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TYPE C防电磁干扰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592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09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USB TYPE C防电磁干扰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上端子组、下端子组、屏蔽片、屏蔽套及屏蔽外壳,该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和舌板,该上下端子组位于舌板上,该屏蔽片位于上下端子组之间,并且屏蔽片两侧伸出于舌板外;该屏蔽套包括环形壁和上下夹片,该环形壁后端形成第一配合框,该环形壁前端具有一贴合部,该上下夹片彼此对应形成与舌板相匹配的第二配合框,该第二配合框两侧分别具有一开口,于第一配合框与基座之间设置有使彼此固定的扣合结构;该屏蔽外壳套于绝缘本体外部,且与环形壁电接触。藉此,通过将屏蔽套设置为一体成型并兼具两侧开口的结构,提高连接器防EMI效果,避免了干涉现象,且符合连接器协会关于6.69的尺寸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型USBTYPE C防电磁干扰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是指一种可能对生物或对物质产生不良影响的电磁现象,电磁干扰通常是伴随着电压、电流的作用而产生,且会降低周遭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性能。电磁干扰是电子产品设计的一项重要议题,在许多先进国家,会对可能散发的电磁干扰进行严格的限制与控管。现今,随着电机、电子、通讯等技术日新月异,电子产品逐渐走向轻、薄、短、小与多功能趋势,故在电子产品中,电子元件的装配密度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电磁干扰的问题。通常业者在设计电子产品时,会在其内设置一些积层阻抗元件及电磁波吸收材料,以消除不同性质及不同方向的电磁干扰,以便使电子产品符合电磁兼容规定的要求。现有USB TYPE C连接器通常具有上下两端子组,为了实现连接器的防EMI效果,于上下两端子组之间设置有一屏蔽片,于上下两端子组外部套有与屏蔽片接触的屏蔽套,现有屏蔽套通常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如图1所示,将屏蔽套50整体一体成型,但该结构经常会带来组装困难,且不符合USB3.0连接器协会的6.69尺寸要求;第二种如图所示,将屏蔽套50设计为两片式结构,该结构增加了一套模具成本,增加了一个工作站组装及组装复杂性,且扣合开裂的不良率高,在与对应连接器对插时会有开裂翘起的隐患。因此,应对现有USBTYPE C连接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 一种新型USB TYPE C防电磁干扰连接器,通过将屏蔽套设置为一体成型并兼具两侧开口的结构,提高了连接器防EMI效果,避免了组装时的干涉现象,且符合连接器协会关于6.69的尺寸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USB TYPE C防电磁干扰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上端子组、下端子组、屏蔽片、屏蔽套及屏蔽外壳,该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和一体设置于基座前端的舌板,该上端子组位于舌板上表面,该下端子组位于舌板下表面,该屏蔽片嵌于舌板中,其位于上端子组和下端子组之间,并屏蔽片两侧伸出于舌板外;该屏蔽套包括环形壁和由该环形壁前端一体向前拉伸形成的上下夹片,该环形壁后端形成与上述基座相匹配的第一配合框,该环形壁前端向其中心一体延伸设置有与基座前端贴合的贴合部,该上下夹片分别一体设置于贴合部上,该上下夹片彼此对应形成与舌板相匹配的第二配合框,该第二配合框两侧分别沿舌板插装方向对称镂空设置有位于贴合部的开口,该屏蔽套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屏蔽套之第一配合框套于基座前端,屏蔽套之贴合部与基座前端贴合,并于第一配合框与基座之间设置有使彼此固定的扣合结构,屏蔽套之第二配合框套于舌板上,上述屏蔽片前端两侧分别露出于屏蔽套之开口外,屏蔽片后端两侧与第一配合框侧壁相抵触;该屏蔽外壳套于绝缘本体外部,并屏蔽外壳与屏蔽套之环形壁相接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扣合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座上表面的扣块和设置于环形壁上表面的扣孔,屏蔽套与舌板组装后,扣块扣于扣孔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壁上表面向后一体延伸设置有一用于增加与基座结合强度的延伸板,上述扣孔设置于该延伸板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扣块与扣孔均为方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口包括有设置于第一配合框侧部的纵向开口以及设置于贴合部上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