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133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1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载体、多个曝气装置、多块导流板及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载体、所述曝气装置及所述导流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流板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壳体内污水的深度方向同向,多块所述导流板交错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和内顶壁,且每块所述导流板与相对的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曝气装置交错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和顶部,每个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气管、形成于所述气管的两列气孔,两列所述气孔的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0-3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反应空间利用率高,且污水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1film Reactor,MBBR)工艺原理是运用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当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漂浮的载体在反应器内随着混合液的回旋翻转作用而自由移动,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在MBBR工艺中,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的量与曝气工艺有关。相关技术中,曝气装置设于反应器底部,曝气装置出气孔的轴线垂直于反应器的底壁,使气流的流动方向为竖直方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曝气结构不能实现使作为载体的填料均匀混合于废水溶液中,从而使部分区域的的废水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降低了反应器的利用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反应空间利用率高,且污水处理效果好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载体、多个曝气装置、多块导流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载体、所述曝气装置及所述导流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多块所述导流板交错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和内顶壁,且每块所述导流板与相对的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内污水的深度方向同向;所述曝气装置交错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和顶部,每一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气管、形成于所述气管的两列气孔,两列所述气孔的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0-30°。优选的,所述曝气装置的通气量为5_6m3/m.h。优选的,所述气孔的直径为50-80mm。优选的,所述载体的填充率为所述壳体容积的20-30%。优选的,所述载体的孔隙率为60-70%。优选的,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还包括隔网,所述隔网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出水管一侧。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通过在所述壳体内设置多块导流板,使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内形成多个依次流动的反应区域,进入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中的污水依次经过多级曝气反应,提高了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利用率,且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中的气管上设有两列气孔,且两列气孔的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0-30°,气体从气管喷出后,气泡形成两条支路,在该夹角范围内,气泡在污水中杂乱分布,气泡分布的区域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污水中微生物与载体的接触率,进而提高了载体吸附微生物的效率。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通过曝气装置及载体的参数设计,可进一步提高载体对微生物的吸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1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11、导流板12、曝气装置13、载体14、隔网15、进水管16、出水管17。所述壳体11具有一收容空间,所述导流板12、所述曝气装置13、所述载体14及所述隔网15收容于所述壳体11的收容空间内。所述进水管16和所述出水管17与所述壳体11连通,且置于所述壳体11外。所述壳体11包括位于其底部的内底壁111和位于其顶部的内顶壁112,且所述壳体11呈半封闭的结构,即所述壳体11的顶部未完全闭合,使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直接排出。所述导流板12的数量为多块,所述导流板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11内污水的深度方向同向,且所述导流板12交错设于所述壳体11的内底壁111和内顶壁112,每块所述导流板12与相对的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设置,多块导流板12将所述壳体11内的收容空间分隔成为多个连续的反应区域,进入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1内的污水依次经过每个反应区域后流出,污水经过多级处理,不仅提高了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1的空间利用率,且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所述曝气装置13数量为多个,且交错设于所述壳体11的底部和顶部,所述曝气装置13的数量与所述导流板12形成的反应区域的数量相同,且一个反应区域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曝气装置13。所述曝气装置13用于曝气,曝气产生的气泡进入污水中,与污水混合。请参照图2,为图1所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曝气装置13包括气管131和形成于所述气管131的气孔132,所述气管131连接外接气源产生装置,如空压机。所述气孔132的直径为50-80mm,且在所述气管131上呈两列分布,两列所述气孔的轴线形成的夹角α为10-30°,气体从所述气管131喷出后,气泡形成两条支路,在该夹角范围内,气泡在污水中杂乱分布,气泡分布的区域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污水中微生物与载体的接触率,进而提高了载体吸附微生物的效率。在实际应用中,若两列所述气孔132的轴线形成的夹角α大于30°,从所述气管131喷出的气流偏移竖直方向的角度较大,而在所述气管131正上方的无语范围内没有气泡产生,从而会降低污水中微生物与所述载体14的接触率,降低污水处理的效果。所述曝气装置13的通气量为5-6m3/m.h,即每米气管一小时内产生的气量为5_6m3 ο所述载体14为MBBR填料,所述载体14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在污水处理工艺中,污水中的微生物吸附在载体上,进而实现污水净化的目的。所述载体14均匀分布于每个反应区域中,其填充率为所述壳体11容积的20-30%。所述载体的孔隙率为60-70%。所述隔网15设于所述壳体11内,且所述出水管17—侧。所述隔网15呈斜角设置,用于将处理后的水过滤后排出,一方面可拦截载体进入所述出水管17,使所述出水管17堵塞,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进行拦截。所述进水管16和所述出水管17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1上,且与所述壳体11的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出水管16位于所述壳体11的底部,所述进水管16位于所述壳体11的顶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1,通过将所述曝气装置13及所述载体14的参数进行合理设计,污水处理效果好。经检测,由所述出水管17排出的污水,C0D含量低于25mg/L。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通过在所述壳体内设置多块导流板,使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内形成多个依次流动的反应区域,进入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中的污水依次经过多级曝气反应,提高了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利用率,且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中的气管上设有两列气孔,且两列气孔的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0-30°,气体从气管喷出后,气泡形成两条支路,在该夹角范围内,气泡在污水中杂乱分布,气泡分布的区域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污水中微生物与载体的接触率,进而提高了载体吸附微生物的效率。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载体、多个曝气装置、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载体和所述曝气装置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还包括多块导流板,多块所述导流板交错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和内顶壁,且每块所述导流板与相对的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内污水的深度方向同向;所述曝气装置交错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和顶部,每一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气管、形成于所述气管的两列气孔,两列所述气孔的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0‑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益辉
申请(专利权)人: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