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34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属小型建筑施工、装修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施工作业不采用搭作业架或扶梯、亦不采用电动液压升降平台、节省投资费用,及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维修容易,其升降靠人力操作,不受施工现场的动力电源的限制和影响。主要技术特征是设计螺旋顶升机构、采用弹簧夹头将升降台的立柱紧固、以及采用活节螺栓组实现上、下升降台的快速可靠的组装。适用于建筑物室内外装修、设备安装、电气检修和美工壁画等。(*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小型建筑施工、装修机具
目前在建筑物室内外的装修、设备安装、电气检修和美工壁画等方面的作业,多采用搭作业架或扶梯等方法。此法费时费力,很不安全,现在虽然国内外已研制出了多种电动液压升降平台,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和维修较困难等原因,还不能普及推广,而我国大多数资金少、维修技术水平低的中小型施工单位在其推广应用上将受到较大的限制。经四川省重庆科技成果查新咨询服务管理中心查新认证,至今尚未见国内有“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的文献报导,也未见有同类专利或科技成果。故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有关检索文献如1.液压装修升降平台的发展趋势建筑机械1990·12.小型直流拖运式液压升降平台中国专利分类文摘1990·3.旋转式工作台建筑运输机械文摘1985·24.介绍八种液压升降台起重运输机械文摘1985·25.伸缩式工作台起重运输机械文摘1992·36.各式升降台起重运输机械文摘1992·12本技术的目的研制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功能多、实用性强、操作和维修容易、价格低和节能的升降平台,从而提高建筑施工、装修工程质量和效率。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上平台由(1)传动机构、(2)螺旋顶升机构、(3)工作平台、(4)伸缩套架、(5)弹簧夹头、(6)脚轮及(7)支腿组成,设计螺旋顶升机构(2),采用园锥齿轮通过轴与另一端的一个小链轮相连接,小链轮的另一端与1大链轮相配合,通过摇把的旋转(顺或逆时针),使大链轮带动小链轮旋转,从而使1个园锥齿轮旋转,而带动与另1个园锥齿轮相连接的螺杆旋转,即螺旋顶升机构动作,因螺母固定,即使工作平台(3)升或降,以及工作平台升降到指定高度后用4个弹簧夹头(5)分别将4个升缩套架(4)的立柱紧固,采用活节螺栓组夹紧装置,其上平台还可与下平台相配组装构成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下平台的结构与上平台相同,只是摇把装置的位置向下,便于操作。其活节螺栓组夹紧装置由(8)上升降台底架、(9)脚轮固定板[焊在(8)上]、(10)活节螺栓组、(11)下升降台工作平台、(12)活节螺栓座固定板[焊在(11)上]构成,实现上、下升降台的快速和可靠的组装。其组合式为上、下平台可组合使用,上、下平台可单独使用,亦可在上、下平台之间搭一块木板使用,视作业面的需要而定,其平台采用角钢、支撑立柱4根伸缩套架采用钢管及一根螺杆采用钢材,经焊接及螺栓连接组装构成。本技术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性能本升降台由上、下台组成,两台除传动机构的配置方向不同和下台备有活节螺栓组(见附图2)外,其构造和原理完全相同,现以上升降平台为例分述如下(见附图1)1.升降台的升降主要靠螺旋顶升机构(2)实现工作平台(3)带载升降。过程为由人力转动传动机构(1)的摇把,通过链轮-锥齿轮带动螺旋顶升机构(2)的螺杆转动,由于螺母固定不动,因而螺杆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工作平台(3)上升或下降。同时,由于设计上保证了该螺旋付的自锁性,所以工作平台在承载或不承载的情况下若停留在任意高度时都不会自动下滑。2.工作平台的承载方式除顶升机构的螺旋付承受轴向重直载荷外,而伸缩套架(4)的四根伸缩立柱也能承受部分载荷(当工作平台升、降至指定的高度后,即旋紧弹簧夹头(5)将四根伸缩立柱夹紧成一体,因此具有承载能力)。因此,工作平台具有能够承受偏离顶升机构螺杆轴线的载荷的能力,扩大了作业人员的工作范围。3.升降平台的移动在底架上装有四个脚轮(6),可轻易地推至作业地,而升降平台的宽度≤700毫米,故可方便地进出房间和电梯。4.升降平台的稳定性在平台的下面装有四个简易拆叠式支脚(7),工作前将其展开固定好,以增大升降平台的底面积,提高抗倾翻的能力。