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0136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属于电站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装置,包括发射控制器、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接收控制器,所述发射控制器通过发射天线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接收天线,所述接收控制器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控制信号,所述发射控制器包括命令操作按钮、发射放大电路和耦合发射电路,所述命令操作按钮依次通过发射放大电路、耦合发射电路与发射天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突破了传统电流互感器极性测量方法存在距离限制,在使用空间上不受地形和建筑阻碍,不受试验导线长度限制,还解决了传统电流互感器级性测量受环境明亮度不足、噪音干扰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属于电站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装置
技术介绍
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联系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的重要设备,在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网广泛使用。由于电流互感器在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中起一、二次回路的电流隔离作用,它们的一、二次侧都有两个及以上的引出端子,任何一侧的引出端子用错,都会使二次侧的相位变化180度,既影响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动作,又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监控和事入处理,严重时还会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在电流感器投入使用前对其进行极性检测。电流互感器在投运前必需按要求测试判别其安装极性,但由于工作现场电流互感器本体与其端子箱相隔较远,需要连接很长的线路,并需要至少两人配合完成,而且要求的环境为可见和安静场场所,在条件无法满足时工作难以开展,互感器极性判别试验更加快速和可靠,通常试验人员使用传统极性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交流检测法和直流检测法,其中交流检测方法需要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上通入交流电压,并测量三处电压进行计算比较,判断麻烦且电压表的读数不易区别大小,测量时不易辨别,一般不采用此法。直流检测法是使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与电池(或直流电源)、开关用导线串联接,使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电流表用导线串联接,如图1示,电池B通常使用1.5?9V干电池,电池B将其负极接于电流互感器L的一次线圈一端,另一端接入开关K 一端,开关K另一端接入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的另一端,互感器的二次侧线圈的两端分别接于毫安表,注意电流互感器L两侧线圈的极性端均入的直流的正极性,将开关K合上瞬间,毫安表A指针向正偏转,当拉开开关K瞬间,毫安表A指针向负方向偏转,此时可以说明互感器接在电池B正极上的端头与接在毫安表A正端的端头为同极性。如指针摆动方向的情况与上述相反可以说明为加极性。使用直流检测法是电流互感极性判别最为简便的方法,但使用直流法在工作现场对电流互感器进行试验通常会遇到以下问题:I)变电站、开关场等场所电流互感器与本身端子箱距离远者,诸如IlOkV或220kV及以上变电站,如果使用专用仪器则需将仪器同时与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圏与二次线圏连接,由仪器向一次线圏输出功率,同时测量二次线圏的输入功率来判别电流互感器一、二次极性端。使用时需较长的导线连接,由于电流互感器本体多安装在构架上,距离地面高,连接的导线不宜太常,因此需要把较笨重的仪器放置电流互感器本体正下方,加大了连接的困难。在操作过程,既要在端子箱内移动接线,又要电流互感器下方仪器上操作,两地距离远时造成人员行动不便或增加作业人员数量。2)变电站、开关场等场所电流互感器与本身端子箱距离远者,诸如IlOkV或220kV及以上变电站,如果使用直流法,需要两人共同开展工作。由于电流互感器本体安装位置较高以及导线长度条件,通常一人将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圏与干电池连接时不宜离电流互感器本体过远。另一人持电流表将其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圏连接,且因需要更换多绕组的接线也不宜离端子箱太远。因此,在对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时两需要保护默契,同时对环境有要求,包括(I)光线充足,需要作业人员能看清楚仪表;(2)无噪音,需要语言交流保持默契。本方法仍占用两名工作人员,且现场有交差作业时不宜进行。因此,传统作业方法在时间、空间上受环境影响较大,基于上述问题,急需对电流互感器极性直流判别装置进行改进,以解决传统方式下的检测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能正确判别且不受环境影响的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控制器、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接收控制器,所述发射控制器通过发射天线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接收天线,所述接收控制器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控制信号,所述发射控制器包括命令操作按钮、发射放大电路和耦合发射电路,所述命令操作按钮依次通过发射放大电路、耦合发射电路与发射天线连接,所述接收控制器包括耦合接收电路、接收放大电路、中继继电器、放电电池、判别开关、判别指示灯,所述接收天线依次通过耦合接收电路、接收放大电路、中继继电器、放电电池与判别开关连接,所述判别开关还与判别指示灯连接。优选地,所述发射放大电路采用推挽式放大电路。优选地,所述耦合发射电路为电感线圈耦合电路。优选地,所述耦合接收电路包耦合接收线圈、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耦合接收线圈包括初级耦合线圈L3和次级耦合线圈L4,所述接收放大电路包括晶体三极管BG3、晶体三级管BG4和电容C7,所述中继继电器包括励磁线圈J和触点开关JI,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初级耦合线圈L3的一端连接后再与接收天线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耦合线圈L3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后再与放电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次级親合线圈L4的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放电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次级耦合线圈L4的另一端与晶体三极管BG3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7的一端与励磁线圈J的一端连接后再分别与晶体三极管BG3的集电极、晶体三极管BG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与励磁线圈J的另一端连接后分别与放电电池的正极、触点开关Jl的一端连接,所述触点开关Jl的另一端分别与判别指示灯的阳极连接,所述判别指示灯的阴极、晶体三极管BG4的发射极都与放电电池的负极连接。优选地,所述放电电池的放电电压为12 V。综上所述,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突破了传统电流互感器极性测量方法存在距离限制,在使用空间上不受地形和建筑阻碍,不受试验导线长度限制,还解决了传统电流互感器级性测量受环境明亮度不足、噪音干扰等问题。(2)、本技术避免了传统电流互感器极性测量方法需要两人配合才能完成的难题,对于试验人手不足或人员配合困难情况有根本改善。(3)、本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了设备材料,节约成本,结构简单,存放容易,而且携带和使用都更为灵活轻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实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传统的电流互感器直流检测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装置的判别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装置的发射控制器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装置的接收控制器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所示,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装置,包括发射控制器、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接收控制器,所述发射控制器通过发射天线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接收天线,所述接收控制器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控制信号,所述发射控制器包括命令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控制器、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接收控制器,所述发射控制器通过发射天线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接收天线,所述接收控制器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控制信号,所述发射控制器包括命令操作按钮、发射放大电路和耦合发射电路,所述命令操作按钮依次通过发射放大电路、耦合发射电路与发射天线连接,所述接收控制器包括耦合接收电路、接收放大电路、中继继电器、放电电池、判别开关、判别指示灯,所述接收天线依次通过耦合接收电路、接收放大电路、中继继电器、放电电池与判别开关连接,所述判别开关还与判别指示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静宇杨万渊唐新凯韦树巨党魏秦昊陈辉唐颂光于秀杰陈斌霞潘彦儒韦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百色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