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2828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4:03
一种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涉及建筑产业化领域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制隔墙板,包括板体、定位凹槽和纤维筋材,所述的板体由陶粒纤维混凝土浇筑成型,板体的上、下表面由含麻点状凸起构造的专用模板定型成自然粗糙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隔墙板易开裂、强度低及吸水率高的问题,能够实现工厂化预制,自重轻,且可以与主体实现软连接,能较好地抗震,施工快、造价低、节能环保、安全可靠、隔音保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墙板,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产业化领域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非承重的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
技术介绍
自本世纪初通过全面推广“禁实限粘”政策以来,传统的混凝土结构中填充墙已大多采用砌块取代了粘土实心砖,取得了一定的资源节约效果,结构重量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由于填充墙仍属于砌体结构构件,因而其整体性较差,在历次破坏性地震中填充墙的震害如十字交叉剪切裂缝依然是典型震害之一,虽然采取了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震害的发生。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填充墙在地震中发生外闪倒塌,现行各规范或规程中均规定了砌体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间须采取必要的连接措施,如埋设拉结筋或铺贴钢筋网片等,如此又必须考虑填充墙对主体结构尤其是框架的刚度贡献,增大了地震作用,有学者提出在砌块墙体的施工过程中增设水平及竖向柔性分离层的方法,有效降低了砌块墙体对框架主体的刚度贡献,但同时也增加了施工工序,工期延长,且传统的砌筑施工质量难以有效保证。可见,只要仍采用传统的现场砌筑施工方法,就存在两个根本性问题:工期较长,施工质量不能绝对保证,进而导致了填充墙对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不能根本有效的解决。而混凝土结构房屋采用预制装配的“制造”方式代表了建筑
一种先进的发展方向。在全面推广“禁实限粘”政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开始转向研制预制墙板领域,但市场上大部分墙板是利用化工原料生产的,对环境和能源来说是种负担。也有不少企业利用废弃植物秸秆为原料及添加粘合剂、阻燃剂、增强剂等生产纤维墙板,虽然在秸秆废物利用方面起到绿色环保要求,但其添加剂有的是有毒或不易分解的化学成分,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尤其是在加工过程中,基本都要经过热压加工,需要大型设备仪器,成本高、能耗高。且大量墙板的面层抹灰普遍开裂,严重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工厂化预制的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有效解决建筑的保温隔热隔音等问题,提高建筑制造过程中工业化和机械化的比重,实现施工简单、人工减少、能耗降低、成本降低、工期缩短等综合效益。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包括板体、定位凹槽和纤维筋材,所述的板体由陶粒纤维混凝土浇筑成型,板体的上、下表面由含麻点状凸起构造的专用模板定型成自然粗糙面。优选地,所述的板体的上表面至少开设有一条竖槽和一条横槽,所述的竖槽和横槽垂直设置。优选地,所述定位凹槽位于板体两侧边,相邻板体是通过在定位凹槽中灌浆实现连接。优选地,所述的板体位于定位凹槽处的板面开设有用于灌浆的缺口。优选地,所述板体的粗骨料为轻质级配陶粒,成型后的板体的强度等级不低于LC5.0,容重不超过18kN/m3。优选地,所述定位凹槽长度为侧边长度的1/4-1/3,其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梯形、半圆形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的板体和纤维筋材中的纤维为植物秸秆纤维,由水稻、棉花、玉米、小麦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杂纤维。优选地,所述纤维筋材在板体的两端边缘各埋设1根,直径取8-16mm,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采用树脂基FRP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框架结构填充隔墙采用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可较方便地实现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不仅有效提高了施工速度,而且有效解决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不利的影响。(2)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质量优于现场施工,因为生产在工厂内完成,模具制作精度高,误差小,尺寸更加标准,混凝土浇捣、预埋件和水电管线的安装可以做到准确无误,隔墙板上、下面为自然粗糙面,有助于墙板接缝及抹灰等工序,有效解决墙体裂缝、渗水、鼓壳等问题,避免了大多数的建筑“质量通病”,使建筑质量更易于控制。(3)墙板采用工厂预制,生产不受时间和天气的影响;现场安装,施工效率提高,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综合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设有横槽和竖槽的隔墙板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设有横槽、竖槽和缺口的隔墙板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板体、2-定位凹槽、3-纤维筋材、4-竖槽、5-横槽、6-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包括板体1、定位凹槽2和纤维筋材3,所述的板体1由陶粒纤维混凝土浇筑成型,板体1的上、下面由含麻点状凸起构造的专用模板定型成自然粗糙面。所述的纤维筋材3是指是用纤维材质做的类似于钢筋的材料,由于板体1的上、下表面为自然粗糙面,有助于墙板接缝及抹灰等工序,有效解决墙体裂缝、渗水、鼓壳等问题,避免了大多数的建筑“质量通病”,使建筑质量更易于控制。另外,墙板内设纤维筋材3,可以承载一定的重量,具有较好的加强效果。进一步地,板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一条竖槽4和一条横槽5,竖槽4和横槽5垂直设置,如图2所示,可将网线、电线置于槽内,便于室内水电排布,同时达到美观的效果,同时由于设置垂直的竖槽4和横槽5,便于网线和电线的拐弯,使得线路布置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凹槽2位于板体1两侧边,相邻板体1是通过在定位凹槽2中灌浆实现连接。所述的板体1位于定位凹槽2处的板面开设有用于灌浆的缺口6,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板体1的粗骨料为轻质级配陶粒,成型后的板体1的强度等级不低于LC5.0,容重不超过18kN/m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凹槽2长度为侧边长度的1/4-1/3,其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梯形、半圆形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的板体1和纤维筋材3中的纤维为植物秸秆纤维,由水稻、棉花、玉米、小麦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杂纤维。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筋材3在板体1的两端边缘各埋设1根,直径取8-16mm,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采用树脂基FRP复合材料。上述结合附图对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定位凹槽(2)和纤维筋材(3),所述的板体(1)由陶粒纤维混凝土浇筑成型,板体(1)的上、下表面由含麻点状凸起构造的专用模板定型成自然粗糙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定位凹槽(2)和纤维筋材(3),所述的板体(1)由陶粒纤维混凝土浇筑成型,板体(1)的上、下表面由含麻点状凸起构造的专用模板定型成自然粗糙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的上表面至少开设有一条竖槽(4)和一条横槽(5),所述的竖槽(4)和横槽(5)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2)位于板体(1)两侧边,相邻板体(1)是通过在定位凹槽(2)中灌浆实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增强实心轻质隔墙板,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霞方达宪汪梅蒋庆吴韬刘洋张文振黄奶清王浩房宇晴曹路严小丹方本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