跨一般要跨越的江河湖泊等水深较深、地质情况较复杂的通航河道上。如果不采用悬臂施工法,而采用支架施工法、顶推施工法或者转体施工法,都会给施工带来更大的困难,增大施工临时设施费用,甚至影响到河道的通航。悬臂施工法有悬臂拼装法和悬臂浇筑法两种,其中悬臂拼装法主要用于钢主梁的斜拉桥,悬臂浇筑法主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悬臂浇筑法的优点是结构的整体性好,施工中不需要大吨位悬臂吊机和运输预制节段块件的驳船。目前,悬臂浇筑法施工已成为修建中、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斜拉桥一般包括主梁、索塔、斜拉索、辅助墩等几部分,其中主塔al靠近岸边陆地区域的一侧为边跨主梁a2,靠近江河湖海等水上区域的一侧为中跨主梁a3;边跨主梁a2下建有辅助墩a4。边跨主梁a2对应斜拉索为边跨斜拉索a6,中跨主梁a3对应斜拉索为中跨斜拉索a5。辅助墩a4与边跨主梁a2之间由支座8连接。悬臂浇筑法施工采用挂篮悬臂作业方法,以斜拉桥的主塔al为分界线,从主塔al分别向两岸对主梁进行分段对称施工。悬臂浇筑法多采用前支点牵索挂篮施工,前支点牵索挂篮的工作原理是在主梁下设置挂篮平台,且已成梁段下的挂篮平台长度一般要略长于待浇梁段下的挂篮的平台长度,利用待浇梁段斜拉索作为挂篮的前支点,将挂篮后端锚固在已浇筑梁段上,它能充分发挥斜拉索的效用,由斜拉索和已浇梁段共同承担待浇节段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段重量,待主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工主梁预应力,拆除斜拉索与挂篮的连接,使主梁节段重力转换到斜拉索上,再前移挂篮。而前支点牵索挂篮施工的优越性在于它使得前支点牵索挂篮中的悬臂梁受力变成了简支梁受力,使节段悬浇长度及承重能力均大为提高,节段悬浇长度提高可以缩短挂篮施工节段,减少模板周转次数,加快施工进度,另外挂篮承重能力提高也能保证主梁往更宽更重的趋势发展,从而满足桥梁交通车辆量日趋增长的需要。斜拉桥辅助墩墩顶节段的传统施工方法是先墩后梁:先施工完辅助墩墩身,使用前支点牵索挂篮悬浇施工斜拉桥至辅助墩墩顶前一个节段主梁,拆除下放前支点牵索挂篮,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辅助墩墩顶节段主梁。而过辅助墩墩顶节段主梁的后续节段施工,只能重新安装前支点牵索挂篮并预压验收后,继续挂篮悬浇施工剩余节段;或者采用支架施工法施工。斜拉桥辅助墩墩顶节段的传统施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施工工序复杂:前支点牵索挂篮在辅助墩处无法正常走行通过,过辅助墩墩顶节段主梁后续节段,需要重新安装前支点牵索挂篮,继续悬浇施工剩后续节段,或者采用支架施工法施工;2、施工时间长:辅助墩墩顶主梁后续节段需要重新安装前支点牵索挂篮或支架等临时设施,工序转换所需时间较长;3、施工成本大:前支点牵索挂篮利用率低,需要额外投入人力、机械,投入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辅助墩前、后节段主梁共用一套前支点牵索挂篮,施工工序衔接紧凑,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为:辅助墩墩身分两次施工,第一次施工辅助墩墩身时墩顶预留一定的高度,使前支点牵索挂篮可走行通过,使用现浇支架完成辅助墩墩顶节段主梁施工后,拆除现浇支架,前支点牵索挂篮走行通过辅助墩,第二次施工辅助墩墩身至墩顶,安装支座。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斜拉桥包括:至少一个主塔;至少一个边跨主梁,所述边跨主梁设于所述主塔靠近岸边陆地区域的一侧;所述边跨主梁与所述主塔之间通过边跨斜拉索连接;至少一个中跨主梁,所述中跨主梁设于所述主塔靠近江河湖海等水上区域的一侧;所述中跨主梁与所述主塔之间通过中跨斜拉索连接;至少一个辅助墩,所述辅助墩设于所述边跨主梁下方,与所述边跨主梁之间通过支座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边跨主梁由辅助墩墩顶重节段主梁、标准节段主梁和合龙段主梁组成;所述辅助墩墩顶重节段主梁位于所述辅助墩墩身上方,所述合龙段主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辅助墩墩顶重节段主梁和所述标准节段主梁。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边跨斜拉索包括所述辅助墩墩顶重节段主梁对应的辅助墩墩顶重节段斜拉索,所述标准节段主梁对应的标准节段斜拉索,所述合龙段主梁对应的合龙段斜拉索。