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海藻织物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2149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海藻织物的生产方法,采用海藻纤维和竹原纤维混纺纱,面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35/65)混纺纱,地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65/35)混纺纱,在单面针织小筒径圆纬机上按单面添纱组织编织而成,产品吸湿透气性好且具有抗菌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除美观舒适之外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抗菌性,抗紫外线性等。目前较为常用的抗菌织物的生产方法为,对织物用抗菌剂或抗菌涂料进行后整理来获得抗菌性能。此方法工艺过程简单,但织物抗菌效果和耐水洗性差,且对织物的舒适性和美观性有消极影响。因此应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来实现织物的抗菌性。竹原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海藻纤维来自海洋植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其成本相对较低,对环境的破坏性较小,我国海洋资源的深开发,为海藻纤维织物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原材料,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吸湿透气性、可降解吸收性等。采用海藻纤维和竹纤维进行编织,既可赋予织物优良的抑菌性,又可提高织物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湿透气性好且具有抗菌功能的抗菌海藻织物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海藻纤维和竹原纤维混纺纱,面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35/65)混纺纱,细度为100旦-200旦,地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65/35)混纺纱,细度为100旦-200旦,在单面针织小筒径圆玮机上按单面添纱组织编织而成抗菌海藻织物。所述单面针织小筒径圆玮机的垫纱横角:面纱10-12°,地纱20-22° ;垫纱纵角:面纱5-7°,地纱8-10°。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获得抗菌效果较好的海藻织物;(2)采用海藻纤维和竹原纤维混纺纱,可以提供抑菌性、吸湿透气性、抗静电性、抗紫外线性等多种优良性能,且舒适性良好;(3)所用原料均资源丰富,绿色环保;(4)采用针织结构,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从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流程图看出,本专利技术采用海藻纤维和竹原纤维混纺纱,面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35/65)混纺纱,细度为100旦-200旦,地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65/35)混纺纱,细度为100旦-200旦,在单面针织小筒径圆玮机上按单面添纱组织编织而成抗菌海藻织物。小筒径圆玮机具体参数如下:对于垫纱横角,要求面纱垫纱横角小于地纱,因此,垫纱横角为面纱10-12°,地纱20-22° ;对于垫纱纵角:要求面纱垫纱纵角大于地纱。因此,垫纱纵角为面纱5-7°,地纱8-10°。其他参数按实际生产需要及玮编机类型进行设置。小筒径圆玮机进行常规编织所采用的导纱器可实现单纱单面玮平针编织或双纱玮平针添纱编织,将混纺纱利用单面针织小筒径圆玮机进行编织,包括给纱机构、编织机构、选针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传动机构、辅助装置等。其中,给纱机构采用积极式给纱方式,即以恒定线速度主动向编织区输送纱线,给纱均匀,张力波动小,有助于提高针织物质量。编织机构包括织针、导纱器、沉降片、压针钢板、针筒和三角等,织针安置在回转式针筒上,有利于提高车速。将海藻纤维和竹原纤维混纺纱在单面针织小筒径圆玮机上按单面添纱组织进行编织,其中面纱中为海藻纤维/竹原纤维(35/65 )混纺纱,混纺纱细度为100-200旦;地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65/35)混纺纱,细度为100-200旦;通过圆玮针织机编织即可获得吸湿透气性良好且具有抗菌功能的海藻织物。由于竹原纤维是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而海藻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柔软度高,吸湿性好,通过合理搭配应用以发挥纤维各自的优良性能。织物外表面以竹原纤维为主,可以提高织物整体的强力和耐磨性,同时赋予织物良好的抑菌性、透气性以及抗紫外线性等,织物内表面以海藻纤维为主,可以提高织物的舒适性,赋予织物良好的吸湿性、抑菌性及保健功能。采用圆玮针织机编织的面料表面纹路清晰,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穿着舒适性,适合用于内衣面料和袜子等广品的生广。实施例1:,采用玮编单面添纱组织,面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35/65)混纺纱,细度为150旦,地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65/35)混纺纱,细度为150旦。将混纺纱利用单面针织小筒径圆玮机(Z131)进行编织,采用积极式给纱方式,即以恒定线速度主动向编织区输送纱线,均匀给纱,减小张力波动,提高针织物质量。垫纱横角:面纱12°,地纱20° ;垫纱纵角:面纱5°,地纱8°。其他参数按实际生产需要及玮编机类型进行设置,即可获得抗菌性能良好的海藻织物。【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采用海藻纤维和竹原纤维混纺纱,面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35/65)混纺纱,细度为100旦-200旦,地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65/35)混纺纱,细度为100旦-200旦,在单面针织小筒径圆玮机上按单面添纱组织编织而成抗菌海藻织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海藻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针织小筒径圆玮机的垫纱横角:面纱10-12°,地纱20-22° ;垫纱纵角:面纱5-7°,地纱8-10°。【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采用海藻纤维和竹原纤维混纺纱,面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35/65)混纺纱,地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65/35)混纺纱,在单面针织小筒径圆纬机上按单面添纱组织编织而成,产品吸湿透气性好且具有抗菌功能。【IPC分类】D04B1/14, D04B1/02【公开号】CN105463672【申请号】CN201510989515【专利技术人】李俊刚, 宁方刚 【申请人】泰安市金飞虹织造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4月6日【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海藻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海藻纤维和竹原纤维混纺纱,面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35/65)混纺纱,细度为100旦‑200旦,地纱采用海藻纤维/竹原纤维(65/35)混纺纱,细度为100旦‑200旦,在单面针织小筒径圆纬机上按单面添纱组织编织而成抗菌海藻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刚宁方刚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市金飞虹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