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引导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的超声固定架,包括底模,底模为圆弧形结构,在底模上开设有穿透底模的开窗,开窗的上方活动式装配有一对用于卡住超声探头的夹板,在其中一个夹板上安装有可在夹板上滑动的导向器,导向器包括两端通透的针套,当超声探头夹在夹板之间后,穿刺针穿过导向器的针套进行穿刺操作。本方案为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辅助器具,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刺定位引导器具,具体涉及一种超声引导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的超声固定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超声在区域阻滞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区域阻滞中使用超声引导,可清晰看到神经结构及神经周围的血管、肌肉、骨骼及内脏结构;进针过程中可提供穿刺针行进的实时影像,以便在进针同时随时调整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以更好地接近目标结构;注药时可以看到药液扩散,甄别无意识的血管内注射和无意识的神经内注射;此外,有证据表明,与神经刺激器相比,使用超声引导可缩短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少神经损伤。在神经阻滞与血管穿刺过程中,在超声探头的配合下,需要医生按照预定的路线精准地将穿刺针送至合适的位置。然而在颈部操作时,由于颈内部血管、神经众多,下针难度大,加之操作空间有限,因而给医生操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穿刺时,医生需要一手握住探头,并观察屏幕,另一手进行穿刺操作,并在图像的引导下修正穿刺方向和部位,还要配合注药过程,稍不留意容易造成操作失误,给手术过程带来了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引导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的超声固定架,能根据颈部的生理形状,对超声探头进行有效固定,并引导下针角度及位置,从而降低颈部穿刺操作的难度。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声引导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的超声固定架,包括底模,底模为圆弧形结构,在底模上开设有穿透底模的开窗,开窗的上方活动式装配有一对用于卡住超声探头的夹板,在其中一个夹板上安装有可在夹板上滑动的导向器,导向器包括两端通透的针套,当超声探头夹在夹板之间后,穿刺针穿过导向器的针套进行穿刺操作。进一步地,所述的夹板包括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在第一滑杆、第二滑杆之间设置有板体;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的同一端均设置有卡板,卡板上开设有螺纹孔,穿过螺纹孔装配有带有螺杆的旋钮;在每一个卡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卡块,卡块通过卡杆与卡板连接,夹板通过卡块装配在设置于开窗边缘的滑槽上。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对夹板为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上的正面、背面均沿第一夹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导向槽,在第一夹板上还设置有连通第一夹板正面、背面两个第一导向槽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的第一导向槽的端部穿出第一夹板的侧面;所述的导向器安装在第一夹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通过限位器连接,限位器包括轴杆,轴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夹板上,在轴杆上间隔分布有多个与轴杆垂直的纵杆。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器还包括滑盘,滑盘通过导杆与一个伸缩杆连接;在伸缩杆的活动端设置有一个卡腔,卡腔内部空心,在卡腔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卡腔内装配有可转动的调节球,调节球的直径大于开口的宽度;在卡腔外壁上装配有一个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端部可与调节球接触;调节球上连接有一个伸出开口的位杆,位杆与所述的针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模的下端连接有卡模,卡模包括三部分,分别为颈模、臂模以及胸模;所述的颈模与胸模连接,所述的臂模设置一对,位于胸模的两侧,颈模、臂模和胸模为一体式结构;颈模、胸模、臂模的形状分别与人体颈部与胸部连接处的外形、胸部外形、大臂的外形相适应,使卡模能与人体的颈部下端、胸部和大臂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模的上端设置有一对调节旋柱,调节旋柱包括固定在底模上的固定柱,固定柱的端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装配有螺纹柱;在螺纹柱和固定柱的外部套装有一个一端通透的套筒,一根连杆穿过套筒与所述的螺纹柱的端部连接,在连杆的端部设置有扭柱,连杆上设置有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对调节旋柱之间设置有褶撑,褶撑的两端分别与一对调节旋柱连接;褶撑的端部连接在调节旋柱的套筒和固定柱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开窗为矩形窗,所述的滑槽为对称分布在滑槽周围的一对第一滑槽和一对第二滑槽,在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侧面均设置有刻度,且在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边缘上分布有与旋钮上螺杆配合的插孔。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端部分别贯连有用于使卡块滑入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中的第一滑入口、第二滑入口。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模上设置有固定带,底模的底部边缘上分布有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本方案中设置了与人体颈部及胸部生理形状相适应的底模作为固定基础,可以对超声探头的固定提供稳定的支持,从而无需医生握住超声探头进行操作,在颈部的曲面上更容易完成穿刺过程;2.