5.上、下升降平台的快速组合当作业面的高度较高时,可将上、下升降台快速组合成一个升降台使用。方法是(见附图2)取掉上平台的脚轮,将其抬到下台的工作平台上,使上台的底架(8)与下台的工作平台(12)对齐,然后将位于下台工作平台底部的四个活节螺栓(10)向上搬到上台底架脚轮固定板(9)的卡口槽内,旋紧活节螺栓上的螺母即可。6.组合式升降台的多种功能a.一台变两台,在一般高度的室内作业时,可将上、下台拆开作为两个升降台使用;b.两台合一台,当作业的高度较高时,可将上、下台快速组合成一个升降台使用;c.两台之间加跳板,当作业面较宽时(如要沿整面墙作业),可将上、下台拆开并在其间搭上跳板,即可扩大作业面的宽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1).与搭作业架或扶梯相比。本技术可大大节省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节省时间和人力,可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且施工作业安全。(2).与电动液压升降台相比。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维修容易、价格低,节省投资费用,有利于推广。(3).平台的升降靠人力操作,不受施工现场的动力电源的限制和影响,节省能源。(4).组合式升降台具有多种功能上、下平台可单独使用;上、下平台可组合使用,在上、下平台之间搭跳板使用,视作业面的需要而定。(5).工作平台具有承受偏离螺旋顶升机构螺杆轴线的载荷的能力,扩大了作业人员的工作范围。(6).上、下升降平台可实现快速组合。只需将上、下平台对齐,再将下台的四个活节螺栓(10)向上搬到上台底架脚轮固定板(9)的卡口槽内,旋紧活节螺栓上的螺母即可。 附图说明图1、上升降平台装置示意图;图2、活节螺栓组夹紧装置示意图;图中序号(1)传动机构、(2)螺旋顶升机构、(3)工作平台、(4)伸缩套架、(5)弹簧夹头、(6)脚轮、(7)支腿、(8)上升降台底架、(9)脚轮固定板[焊在(8)上]、(10)活节螺栓组、(11)下升降台工作平台、(12)活节螺栓座固定板[焊在(11)上]。本技术的实现方式已备有全套设计图纸,并已制作样机,其中平台用角钢焊制、底架用槽钢焊制、脚轮及链轮为外购件、齿轮和螺杆可自制或外协件、伸缩套架用钢管焊制、弹簧夹头可自制或外协件、活节螺栓组可自制或外协件,一般中、小型机械厂都可以加工制作,只需少量资金即可很快投入生产,将会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上平台由(1)传动机构、(3)工作平台、(6)脚轮及(7)支腿组成,其特征是设计螺旋顶升机构(2)、采用园锥齿轮通过轴与另一端的一个小链轮相连接,小链轮的另一端与大链轮相配合,通过摇把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使大链轮带动小链轮旋转,从而使1园锥齿轮旋转,而带动与另1园锥齿轮相接的螺杆旋转,螺母固定,即使工作平台升或降,以及在工作平台升降至要求高度后用4个弹簧夹头(5)分别将4个升缩套架(4)的立柱紧固,采用活节螺栓组夹紧装置,其上平台还可与下平台相配组装构成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其特征是活节螺栓组夹紧装置由(8)上升降台底架、焊在上升降台底架(8)上的脚轮固定板(9)、(10)活节螺栓组、(11)下升降台工作平台、焊在下升降台工作平台(11)上的活节螺栓固定板(12)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其特征是平台采用角钢、支撑立柱4根伸缩套架采用钢管及一根螺旋杆采用钢材,经焊接及螺栓连接组装构成。专利摘要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属小型建筑施工、装修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施工作业不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上平台由(1)传动机构、(3)工作平台、(6)脚轮及(7)支腿组成,其特征是设计螺旋顶升机构(2)、采用园锥齿轮通过轴与另一端的一个小链轮相连接,小链轮的另一端与大链轮相配合,通过摇把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使大链轮带动小链轮旋转,从而使1园锥齿轮旋转,而带动与另1园锥齿轮相接的螺杆旋转,螺母固定,即使工作平台升或降,以及在工作平台升降至要求高度后用4个弹簧夹头(5)分别将4个升缩套架(4)的立柱紧固,采用活节螺栓组夹紧装置,其上平台还可与下平台相配组装构成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礼平顾学仁钟文楷任远志朱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