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其具体步骤包括:步骤1:在辅助墩承台上施工辅助墩墩身至一定高度,墩顶预留前支点牵索挂篮走行通过的高度;步骤2:搭建现浇支架;步骤3:使用现浇支架现浇施工所述辅助墩墩顶重节段主梁;步骤4:使前支点牵索挂篮走行至与所述合龙段主梁相邻的所述标准节段主梁的下方,使用前支点牵索挂篮悬浇施工所述标准节段主梁,并施工所述标准节段斜拉索,完成所述标准节段斜拉索体系转换并张拉,后退所述前支点牵索挂篮至走行出所述合龙段主梁底部区域;步骤5:安装所述合龙段主梁底部的现浇支架,在所述辅助墩墩顶重节段主梁与所述标准节段主梁之间设置刚性支撑,使用所述刚性支撑和所述合龙段主梁底部的现浇支架现浇施工所述合龙段主梁,然后依次施工所述合龙段斜拉索和所述辅助墩墩顶重节段斜拉索;步骤6:拆除所述全部现浇支架和刚性支撑;步骤7:使所述前支点牵索挂篮走行通过所述辅助墩墩身,使用所述前支点牵索挂篮继续悬浇施工辅助墩墩顶重节段主梁后续的标准节段主梁,直至前支点牵索挂篮尾部走行出所述辅助墩墩身区域;步骤8:施工所述辅助墩墩身至墩顶,安装支座,完成施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刚性支撑包括顶部刚性支撑和底部刚性支撑。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施工所述边跨主梁上的合龙段主梁之前的标准节段主梁时,同时对称施工中跨主梁上的对应节段主梁;施工完所述边跨主梁上的合龙段主梁及辅助墩墩顶重节段主梁,再施工中跨主梁上对应节段主梁;施工所述边跨主梁的辅助墩墩顶重节段主梁后续的标准节段主梁时,同时对称施工中跨主梁上的对应节段主梁;施工所述边跨斜拉索时,同时施工与之对应的中跨斜拉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简化工序:辅助墩墩身分两次施工,第一次施工辅助墩墩身时预留其墩顶前支点牵索挂篮走行通过的高度暂不施工,能保证前支点牵索挂篮正常走行通过辅助墩,辅助墩前、后节段主梁共用一套前支点牵索挂篮施工,避免拆除并重新安装前支点牵索挂篮,或者采用支架施工法法施工辅助墩墩顶节段主梁后续节段等复杂工序;2、缩短工期:辅助墩前、后节段主梁共用一套前支点牵索挂篮,施工工序衔接紧凑,连续作业,缩短了工期;3、节约成本:辅助墩前、后节段主梁共用一套前支点牵索挂篮,避免了前支点牵索挂篮的拆除、二次拼装或者采用支架施工法施工辅助墩墩顶节段主梁后续节段所需的重新安装支架等人力、机械投入,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斜拉桥单个主塔的侧面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1完成时不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2完成时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3完成时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4完成时不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5完成时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6完成时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7完成时不意图;图9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8完成时不意图。图中:al-主塔,a2_边跨主梁,a3_中跨主梁,a4_辅助墩,a5_中跨斜拉索,a6_边跨斜拉索,1-辅助墩墩身,21-辅助墩墩顶重节段主梁,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拉桥辅助墩墩顶节段先梁后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辅助墩墩身(1)分两次施工,第一次施工辅助墩墩身(1)时墩顶预留一定的高度,使前支点牵索挂篮(4)可走行通过,使用现浇支架(5)完成辅助墩墩顶节段主梁施工后,拆除现浇支架(5),前支点牵索挂篮(4)走行通过辅助墩,第二次施工辅助墩墩身(1)至墩顶,安装支座(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杰,尹振君,付浩,芦登科,陶志力,王俊华,陈文,梅文兵,安东航,浦遇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