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物柜避光屋面,包括位于前上梁(1)、后上梁(2)及设置在所述前上梁和后上梁(2)上的多个屋面板(3),所述屋面板(3)的两侧边缘经折弯后形成一搭接企口(4),多个所述屋面板(3)通过所述搭接企口(4)拼装后安装在所述前上梁(1)和后上梁(2)上,相邻两所述屋面板(3)在其搭接企口(4)的下方位置形成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透光间隙(5),所述第一透光间隙(5)中设有一避光堵头(6)。发明专利技术在相邻两屋面板的搭接企口下方位置与前上梁和后上梁分别形成第一透光间隙,在第一透光间隙中设有一避光堵头,避光堵头插接在第一透光间隙中,从而将第一透光间隙的内外连通通道阻挡住,实现储物柜屋面的避光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物柜及柜体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物柜避光屋面。
技术介绍
储物柜经常用来储存物品,对于一些大型的储物柜屋面采用多片屋面板拼装而成,屋面板通常采用凹凸板,凹凸板可以使屋面板的强度更好,将其放置在前上梁和后上梁上时,凹凸板上的凸起部在屋面板的内侧面与外界连通,外界的光线会通过此凸起部进入储物柜的内部,无法实现储物柜内部避光。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储物柜的屋面避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物柜避光屋面。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种储物柜避光屋面,包括位于前上梁、后上梁及设置在所述前上梁和后上梁上的多个屋面板,所述屋面板的两侧边缘经折弯后形成一搭接企口,多个所述屋面板通过所述搭接企口拼装后安装在所述前上梁和后上梁上,相邻两所述屋面板在其搭接企口的下方位置形成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透光间隙,所述第一透光间隙中设有一避光堵头。所述屋面板为凹凸板,其上成型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分别与所述上横梁、下横梁之间形成第二透光间隙,所述前上梁和后上梁上分别设有多个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一一插接于所述第二透光间隙中。所述避光堵头上成型一卡槽和一避光板,所述卡槽与后上梁形成卡接固定,所述避光板插接于所述第一透光间隙中。所述前上梁的外侧及所述后上梁的外侧分别设有一屋檐板,两所述屋檐板分别包覆于所述屋面板的两端。沿所述前上梁和后上梁的长度方向的上端面位置设有凹槽,靠近所述屋面板前后两端的边缘下方位置设有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安装于所述凹槽中。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A.本专利技术在相邻两屋面板的搭接企口下方位置与前上梁和后上梁分别形成第一透光间隙,在第一透光间隙中设有一避光堵头,避光堵头插接在第一透光间隙中,从而将第一透光间隙的内外连通通道阻挡住,实现储物柜屋面的避光处理。B.对于屋面为凹凸板结构的屋面板,由于其具有增强板面强度的凸起部和凹陷部,其中凸起部与前上梁和后上梁之间形成内外连通的第二透光间隙,外界光线可以通过此凸起部进入到储物柜内部,本专利技术在前上梁的上端面及后上梁的上端面分别成型有遮光板,遮光板的板面大小与第二透光间隙的截面相符,在安装屋面板时,可直接将第二透光间隙与各个遮光板对应,从而可以阻挡住外界的光亮。【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储物柜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中避光堵头与后上梁及屋面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储物柜屋面的拼装示意图;图4是屋面板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后上梁的结构示意简图。图中:1_前上梁;2-后上梁;3-屋面板,31-凸起部;4-搭接企口;5-第一透光间隙;6-避光堵头,61-卡槽,62-避光板;7-第二透光间隙;8-遮光板;9-屋檐板;10-凹槽;20-固定杆;30-推拉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物柜避光屋面,包括位于前上梁1、后上梁2及设置在前上梁1和后上梁2上的多个屋面板3,屋面板3的两侧边缘经折弯后形成一搭接企口 4,如图3所示,多个屋面板3通过搭接企口 4拼装后安装在前上梁1和后上梁2上,相邻两屋面板3在其搭接企口 4的下方位置形成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透光间隙5,第一透光间隙5中设有一避光堵头6。其中避光堵头的结构见图2和图3中,避光堵头6上成型一卡槽61和一避光板62,卡槽61与后上梁2形成卡接固定,避光板62插接于第一透光间隙5中;位于储物柜边左边缘和右边缘的避光堵头6由于第一透光间隙为单侧面,因此其避光板的结构与屋面板中部的避光板不同,图3中给出了一个是四边形结构的避光板,一个为三角形结构的避光板。