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政道专利>正文

高速秸秆资源化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0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获玉米并将其秸秆资源化的收获机,为农业机械。目前的“辊式收获”原理确定了只收穗不收秸秆的基础技术路线,将玉米收获与秸秆利用两个紧密衔接的环节割裂开了,作业效率与稳定性受到原理性制约,也阻断了一大批秸秆资源化产业的原料供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其秸秆资源化的收获机,在田间一次性的完成果穗收获、秸秆秆叶分离、分别粉碎、搓丝、压缩、装袋,将果穗收获与秸秆处理有机结合,跨越了中间环节,通过高效率收获、高密度压缩、标准化包装、可机械化装卸、低成本运输、可商品化流通等要求的达到,真正实现了秸秆商品化、资源化,使其成为可流通的廉价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获玉米并将其秸秆资源化的收获机,为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玉米收获机械的功能欠缺是秸秆收集的瓶颈之一。目前使用的玉米收获机由于“辊式收获”原理确定了只收穗不收秸秆的基础技术路线,即使有部分收获机带有秸秆捡拾器,但没有形成收割、摘穗、收秆连贯性操作的原理突破,将玉米收获与秸秆利用两个紧密衔接的环节割裂开了,作业效率与稳定性受到辊式收获原理的制约。此外,虽然市场上针对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机械不少,包括玉米青贮机、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秸秆饲料粉碎揉碎机、搓丝机、秸秆饲料压块机、玉米秸秆分离机等涵盖了玉米秸秆利用的全部加工环节,但却未能将玉米收获与秸秆利用两个环节无缝衔接,各生产环节间长距离倒运、蓬松态运输、低效率、高人工成本等问题仍未被解决。这造成大部分秸秆仍被散布于田间,难于拣拾收集,阻断了生物质发电等一大批秸秆资源化产业的原料供应,也阻碍了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其秸秆资源化的收获机,在田间一次性的完成果穗收获、秸秆秆叶分离、分别粉碎、搓丝、压缩、装袋,替代多个中间加工环节,使秸秆这一传统的农业废弃物在收获玉米穗的同时进行了标准化压缩包装,成为可流通的廉价资源。这就实现了秸秆资源化,解决了低成本、产业化、规范化地回收利用秸秆的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底盘、割台、拨禾轮、输送皮带、驾驶室、全株处理机、提升机、压料筒、装袋包装平台、推卸装置。其中,割台位于收获机前部,割台上方安装有拨禾轮。输送皮带安装于割台后方,与位于收获机中部的全株处理机相联接。提升机安装于全株处理机后部,提升机出口处安装有压料筒。压料筒位于装袋包装平台的上方。驾驶室则安装于全株处理机正上方。当收获机行进时,由割台前端的旋转锯片以一个连续面收割,对不规则垄距实施掠过式锯切收获。随后从根部锯断的全株玉米被拔禾轮拔送铺放到割台的输送皮带上,并被输送进全株处理机。全株处理机首先将果穗摘出,并使其自由落至地面;摘穗后的秸秆被继续输送到全株处理机内部,连续完成秆叶分离、茎秆搓丝及粉碎、叶片粉碎等处理,粉碎后的叶片与茎秆分别经全株处理机下部排送至收获机两侧的提升机,再由提升机输送到两侧压料筒内,由两名操作员完成压缩装袋的操作。最后再由推卸装置将装满秸秆的包装袋从装袋包装平台向后推卸至车尾并滑落到地面上。以上所有装置均安装于收获机底盘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锯片收割,不同于传统收获机在行距适应性方面的改进,-->彻底实现原理性收获不对行,而且实现了收获效率的成倍提升。2、本专利技术将果穗收获与秸秆处理有机结合,跨越了中间环节,通过高效率收获、高密度压缩、标准化包装、可机械化装卸、低成本运输、可商品化流通等要求的达到,真正实现了秸秆商品化、资源化,使其成为可流通的廉价资源。3、本专利技术无论收获作业还是装运秸秆无须跟车、开道,适合中国国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右前方轴测视图。图2为该实施例的右后方轴测视图。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包括:底盘1,割台2,拨禾轮3,输送皮带4,驾驶室5,全株处理机6,提升机7,压料筒8,装袋包装平台9,推卸装置10。在图1实施例中:割台2位于收获机前部,割台2上方安装有拨禾轮3。输送皮带4安装于割台2后方,与位于收获机中部的全株处理机6相联接。提升机7安装于全株处理机6后部,提升机7出口处安装有压料筒8。压料筒8位于装袋包装平台9的上方。驾驶室5则安装于全株处理机6正上方。以上所有装置均安装于收获机底盘1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收获机行进时,由割台2前端的旋转锯片以一个连续面收割,对不规则垄距实施掠过式锯切收获。随后从根部锯断的全株玉米被拔禾轮3拔送铺放到割台2后方的输送皮带4上,并以秆梢为前进方向输送进全株处理机6。全株处理机6首先将果穗摘出,并使其自由落至地面;摘穗后的秸秆被继续输送到全株处理机6内部,连续完成秆叶分离、茎秆搓丝及粉碎、叶片粉碎等处理,由全株处理机6下部的排出绞龙分别排送至收获机两侧的提升机7,再由提升机7输送到两侧压料筒8内,由两名操作员完成压缩装袋的操作。最后再由每侧的推卸装置10将装满的包装袋从装袋包装平台9推卸至车尾并滑落到地面上。具体实施方式ZL-275型全株玉米收获机为上述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该型收获机配备240马力柴油机,小时收获面积30亩,伤籽率小于0.2%。秸秆收获75~100吨/小时,回收成本3元/吨,使秸秆突破成本瓶颈,顺利进入秸秆发电、纤维燃料乙醇等清洁能源产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获玉米并将其秸秆资源化的收获机,包括底盘、割台、拨禾轮、输送皮带、驾驶室、全株处理机、提升机、压料筒、装袋包装平台、推卸装置,其中,割台位于收获机前部,割台上方安装有拨禾轮,其特征是:输送皮带安装于割台后方,与位于收获机中部的全株处理机相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获玉米并将其秸秆资源化的收获机,包括底盘、割台、拨禾轮、输送皮带、驾驶室、全株处理机、提升机、压料筒、装袋包装平台、推卸装置,其中,割台位于收获机前部,割台上方安装有拨禾轮.其特征是:输送皮带安装于割台后方,与位于收获机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政道于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于政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