与纵向开口尾端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配合框四角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增强连接器对插稳定性,并防止上翘的过渡圆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配合框两侧外壁之间宽度在6.64至6.73mm范围内,所述屏蔽片前端宽度在6.69-0.055mm至6.69+0.045mm范围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壁上表面与屏蔽外壳内壁焊接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壁上表面与屏蔽外壳内壁之间设置有两焊点,该两焊点位于上述扣合结构两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屏蔽外壳顶壁上对称向下设置有两卡扣,于上述绝缘本体之基座上表面设置有两扣槽,绝缘本体与屏蔽外壳组合后,两卡扣分别嵌入于两扣槽中。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屏蔽套设置为一体成型并兼具两侧开口的结构,有效避免了连接器组装时相互干涉的现象,使连接器结构稳定性更强,并且简化了组装工艺,组装顺畅快捷,提高了连接器生产效率,同时符合连接器协会关于6.69的尺寸要求;另外,屏蔽套一体成型具有更好的防EMI效果,减少了开模数量,降低模具成本,且解决了传统连接器开裂翘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之第一种屏蔽套立体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之第一种屏蔽套与绝缘本体配合出现干涉示意图; 图3为图2之Μ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之第二种屏蔽套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屏蔽套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屏蔽套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之屏蔽套与绝缘本体分离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之屏蔽套与绝缘本体组装时示意图; 图9为图8之Ν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之屏蔽外壳与绝缘本体配合以及与屏蔽套焊接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本体11、基座 111、扣块112、扣槽 12、舌板20、上端子组 30、下端子组40、屏蔽片 50、屏蔽套51、环形壁 511、贴合部512、延伸板 513、扣孔52、上夹片 53、下夹片54、第一配合框 55、第二配合框551、开口 5511、纵向开口5512、横向开口 552、过渡圆弧60、屏蔽外壳 61、焊点62、扣块 a、第二配合框两侧外壁之间宽度 b、屏蔽片前端宽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如图5至图10所示,一种新型USB TYPE C防电磁干扰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10、上端子组20、下端子组30、屏蔽片40、屏蔽套50及屏蔽外壳60,其中: 该绝缘本体10包括基座11和一体设置于基座11前端的舌板12,该上端子组20位于舌板12上表面,该下端子组30位于舌板12下表面。该屏蔽片40嵌于舌板12中,位于上端子组20和下端子组30之间,其用于防止上下端子组之间的信号干扰,并屏蔽片30两侧伸出于上述舌板12外,该屏蔽片40为接地片或LATCHο该屏蔽套50包括环形壁51和由该环形壁51前端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USB TYPE C防电磁干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本体、上端子组、下端子组、屏蔽片、屏蔽套及屏蔽外壳,该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和一体设置于基座前端的舌板,该上端子组位于舌板上表面,该下端子组位于舌板下表面,该屏蔽片嵌于舌板中,其位于上端子组和下端子组之间,并屏蔽片两侧伸出于舌板外;该屏蔽套包括环形壁和由该环形壁前端一体向前拉伸形成的上下夹片,该环形壁后端形成与上述基座相匹配的第一配合框,该环形壁前端向其中心一体延伸设置有与基座前端贴合的贴合部,该上下夹片分别一体设置于贴合部上,该上下夹片彼此对应形成与舌板相匹配的第二配合框,该第二配合框两侧分别沿舌板插装方向对称镂空设置有位于贴合部的开口,该屏蔽套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屏蔽套之第一配合框套于基座前端,屏蔽套之贴合部与基座前端贴合,并于第一配合框与基座之间设置有使彼此固定的扣合结构,屏蔽套之第二配合框套于舌板上,上述屏蔽片前端两侧分别露出于屏蔽套之开口外,屏蔽片后端两侧与第一配合框侧壁相抵触;该屏蔽外壳套于绝缘本体外部,并屏蔽外壳与屏蔽套之环形壁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王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