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3909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7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多组条状电极,每组条状电极包括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液晶层,设置条状电极之上;色阻层,设置在液晶层之上,包括多段子色阻层,其中至少两段子色阻层的介电常数不同。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色阻层中存在介电常数不同的子色阻层,电场线仅通过第一介电常数的色阻层的电场分布为第一类型,驱动液晶偏转为第一取向;电场线仅通过第二介电常数的色阻层的电场分布为第二类型,驱动液晶偏转为第二取向;电场线通过第一介电常数和第二介电常数对应的色阻层的电场分布为第三类型,驱动液晶偏转为第三取向。因此可以将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偏转为至少三个取向方向,从而减少色偏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不器(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TFT-LCD)是一种重要的平板显示设备。根据驱动液晶的电场方向,可以分为垂直电场型和水平电场型。垂直电场型需要在阵列基板上形成像素电极,在对盒基板(例如彩膜基板)上形成公共电极,如常用的TN模式;而水平电场型则需要在阵列基板上同时形成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如FFS模式(高级超维场转换模式)、IPS模式。目前,在水平电场型的TFT-LCD基础上研发出一种TFT-1XD,如图1所示,其包括在阵列基板101上形成的条状像素电极103和条状公共电极104,以及形成在彩膜基板102上的板状公共电极105,该结构可以避免传统的水平电场型的TFT-LCD中的液晶分子在像素电极103与公共电极104间的电场作用下出现旋转,及液晶相错的现象,例如避免在像素电极103与公共电极104中间有一条黑线(液晶相错造成)的现象。在上述的TFT-LCD结构的基础之上,再在彩膜基板102的公共电极105上形成一层色阻层106,如图2所示,其中,色阻层106的材料一般为丙烯酸树脂等绝缘材料。通过如图1与图2的电场等势线分布图的比较,可以看出图2该种结构的TFT-LCD的横向的等势线(等势线)基本分布在色阻层106中,图2增加了液晶层中竖直等势线的比例,更有利于液晶分子从竖直状态向倾斜状态倾斜从而提高了该种结构的TFT-LCD的透过率。液晶显示的亮度是与液晶分子和光线的夹角相关的,在液晶分子取向一定时,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亮度是不同的,因为不同位置的光线出光角度不同,从而液晶分子和光线的夹角就不同;为此,若一个像素单元内的液晶分子取向单一或差别很小,则在不同位置看到该像素单元的亮度也不同,即出现了色偏(color shift)的现象。因此,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偏转方向不同,透过率也明显提高,但是液晶分子取向方向比较少,故会出现色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加显示面板中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多组条状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上,每组条状电极包括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之上;色阻层,设置在所述液晶层之上,包括多段子色阻层,其中至少两段子色阻层的介电常数不同;板状电极,设置在所述色阻层之上。优选地,多组条状电极中的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上。优选地,所述色阻层包括多组子色阻层,每组子色阻层包括η段子色阻层,第i段子色阻层具有第i介电常数,其中,2<i<n0优选地,每X组子色阻层对应连续y组条状电极,l,y 2 2,且1<7。优选地,每组子色阻层对应连续的η组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优选地,每段子色阻层的宽度相等。优选地,每组子色阻层包括两段子色阻层。优选地,相邻的两段子色阻层相接触的边与相邻的两组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的中点相对应。 优选地,η 2 3,每组子色阻层对应连续y组条状电极。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色阻层中存在介电常数不同的子色阻层,电场线仅通过第一介电常数的色阻层的电场分布为第一类型,驱动液晶偏转为第一取向;电场线仅通过第二介电常数的色阻层的电场分布为第二类型,驱动液晶偏转为第二取向;电场线通过第一介电常数和第二介电常数对应的色阻层的电场分布为第三类型,驱动液晶偏转为第三取向。因此可以将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偏转为至少三个取向方向,从而减少色偏现象。【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电场线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图1和图2中:101-阵列基板;102-彩膜基板;103-条状像素电极;104-条状公共电极;105-板状公共电极;106-色阻层。图3至图7中:1-基底;2-条状电极组;21-第一条状电极;22-第二条状电极;3_液晶层;4-色阻层;41-第一子色阻层;42-第二子色阻层;43-第三色阻层;44-第四色阻层;5-板状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基底1;多组条状电极2,设置在基底之上,每组条状电极包括第一条状电极21和第二条状电极22;液晶层3,设置在第一条状电极21和第二条状电极22之上;色阻层4,设置在液晶层3之上,包括多段子色阻层,其中至少两段子色阻层的介电常数不同; 板状电极5,设置在色阻层4之上。由于色阻层4中存在介电常数不同的子色阻层,例如针对相邻的第一子色阻层41和第二子色阻层42而言,第一子色阻层41的介电常数为ε?,第二子色阻层42的介电常数为ε2,第一子色阻层41与液晶层3交界区域为Α区域,第一子色阻层41和第二子色阻层42的交界处与液晶层3交界区域为B区域,第二子色阻层42与液晶层3交界区域为C区域。不妨假设ε1〈ε2,那么在A区域的电场线弯曲程度相对于C区域较小,在B区域中,电场线先经过介电常数为ε?的第一子色阻层41,再经过介电常数为ε2的第二子色阻层42,因此相对于Α区域的电场线弯曲程度较大,而相对于C区域的电场线弯曲程度较小,也即Β区域电场线弯曲程度则处于A区域电场线弯曲程度和C区域电场线偏转程度之间。由于电场线的分布决定了液晶的取向,因此在A区域液晶取向为a,在B区域液晶取向为b,在C区域液晶取向为c。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将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偏转为至少三个取向方向,从而减少色偏现象。而且本实施例通过色阻层改变电极形成的电场线分布,无需再额外设置介电层,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电极21可以是像素电极,第二条状电极22可以是公共电极,两者同以不同的电压,例如极性相反的电压,或者一个通以电压,另一个电压为零。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电场线在液晶层3和色阻层4之间可能存在弯折,此处仅是为了示意电场分布的不同,实际中的电场线可以是连续且圆滑的。优选地,多组条状电极中的第一条状电极21和第二条状电极22间隔设置在基底1上。从而使得每条第一条状电极21与两条第二条电极42相邻,每条第二条状电极22与两条第一条状电极21相邻,从而充分利用第一条状电极21和第二条状电极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多组条状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上,每组条状电极包括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之上;色阻层,设置在所述液晶层之上,包括多段子色阻层,其中至少两段子色阻层的介电常数不同;板状电极,设置在所述色阻层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姣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