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宗旭专利>正文

带有刮料器的抓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059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刮料器的抓斗,属起重机;用于起重机、绞盘机、纹车或滑车的载荷挂件或装置。其特征在于:抓斗下承梁二侧分别两两对称安装四个刮料器,每个刮料器由带有凹联接板的上板和下板、弯成直角的刮板及将其联成一体的横撑板组成,通过螺栓把刮料器固定在下承梁的凸联接板上。斗体底板的弧度应与刮板在抓斗张闭时,其在斗体内形成的轨迹相同。刮料器的刮板与斗体底板、斗体侧板应留有间隙,且当抓斗关闭时刮板高于斗体上缘,在抓斗打开时刮板与斗体底刃口在同一水平面上。它解决了在卸料时抓斗内的物料会粘在斗体内壁,不能完全卸空的难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高抓斗的使用效率,特别在装卸流动性较差、比较粘的物料时,有显著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斗体内装有可刮去斗壁粘附物料的刮料器的抓斗,属起重机;用于起重机、绞盘机、绞车或滑车的载荷挂件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公知技术中, 一般抓斗的斗体为双颚板或多颚板,在斗体内没有刮料器。它的不足之处是抓斗在抓取流动性较差、比较粘的物料例矿、木片、泥土或粘土后,在卸料时抓斗内的物料会粘附在斗体内壁,不能完全卸空,造成第 二次抓取货物比较困难,这不仅影响了装卸速度,而且减少了斗容,不能完 全满足抓斗的最大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带有 刮料器的抓斗,该刮料器固定在抓斗下承梁上,刮料器与斗体内壁留有间隙, 使该抓斗在抓取货物时与常规抓斗一样,在抓斗张开卸料时刮料器把斗体内 的底板和侧板的粘附货物刮下,充分满足工作需要,且若不需要刮料器时可卸 下不用。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抓斗下承梁二侧分别两两对称安装四个刮料器,每个刮料器由带有凹联接板 的上板、带有凹联接板的下板、弯成直角的刮板及将其联成一体的横撑板组 成,通过螺栓把刮料器固定在下承梁的凸联接板上。斗体底板的弧度应与刮 板在抓斗张闭时,其在斗体内形成的轨迹相同。刮料器的刮板与斗体底板、斗 体侧板应留有间隙,且当抓斗关闭时刮板高于斗体上缘,在抓斗打开时刮板与斗体底刃口在同一水平面上。本技术与原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该抓斗的刮料器固定在抓斗下 承梁上,刮料器的刮板与斗体内壁留有间隙,在抓斗张开卸料时刮料器的刮 板把斗体内的底板和侧板的粘附物料刮下。该抓斗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解 决了抓斗在卸料时抓斗内的物料会粘在斗体内壁,不能完全卸空的的难题,提 高了使用效率,特别在装卸流动性较差、比较粘的物料时,有显著效果。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提出的带有刮料器的抓斗(张开)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带有刮料器的抓斗下承梁、斗体(关闭)主视图(剖 视)。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带有刮料器的抓斗下承梁、斗体(关闭)俯视图。 图4是本技术提出抓斗下承梁和刮料器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出抓斗下承梁和刮料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例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体方案钢丝绳1平衡梁2上承梁3撑杆4下承梁5斗体6刮料器7斗体底板8斗体侧板9刮料器固定螺栓或销轴10上板11下板12弯成直角或弯角的刮板13横撑板14凹联接板15凸联接板16在附图1中,带有刮料器(7)的抓斗呈打开状态,它是由钢丝绳(l)、平衡梁(2 )、上承梁(3 )、撑杆(4 )、下承梁(5 )、斗体(6 )等组成,该抓斗的刮料器(7)用螺栓或销轴(10)固定在抓斗下承梁(5)上。在抓斗打开时刮料器(7)的刮板(13)与斗体(6)的刃口在同一水平面上。在附图2、附图3中,带有刮料器抓斗的斗体(6)呈关闭状态,抓斗斗体(6) 的底板(8)的弧度应与弯成直角或弯角的刮板(13)在抓斗张闭时,其 在斗体(6)内形成的轨迹相同。