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0944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过滤装置,包括筒体,在筒体的左侧上部和右侧底部分别设有进、出水口,在筒体内分别嵌设有第一、第二隔板,在第一、第二隔板之间连接有连杆,在第一隔板上设有拉杆,在筒体的顶端设有定位板,在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孔,在拉杆上还从上至下分布有多个拉杆孔,在第二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水孔,在第二隔板的下方还设有第一过滤网,在位于进水口上方及下方的筒体的左侧还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清理口,在筒体的右侧还设有条形孔,在条形孔处覆盖有第二过滤网,在条形孔处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排水腔。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不中断排水过滤工作的情况下完成杂质清理,从而大大提升了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排水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用水,而相应地也会排出大量的生活或工业废水,其中在各种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较大的污物或杂质,这些污物或杂质若不定期清理,便容易大量堆积而导致排水口堵塞,从而无法排水。对于现有的排水过滤装置来说,其所存在的问题是,当定期对排水过滤装置中的污物和杂质进行清理时,必须先中断排水过滤装置的工作,然后再对污物和杂质进行清理,待清理完成后,再重新启动排水过滤装置,这无疑会大大影响了排水效率,也会对生活或者生产进度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中断排水过滤工作的情况下完成污物或杂质清理,从而大大提升了排水效率的新型排水过滤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的左侧上部设有进水口,在所述筒体的右侧底部设有出水口,在所述筒体内分别嵌设有第一隔板和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下方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竖向侧壁均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在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还连接有连杆,在所述第一隔板上还竖直向上设有拉杆,且所述拉杆的顶端穿过所述筒体的顶壁并伸至所述筒体的外部,同时在所述筒体的顶端还设有定位板,且在所述定位板上还设有定位孔,在所述拉杆上还从上至下均匀分布有多个拉杆孔,并且所述定位板的定位孔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拉杆的拉杆孔进行连接;在所述第二隔板上还均匀分布有多个通水孔,并且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还设有紧贴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一过滤网,在位于所述进水口上方的所述筒体的左侧还设有第一清理口,在位于所述进水口下方的所述筒体的左侧还设有第二清理口,在所述第一清理口和第二清理口处还分别设有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同时在所述筒体的右侧还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孔,在所述条形孔处还覆盖有第二过滤网,所述条形孔的底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清理口的高度,并且在所述条形孔处还设有排水腔,在所述排水腔的底部设有排水口,且所述排水口通过排水软管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上述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其中在所述拉杆的顶端还设有把手。上述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其中在所述筒体内的底部还设有橡胶垫块。上述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网孔的孔径为Imm至 6mm ο上述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其中所述条形孔的底端在竖直方向上距所述出水口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杆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中断排水过滤工作的情况下完成污物或杂质清理,从而大大提升了排水效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新型排水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筒体I,进水口2,出水口 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连杆6,拉杆7,顶壁8,定位板9,紧固螺栓10,第一过滤网11,第一清理口 12,第二清理口 13,第二过滤网14,排水腔15,排水软管16,橡胶垫块17。【具体实施方式】[0014I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包括筒体I,在筒体I的左侧上部设有进水口2,在筒体I的右侧底部设有出水口 3,在筒体I内分别嵌设有第一隔板4和位于第一隔板4下方的第二隔板5,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的竖向侧壁均与筒体I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在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之间还连接有连杆6,在第一隔板4上还竖直向上设有拉杆7,且拉杆7的顶端穿过筒体I的顶壁8并伸至筒体I的外部,同时在筒体I的顶端还设有定位板9,且在定位板9上还设有定位孔,在拉杆7上还从上至下均勾分布有多个拉杆孔,并且定位板9的定位孔通过紧固螺栓10与拉杆7的拉杆孔进行连接;在第二隔板5上还均匀分布有多个通水孔,并且在第二隔板5的下方还设有紧贴第二隔板5的第一过滤网11,在位于进水口 2上方的筒体I的左侧还设有第一清理口 12,在位于进水口 2下方的筒体I的左侧还设有第二清理口 13,在第一清理口 12和第二清理口 13处还分别设有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同时在筒体I的右侧还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孔(图中未示出),在条形孔处还覆盖有第二过滤网14,条形孔的底端的高度高于第二清理口 13的高度,并且在条形孔处还设有排水腔15,在排水腔15的底部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通过排水软管16与出水口 3连通。