当屋面板3为凹凸板时,由于在其上成型有凸起部31,凸起部31分别与上横梁1、下横梁2之间形成第二透光间隙7,前上梁1和后上梁2上分别设有多个遮光板8,遮光板8—一插接于第二透光间隙7中,结合图3至图5所示。另外,为了使储物柜两端的避光效果更好,在前上梁1的外侧及后上梁2的外侧分别设有一屋檐板9,两屋檐板9分别包覆于屋面板3的两端,使屋面板两端避光效果更好。为了使屋面板的安装性能更佳,在本专利技术中,如图4所示,在前上梁1和后上梁2的长度方向的上端面位置设有凹槽10,靠近屋面板3前后两端的边缘下方位置设有一固定杆20,固定杆20安装于所述凹槽10中。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主权项】1.一种储物柜避光屋面,包括位于前上梁(1)、后上梁(2)及设置在所述前上梁(1)和后上梁(2)上的多个屋面板(3),所述屋面板(3)的两侧边缘经折弯后形成一搭接企口(4),多个所述屋面板(3)通过所述搭接企口(4)拼装后安装在所述前上梁(1)和后上梁(2)上,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屋面板(3)在其搭接企口(4)的下方位置形成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透光间隙(5),所述第一透光间隙(5)中设有一避光堵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柜避光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3)为凹凸板,其上成型有凸起部(31),所述凸起部(31)分别与所述上横梁(1)、下横梁(2)之间形成第二透光间隙(7),所述前上梁(1)和后上梁(2)上分别设有多个遮光板(8),所述遮光板(8)—一插接于所述第二透光间隙(7)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柜避光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光堵头(6)上成型一卡槽(61)和一避光板(62),所述卡槽(61)与后上梁(2)形成卡接固定,所述避光板(62)插接于所述第一透光间隙(5)中。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储物柜避光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梁(1)的外侧及所述后上梁(2)的外侧分别设有一屋檐板(9),两所述屋檐板(9)分别包覆于所述屋面板(3)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物柜避光屋面,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前上梁(1)和后上梁(2)的长度方向的上端面位置设有凹槽(10),靠近所述屋面板(3)前后两端的边缘下方位置设有一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安装于所述凹槽(10)中。【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物柜避光屋面,包括位于前上梁(1)、后上梁(2)及设置在所述前上梁和后上梁(2)上的多个屋面板(3),所述屋面板(3)的两侧边缘经折弯后形成一搭接企口(4),多个所述屋面板(3)通过所述搭接企口(4)拼装后安装在所述前上梁(1)和后上梁(2)上,相邻两所述屋面板(3)在其搭接企口(4)的下方位置形成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透光间隙(5),所述第一透光间隙(5)中设有一避光堵头(6)。专利技术在相邻两屋面板的搭接企口下方位置与前上梁和后上梁分别形成第一透光间隙,在第一透光间隙中设有一避光堵头,避光堵头插接在第一透光间隙中,从而将第一透光间隙的内外连通通道阻挡住,实现储物柜屋面的避光处理。【IPC分类】E04B7/04, E04D3/24, E04D3/38, E04D3/362【公开号】CN105464268【申请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物柜避光屋面,包括位于前上梁(1)、后上梁(2)及设置在所述前上梁(1)和后上梁(2)上的多个屋面板(3),所述屋面板(3)的两侧边缘经折弯后形成一搭接企口(4),多个所述屋面板(3)通过所述搭接企口(4)拼装后安装在所述前上梁(1)和后上梁(2)上,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屋面板(3)在其搭接企口(4)的下方位置形成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透光间隙(5),所述第一透光间隙(5)中设有一避光堵头(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臣,颜坚,刘爱森,
申请(专利权)人: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