划定了专门用于穿刺的区域,并在区域中可使超声探头与穿刺针头的位置相适应、相配合,这样就可以保证超声探测平面与进针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在显示器上始终能观察到针头位置,降低了穿刺操作难度;3.本装置能同时对颅部进行固定,可保证底模在颈部安置的稳定性,使穿刺操作不受到额外的影响;4.本方案为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辅助器具,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底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模上设置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底模的俯视图;图5为导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调节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代表:1—第一夹板,2—第二夹板,3—开窗,4—第二滑槽,5—固定带,6—卡模,601—颈模,602—臂模,603—胸模,7—调节旋柱,701—套筒,702—固定柱,703—扭柱,704—连杆,705—挡板,706—螺纹柱,8—第一滑槽,9—支撑杆,901—外套杆,902—内杆,10—底模,11—第一滑入口,12—第二滑入口,13—刻度,14—褶撑,15—第二导向槽,16—第一导向槽,17—卡板,18—旋钮,19—导向器,191—滑盘,192—导杆,193—伸缩杆,194—卡腔,195—调节球,196—位杆,197—针套,198—紧固螺栓,20—第一滑杆,21—第二滑杆,22—卡杆,23—卡块,24—限位器,241—轴杆,242—纵杆。具体实施方式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超声引导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的超声固定架,包括底模10,底模10为圆弧形结构,在底模10上开设有穿透底模10的开窗3,开窗3的上方活动式装配有一对用于卡住超声探头的夹板,在其中一个夹板上安装有可在夹板上滑动的导向器19,导向器19包括两端通透的针套197,当超声探头夹在夹板之间后,穿刺针穿过导向器19的针套197进行穿刺操作。在颈部穿刺时遇到最难操作的问题就是,在颈外部不规则的面上,如何对超声探头进行固定,又如何能配合好穿刺针进行可视化的穿刺过程。由于超声探头其外形结构类似于一个刷子,与人体接触的一端是光滑的圆面,因此如果只用手部握持固定,很难使其保持稳定在一个位置,这就使得超声探测画面不能很好地与穿刺针同步,需要多次调整才能看到针头位置。为此本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先将超声探头进行有效的固定,不用再握持住探头,这样探测平面就固定下来了,而这个探测平面就是提前设计好的进针平面。穿刺时,由于探头已经固定,因此只需要将穿刺针沿着平面刺入即可,在穿刺过程中可以稳定地看到针头位置。本方案的主体结构包括一个圆弧形的底模,底模用于放置在人体的颈部上,与颈部形状能更好地贴合。在底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声引导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的超声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10),底模(10)为圆弧形结构,在底模(10)上开设有穿透底模(10)的开窗(3),开窗(3)的上方活动式装配有一对用于卡住超声探头的夹板,在其中一个夹板上安装有可在夹板上滑动的导向器(19),导向器(19)包括两端通透的针套(197),当超声探头夹在夹板之间后,穿刺针穿过导向器(19)的针套(197)进行穿刺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引导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的超声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10),底模(10)为圆弧形结构,在底模(10)上开设有穿透底模(10)的开窗(3),开窗(3)的上方活动式装配有一对用于卡住超声探头的夹板,在其中一个夹板上安装有可在夹板上滑动的导向器(19),导向器(19)包括两端通透的针套(197),当超声探头夹在夹板之间后,穿刺针穿过导向器(19)的针套(197)进行穿刺操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的超声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包括第一滑杆(20)和第二滑杆(21),在第一滑杆(20)、第二滑杆(21)之间设置有板体;第一滑杆(20)、第二滑杆(21)的同一端均设置有卡板(17),卡板(17)上开设有螺纹孔,穿过螺纹孔装配有带有螺杆的旋钮(18);在每一个卡板(17)的一侧均设置有卡块(23),卡块(23)通过卡杆(22)与卡板(17)连接,夹板通过卡块(23)装配在设置于开窗(3)边缘的滑槽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引导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的超声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夹板为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第一夹板(1)上的正面、背面均沿第一夹板(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6),在第一夹板(1)上还设置有连通第一夹板(1)正面、背面两个第一导向槽(16)的第二导向槽(15);所述的第一导向槽(16)的端部穿出第一夹板(1)的侧面;所述的导向器(19)安装在第一夹板(1)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引导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的超声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之间通过限位器(24)连接,限位器(24)包括轴杆(241),轴杆(241)的一端铰接在第二夹板(2)上,在轴杆(241)上间隔分布有多个与轴杆(241)垂直的纵杆(24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颈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的超声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器(19)还包括滑盘(191),滑盘(191)通过导杆(192)与一个伸缩杆(193)连接;在伸缩杆(193)的活动端设置有一个卡腔(194),卡腔(194)内部空心,在卡腔(194)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卡腔(194)内装配有可转动的调节球(195),调节球(195)的直径大于开口的宽度(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彬,李娜,赵俊莺,王武涛,何爱萍,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