在上述结构下,当处于正常的排水过滤工作时,通过使定位板9的定位孔与拉杆7上的相应拉杆孔通过紧固螺栓10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隔板4的高度高于进水口 2的高度,而第二隔板5的高度低于进水口 2的高度,此时水从进水口 2流入,并分别经第一过滤网11和第二过滤网14后,最终再从出水口3流出,这样水中的污物和杂质等便被阻留在由第一过滤网11和第二过滤网14所限定的区域内。当要清理这些杂质时,通过紧固螺栓10调节定位板9与拉杆7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下落,并且使得此时的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的高度均低于进水口2的高度,这样,不仅可以将水中的污物和杂质等阻留在由第一隔板4和第二过滤网14所限定的区域内,而且与此同时,之前阻留在第二隔板5和第一过滤网11上的杂质便可方便地通过第二清理口 13进行清理。待清理完成后,再提升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的高度,使得回位到正常排水过滤工作时的位置,而此时位于第一隔板4上的杂质便可通过第一清理口 12方便地进行清理。作为优选,对于上述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其中在拉杆7的顶端还设有把手,以大大方便对拉杆的操作。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其中在筒体I内的底部还设有橡胶垫块17。这样,当第二隔板5向下降落时,第二隔板5和第一过滤网11便与橡胶垫块17进行接触,从而对第二隔板5和第一过滤网11进行有效的防护。防止其因硬性碰撞而受到损坏。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其中第一过滤网11和第二过滤网14的网孔的孔径为Imm至6_。作为再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其中条形孔的底端在竖直方向上距出水口的距离大于连杆6的长度。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中断排水过滤工作的情况下完成污物或杂质清理,从而大大提升了排水效率。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的左侧上部设有进水口,在所述筒体的右侧底部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内分别嵌设有第一隔板和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下方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竖向侧壁均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在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还连接有连杆,在所述第一隔板上还竖直向上设有拉杆,且所述拉杆的顶端穿过所述筒体的顶壁并伸至所述筒体的外部,同时在所述筒体的顶端还设有定位板,且在所述定位板上还设有定位孔,在所述拉杆上还从上至下均匀分布有多个拉杆孔,并且所述定位板的定位孔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拉杆的拉杆孔进行连接;在所述第二隔板上还均匀分布有多个通水孔,并且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还设有紧贴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一过滤网,在位于所述进水口上方的所述筒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排水过滤装置,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的左侧上部设有进水口,在所述筒体的右侧底部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内分别嵌设有第一隔板和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下方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竖向侧壁均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在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还连接有连杆,在所述第一隔板上还竖直向上设有拉杆,且所述拉杆的顶端穿过所述筒体的顶壁并伸至所述筒体的外部,同时在所述筒体的顶端还设有定位板,且在所述定位板上还设有定位孔,在所述拉杆上还从上至下均匀分布有多个拉杆孔,并且所述定位板的定位孔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拉杆的拉杆孔进行连接;在所述第二隔板上还均匀分布有多个通水孔,并且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还设有紧贴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一过滤网,在位于所述进水口上方的所述筒体的左侧还设有第一清理口,在位于所述进水口下方的所述筒体的左侧还设有第二清理口,在所述第一清理口和第二清理口处还分别设有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同时在所述筒体的右侧还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孔,在所述条形孔处还覆盖有第二过滤网,所述条形孔的底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清理口的高度,并且在所述条形孔处还设有排水腔,在所述排水腔的底部设有排水口,且所述排水口通过排水软管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素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