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穿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080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血管穿刺器,所述血管穿刺器包括导管鞘及扩张器,所述扩张器包括扩张器直段,所述导管鞘包括相连接的导管鞘直段及过盈部分,所述过盈部分为内缩的弧面结构,所述过盈部分的外边缘的直径小于所述扩张器直段的外径,当所述扩张器插入所述导管鞘后,所述过盈部分与所述扩张器过盈配合。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管穿刺器,在弯曲后不会形成间隙,同时降低了导管鞘穿入血管时的阻力,避免了凸起或连续的折叠,避免了损伤血管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经皮介入手术,将导丝、手术器具、医疗器械引入病人血管系统(特别是动脉)的血管穿刺器
技术介绍
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产生了许多经皮介入手术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X-射线造影术以及其它类似的手术是经常使用的。有许多技术可将相关的医疗器械引入到人体血管系统中,其中得到广泛运用的是Seldinger技术。在Seldinger技术中,首先用穿刺针在动脉或静脉上开一个小口,再将导丝通过穿刺针的内腔引入动脉或静脉,取出穿刺针。将扩张器穿过导管鞘止血阀进入导管鞘内腔,两者都具有管状结构,两者在近端由锁定结构锁住后一起进入动脉或静脉。待鞘管位置固定后,撤出扩张器。最终导管鞘可作为进出或更换各种介入器材的通道。如图1所示,导管鞘1进入血管4后可作为导管、导丝等器械进出血管4的通道。扩张器2的远端(即自由端,远离导管鞘1的一端)具有长锥形结构,具有扩开穿刺部位以便导管鞘1进入血管4的作用。穿入血管4时,二者配合使用。为有效减小穿入血管4时的推送阻力,以较少血管4损伤,导管鞘1靠近扩张器2的一端通常也呈锥型,且导管鞘1和扩张器2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在二者结合处存在一定的过渡部分3。据如上的现有技术披露,如若过渡部分3处不能严格控制尺寸或设计不当,会存在如下两种冋题:1、请结合图2,导管鞘1及扩张器2同时进入血管4时,通过穿刺部位后沿着血管4方向发生自然弯曲,此时在二者的过渡部位3出现间隙5,其锋利的边缘具有损伤血管壁的风险,同时会增加穿入时的阻力,导致术者操作不便。2、请结合图3,导管鞘1及扩张器2同时进入血管4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如果二者的过渡部分3配合尺寸存在问题或者导管鞘1过薄,会出现凸起变形甚至是连续的折叠形状6,使导管鞘1的外径明显增加,这样会产生较大的阻力甚至导致导管鞘1无法进入血管4,导致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穿刺器,降低进入血管的阻力,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血管穿刺器,包括导管鞘及扩张器,所述扩张器包括扩张器直段,所述导管鞘包括相连接的导管鞘直段及过盈部分,所述过盈部分为内缩的弧面结构,所述过盈部分的外边缘的直径小于所述扩张器直段的外径,当所述扩张器插入所述导管鞘后,所述过盈部分与所述扩张器过盈配合。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血管穿刺器,所述过盈部分的长度为0.5-2mm,所述过盈部分的外边缘的直径为1-4.1_。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血管穿刺器,所述导管鞘还包括过渡结构和远端结构,所述导管鞘直段、所述过渡结构、所述远端结构及所述过盈部分依次相连接。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血管穿刺器,在所述导管鞘的纵向截面上,所述过渡结构的外部轮廓线为圆弧状,所述过渡结构的外部轮廓线与所述导管鞘直段及所述远端结构的外部轮廓线皆相切;所述过渡结构的半径小于等于20_,沿轴线方向的长度为2.5-3_。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血管穿刺器,所述远端结构呈锥形。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血管穿刺器,所述远端结构的长度为2.5-6.5_,所述远端结构连接所述过渡结构的第一侧的直径为1.9-4.5_,所述远端结构连接所述过盈部分的第二侧的直径为1.6-4.5mm ;所述导管鞘直段的厚度为0.15-2.1_。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血管穿刺器,所述扩张器还包括过渡结构及扩张器尖端,所述扩张器直段、过渡结构及扩张器尖端依次相连接。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血管穿刺器,在所述扩张器的纵向截面上,所述过渡结构的外部轮廓线为圆弧状,所述过渡结构的外部轮廓线与所述扩张器直段及扩张器尖端的外部轮廓线皆相切,所述过渡结构的圆弧的半径小于等于20_,沿轴线方向的长度为2.5-3_。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血管穿刺器,所述扩张器尖端呈锥形。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血管穿刺器,所述扩张器直段的直径为1.4-3.9mm ;所述扩张器尖端连接所述过渡结构的第一侧的直径为1.3-3.8_,远离所述过渡结构第二侧的直径为 0.5-1.5mm η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血管穿刺器,所述导管鞘为聚乙烯导管鞘、聚丙烯导管鞘、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导管鞘、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导管鞘、聚氨酯导管鞘、聚四氟乙烯导管鞘或嵌段聚醚酰胺树脂导管鞘。相比现有技术,在本技术提供的血管穿刺器中,包括导管鞘及扩张器,所述扩张器包括扩张器直段,所述导管鞘包括相连接的导管鞘直段及过盈部分,所述过盈部分为内缩的弧面结构,所述过盈部分的外边缘的直径小于所述扩张器直段的外径,当所述扩张器插入所述导管鞘后,所述过盈部分与所述扩张器过盈配合。从而在导管鞘和扩张器结合处弯折时不会产生间隙,同时降低了导管鞘穿入血管时的阻力,避免了凸起或连续的折叠,避免了损伤血管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血管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血管穿刺器在进入血管时出现异常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血管穿刺器在进入血管时出现异常的另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血管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导管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导管鞘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血管穿刺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血管穿刺器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研究认为,现有技术中的血管穿刺器容易产生间隙,以及容易产生凸起或者折叠,主要是由于导管鞘与扩张器在过渡部位的尺寸设计不当而导致不能严格控制。因此,专利技术人将血管穿刺器设置为所述扩张器包括扩张器直段,所述导管鞘包括相连接的导管鞘直段及过盈部分,所述过盈部分为内缩的弧面结构,所述过盈部分的外边缘的直径小于所述扩张器直段的外径,当所述扩张器插入所述导管鞘后,所述过盈部分与所述扩张器过盈配合。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了较好的手术体验。以下列举所述血管穿刺器的较优实施例,以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内容,应当明确的是,本技术的内容并不限制于以下实施例,其他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的改进亦在本技术的思想范围之内。请参考图4,本技术的血管穿刺器,包括导管鞘10及扩张器20,所述扩张器20包括扩张器直段202,所述导管鞘10包括相连接的导管鞘直段101及过盈部分104,所述过盈部分104为内缩的弧面结构,所述过盈部分104的外边缘的直径小于所述扩张器直段202的外径,当所述扩张器20插入所述导管鞘10后,所述过盈部分104与所述扩张器20过盈配合。其中,扩张器直段202例如是一圆筒状结构,整体粗细一致,过盈部分104的内缩指的是过盈部分104越靠近外边缘越向导管鞘10的轴线方向延伸。请结合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管穿刺器,包括导管鞘及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器包括扩张器直段,所述导管鞘包括相连接的导管鞘直段及过盈部分,所述过盈部分为内缩的弧面结构,所述过盈部分的外边缘的直径小于所述扩张器直段的外径,当所述扩张器插入所述导管鞘后,所述过盈部分与所述扩张器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久礼刘智勇仪克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