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辊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379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1 10:13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冷却辊筒。方案为:包括筒体、位于筒体两端的端盖;还包括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冷却水道在筒体内与筒体内壁形成封闭的管道,所述冷却水道从筒体的一端延伸至筒体的中部,所述冷却水道的横截面积由筒体的一端向筒体中心逐渐减小;所述进水管道一端伸出端盖,所述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冷却水道;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冷却水道位于筒体中部的一端,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伸出端盖;所述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在筒体周向上均匀设置,所述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筒体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本专利申请意在提供一种冷却辊筒,以解决现有冷却辊在冷却时,冷却辊表面温度不一致从而影响冷却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辊筒
技术介绍
冷却辊的辊筒一般是用金属加工的一个两端密封的圆柱形空心腔体。现有技术中冷却辊的冷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腔体两侧分别连接一个单回路旋转接头,水从一侧的旋转接头进入腔体,在腔体内部与辊壁进行热交换后,从腔体另一侧的旋转接头流出。另一种是在腔体一侧连接一个双回路旋转接头,水从双回路旋转接头的进水口进入腔体,在腔体内部与辊壁进行热交换后,再通过双回路旋转接头的出水口流出。然而,当需要冷却的原料宽度较大时,现有的冷却辊中的冷却液从冷却辊的一端流至另一端时,与冷却辊的壁面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所以冷却辊表面的温度不一致,这就会影响原料的冷却效果,从而降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冷却辊筒,以解决现有冷却辊在冷却时,冷却辊表面温度不一致导致影响冷却效果的问题。本方案中的冷却辊筒,基础方案为:包括筒体、位于筒体两端的端盖;还包括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冷却水道在筒体内与筒体内壁形成封闭的管道,所述冷却水道从筒体的一端延伸至筒体的中部,所述冷却水道的横截面积由筒体的一端向筒体中心逐渐减小;所述进水管道一端伸出端盖,所述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冷却水道;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冷却水道位于筒体中部的一端,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伸出端盖;所述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在筒体周向上均匀设置,所述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筒体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工作时,给进水管道通入冷水。冷水由进水管道流入冷却管道,在冷却管道内和筒体的内壁接触进行对流换热。然后由出水管道流出。由于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在筒体周向上均匀设置,并且以筒体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所以在筒体转动时,可以使筒体表面的物料在长度的方向上均匀冷却。另外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冷却管道是从筒体的一端至筒体的中部,并且以筒体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使得冷水从换热开始到换热结束长度较短,温度升高有限。其次,冷却水道的横截面积由筒体的一端向筒体中心逐渐减小,当冷水从筒体的一端至筒体的中部,温度逐渐升高时,由于冷却水道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增大了对流传热的效率,弥补了温度升高造成的对流传热效率的降低。所以,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筒体在冷却时表面温度一致,提高冷却的效果。方案2,作为对基础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旋转接头,所述进水管道伸出端盖的一端连接在旋转接头上。优点是,旋转接头可以使进水管道在随筒体旋转的时候方便进水。方案3,作为对方案2的改进,所述出水管道伸出端盖的一端连接在旋转接头上。优点是,旋转接头可以使出水管道在随筒体旋转的时候方便水的流出。方案4,作为对基础方案的改进,所述出水管道的管壁与冷却水道的管壁不接触。优点是,避免了出水管道与冷却水道由于温度不一致导致的热交换,提高了换热的效率。方案5,作为对基础方案的改进,所述端盖上开有检测孔。优点是,方便检测筒体内的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是否有漏水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冷却辊筒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进水管道10、出水管道20、旋转接头30、端盖40、检测孔41、筒体50、冷却水道60。实施例1如图1所示,冷却辊筒,包括筒体50,端盖40固定在筒体50的两端。还包括冷却水道60、进水管道10、出水管道20。冷却水道60在筒体50内与筒体50的内壁形成封闭的管道,冷却水道60从筒体50的一端延伸至筒体50的中部,并且冷却水道60的横截面积由筒体50的一端向筒体50中心逐渐减小。进水管道10 —端伸出端盖40,进水管道10另一端连接冷却水道60。出水管道20的一端连接冷却水道60位于筒体中部的一端,出水管道20的另一端伸出端盖40。冷却水道60、进水管道10、出水管道20在筒体50周向上均匀设置。冷却水道60、进水管道10、出水管道10以筒体50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另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接头30,进水管道10伸出端盖40的一端连接在旋转接头30上。优点是,旋转接头30可以使进水管道10在随筒体50旋转的时候方便进水。出水管道20伸出端盖40的一端也连接在旋转接头30上。优点是,旋转接头30可以使出水管道20在随筒体50旋转的时候方便水的流出。出水管道20的管壁与冷却水道60的管壁不接触。优点是,避免了出水管道20与冷却水道60由于温度不一致导致的热交换,提高了换热的效率。端盖40上开有检测孔41。优点是,方便检测筒体50内的冷却水道60、进水管道10、出水管道20是否有漏水等问题。工作时,给进水管道10通入冷水。冷水由进水管道10流入冷却管道60,在冷却管道60内和筒体50的内壁接触进行对流换热。然后由出水管道20流出。由于冷却水道60、进水管道10、出水管道20在筒体50周向上均匀设置,并且以筒体50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所以在筒体50转动时,可以使筒体50表面的物料在长度的方向上均匀冷却。另外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冷却管道60是从筒体50的一端至筒体50的中部,并且以筒体50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使得冷水从换热开始到换热结束长度较短,温度升高有限。其次,冷却水道60的横截面积由筒体50的一端向筒体50中心逐渐减小,当冷水从筒体50的一端至筒体50的中部,温度逐渐升高时,由于冷却水道60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增大了对流传热的效率,弥补了温度升高造成的对流传热效率的降低。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主权项】1.冷却辊筒,包括筒体、位于筒体两端的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冷却水道在筒体内与筒体内壁形成封闭的管道,所述冷却水道从筒体的一端延伸至筒体的中部,所述冷却水道的横截面积由筒体的一端向筒体中心逐渐减小;所述进水管道一端伸出端盖,所述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冷却水道;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冷却水道位于筒体中部的一端,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伸出端盖;所述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在筒体周向上均匀设置,所述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筒体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辊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接头,所述进水管道伸出端盖的一端连接在旋转接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伸出端盖的一端连接在旋转接头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的管壁与冷却水道的管壁不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开有检测孔。【专利摘要】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冷却辊筒。方案为:包括筒体、位于筒体两端的端盖;还包括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冷却水道在筒体内与筒体内壁形成封闭的管道,所述冷却水道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冷却辊筒,包括筒体、位于筒体两端的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冷却水道在筒体内与筒体内壁形成封闭的管道,所述冷却水道从筒体的一端延伸至筒体的中部,所述冷却水道的横截面积由筒体的一端向筒体中心逐渐减小;所述进水管道一端伸出端盖,所述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冷却水道;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冷却水道位于筒体中部的一端,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伸出端盖;所述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在筒体周向上均匀设置,所述冷却水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筒体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天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