刮料器(7)的刮板(13)与斗体底板(8) 和斗体侧板(9)留有间隙,当抓斗关闭时刮板(13)应高于斗体(6)上缘。在附图4、图5中,抓斗下承梁(5) 二侧分别两两对称安装的四个刮料器 (7 ),每个刮料器(7 )由带有凹联接板(15 )的上板(11 )、带有凹联接板(l5 ) 的下板(12)、弯成直角或弯角的刮板(13)及将其联成一体的横撑板(14) 组成,通过螺栓(10)把刮料器(7)固定在下承梁(5)的凸联接板(15) 上。四个刮料器(7)在安装时,其刮板(13)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抓斗在装卸作业前,四个刮料器(7)用刮料器固定螺栓或销轴(10)把 刮料器(7)固定在下承梁(5)的凸联接板(15)上,其刮板(13)应处在 同一水平面上。当抓斗呈张开状抓取货物时,刮料器(7)的刮板(13)与斗 体(6)底刃口在同一水平面上。当抓斗呈关闭状时,刮料器(7)的刮板(13) 高于斗体(6)上缘,当装满货物的抓斗再次张开卸料时,斗体(6)绕下承 梁(5)的中心轴转动,但被螺栓或销轴(10)固定在下承梁(5)的刮料器(7) 不动,刮料器(7)的刮板(13)把斗体内的底板(8)和侧板(9)的 粘附物料刮下,之后可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若不需要刮料器(7)时可卸下 不用。权利要求1. 一种带有刮料器(7)的抓斗,具有钢丝绳(1)、平衡梁(2)、上承梁(3)、撑杆(4)、下承梁(5)、斗体(6)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抓斗下承梁(5)二侧分别两两对称安装四个刮料器(7),每个刮料器(7)由带有凹联接板(15)的上板(11)、带有凹联接板(15)的下板(12)、弯成直角或圆角的刮板(13)及将其联成一体的横撑板(14)组成,通过螺栓或销轴(10)把刮料器(7)固定在下承梁(5)的凸联接板(16)上,四个刮料器(7)在安装时,其刮板(13)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斗体底板(8)的弧度应与刮板(13)在抓斗张闭时,其在斗体(6)内形成的轨迹相同,刮料器(7)的弯成直角或圆角的刮板(13)与斗体底板(8)、斗体侧板(9)应留有间隙,且当抓斗关闭时刮板(13)应高于斗体(6)上缘,在抓斗打开时刮板(13)与斗体(6)底刃口在同一水平面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刮料器的抓斗,属起重机;用于起重机、绞盘机、纹车或滑车的载荷挂件或装置。其特征在于抓斗下承梁二侧分别两两对称安装四个刮料器,每个刮料器由带有凹联接板的上板和下板、弯成直角的刮板及将其联成一体的横撑板组成,通过螺栓把刮料器固定在下承梁的凸联接板上。斗体底板的弧度应与刮板在抓斗张闭时,其在斗体内形成的轨迹相同。刮料器的刮板与斗体底板、斗体侧板应留有间隙,且当抓斗关闭时刮板高于斗体上缘,在抓斗打开时刮板与斗体底刃口在同一水平面上。它解决了在卸料时抓斗内的物料会粘在斗体内壁,不能完全卸空的难题。本技术能提高抓斗的使用效率,特别在装卸流动性较差、比较粘的物料时,有显著效果。文档编号B66C3/00GK201228200SQ20082005858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9日专利技术者林宗旭 申请人:林宗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刮料器(7)的抓斗,具有钢丝绳(1)、平衡梁(2)、上承梁(3)、撑杆(4)、下承梁(5)、斗体(6)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抓斗下承梁(5)二侧分别两两对称安装四个刮料器(7),每个刮料器(7)由带有凹联接板(15)的上板(11)、带有凹联接板(15)的下板(12)、弯成直角或圆角的刮板(13)及将其联成一体的横撑板(14)组成,通过螺栓或销轴(10)把刮料器(7)固定在下承梁(5)的凸联接板(16)上,四个刮料器(7)在安装时,其刮板(13)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斗体底板(8)的弧度应与刮板(13)在抓斗张闭时,其在斗体(6)内形成的轨迹相同,刮料器(7)的弯成直角或圆角的刮板(13)与斗体底板(8)、斗体侧板(9)应留有间隙,且当抓斗关闭时刮板(13)应高于斗体(6)上缘,在抓斗打开时刮板(13)与斗体(6)底刃口在同一水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旭
申请(专利权)人:林宗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