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庆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1800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制的如下组分:秦艽5-25份,鳖甲5-25份,地骨皮5-25份,柴胡5-25份,当归1-20份,青蒿5-25份,知母5-25份,乌梅5-25份,黄芪20-40份,百部5-25份。该中药主治虚劳阴亏血虚、骨蒸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其中,黄芪和百部的添加,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患者免疫力,提高其对抗细菌的抵抗能力,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该中药治疗效果极佳,治愈率可以达到95%,有效率可以达到10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具有方便、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可以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广泛流行。根据WTO报道,每年约有8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每年死亡13万人,具有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等流行病学特点。现代西药治疗结核病主要是及早应用早杀结核菌的化学药物,常采用几种药物联合规律治疗,90%以上新病例均能治愈,但存在耐药性、毒副作用等方面的不足。历史上以异烟肼、利福为代表的抗结核化疗药物大大提高了结核病的治疗效果,使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大幅降低。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通过几千年来经验总结,正气虚弱和痨病传染是肺痨的两大病因,正气虚弱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基础,为内因;痨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在生理状态下,肺喜润恶燥。一旦外邪(痨虫)侵袭、客居于肺则阴分先伤,此时患者体质尚健、加之结核病起病缓慢,所以早期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或仅表现为干咳;阴虚日久,母病及子肺肾同病,肾水不济,可致阴虚火旺,此时可出现燥热、盗汗和消瘦等。进一步发展则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自古中医就对“肺痨”确立了“补虚以复其元,杀虫以绝其根”的治疗法则。明朝医家虞抟在《医学正传》中提出的“补虚、杀虫”之法既强调了通过调整人体内在的因素、增强自身修复能力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中医药历来广泛应用于肺痨各阶段的治疗中,主要采用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在内科基础治疗同时,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及证型特点选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或中成药、针灸、外敷等多种治疗措施,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等治法运用较为普遍。临床上肺结核病人常见咳嗽困倦、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潮热、脉微数或细数等症状,有的伴有咳血或血痰。其病因病机为肺阴虚或气阴两虚,虚火灼肺、肺不宣降致肺气上逆,治则为滋阴润肺或益气养阴,以清虚火、降肺气而诸症自除。现有中药,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但治愈率不高,原因是此中药不如西药抗菌消炎的效果好,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肺结核。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以解决现有中药主治咳嗽症状,抗菌消炎效果不好、治疗率低的问题,所述的治疗肺结核的中药,能够益气养阴、清热止咳,具有标本兼治、治愈率高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中药进行浸泡和煎煮,具有方便、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制的如下组分:秦艽5-25份,鳖甲5-25份,地骨皮5-25份,柴胡5-25份,当归1-20份,青蒿5-25份,知母5-25份,乌梅5-25份,黄芪20-40份,百部5-25份。秦艽可以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并且秦艽能抗炎、镇痛、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降压、减慢心率,减轻豚鼠因组胺喷雾引起的哮喘及抽搐。鳖甲可以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并且鳖甲能强壮、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等。地骨皮可以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并且地骨皮能解热、抗病原微生物(对结核杆菌为低效抑菌)、调节白细胞介素-2、降压、降血糖、降血脂等。柴胡可以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并且柴胡能解热、抗炎、促进免疫功能、抗肝损伤、抗辐射损伤等。当归可以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并且当归能抗炎、抗菌、平喘、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缓解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心律失常、降血脂及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调节子宫平滑肌等。青蒿可以清热解暑,除蒸,截疟,并且青蒿能抗疟、抗血吸虫、抗病原微生物(一定的抑制结核杆菌作用)、解热、镇痛、抗心律失常、利胆、镇咳、平喘等。以上几味中药联合使用,主治虚劳阴亏血虚,骨蒸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此为肺结核常见临床症状。乌梅酸涩,能引诸药入骨而敛热;青蒿苦寒,能从诸药入肌而解蒸;知母滋阴;当归和血;地骨皮凉血清肺,又止汗除蒸之上品也;柴胡、秦艽能祛风退热、使邪外出。对于肺结核的常见症有很好的疗效。黄芪可以补气固表、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利尿,并且黄芪能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保护肺肝肾、抗疲劳、增强造血功能等;百部可以润肺下气止咳,杀虫,并且百部能镇咳、祛痰,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杀虫,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有一定的抗人型结核杆菌作用。这两味药结合使用,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提高其对抗细菌的抵抗能力,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的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具体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制的如下组分:秦艽10-20份,鳖甲10-20份,地骨皮10-20份,柴胡10-20份,当归1-20份,青蒿10-20份,知母10-20份,乌梅10-20份,黄芪25-35份,百部10-20份。优选的,所述黄芪为生黄芪。生黄芪可以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其保护肝肺的效果更优,可以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优选的,所述百部为炙百部。本专利技术优选炙百部,炙百部对于润肺止咳的功效更显著,尤其与黄芩搭配使用,事半功倍,多用于暴咳、久咳,更适合肺结核患者。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种中药按照既定重量份数进行混合加水浸泡;然后将浸泡后的中药煎煮,滤出药汁,将药渣重复煎煮1-2次,并将煎煮的药汁合并,得到治疗肺结核的中药。中药需要用水浸泡,有利于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析出;煎煮可以让有效成分能溶于水、对湿和热较稳定的药材效果显著。优选的,所述水的温度为5-30℃。优选用温度为5-30℃的水浸泡,温度不宜过高,更有利于有效物质的析出,并且高温浸泡会在煎煮之前,破坏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优选的,所述凉水与所述中药的质量比为(2-3):1。水量要适宜,水太少会在煎煮的过程中干锅;水太多,会增加煎煮的时间,并且会稀释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优选的,所述浸泡的时间为10-15分钟。中药多是干燥的药材,因此,浸泡时间要充分,要超过10分钟,10-15分钟最宜。优选的,所述煎煮的过程具体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制的如下组分:秦艽5‑25份,鳖甲5‑25份,地骨皮5‑25份,柴胡5‑25份,当归1‑20份,青蒿5‑25份,知母5‑25份,乌梅5‑25份,黄芪20‑40份,百部5‑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
制的如下组分:
秦艽5-25份,鳖甲5-25份,地骨皮5-25份,柴胡5-25份,当
归1-20份,青蒿5-25份,知母5-25份,乌梅5-25份,黄芪20-40
份,百部5-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具
体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制的如下组分:
秦艽10-20份,鳖甲10-20份,地骨皮10-20份,柴胡10-20份,
当归1-20份,青蒿10-20份,知母10-20份,乌梅10-20份,黄芪
25-35份,百部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
所述黄芪为生黄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
所述百部为炙百部。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庆
申请(专利权)人:叶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