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8791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装置,其包括井道(102);轿厢(104);靠近一侧井道壁设置的对重(106);设于井道底部(202)的底座(108);引导对重的导轨(110);设置于井道的下部的曳引机(112);与对重的导轨并排设置,一侧方固定在导轨上,且下方通过拉杆(208)与底座相连接,用于支持曳引机的框架(114);设于井道内的控制柜(116);连结框架的另一侧方与底座的加固部件(210、410);一端固定在加固部件上且另一端固定在导轨上的支架(216);以及安装在该支架上,用于检修曳引机的作业台(120)。据此,不仅加强了对曳引机的支持,而且提供了安装位置不受井道结构限制的作业台支架,提高了作业台的安装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装置,尤其是涉及这种电梯装置中的固定曳引机和作业台的装置。
技术介绍
图6是简要地表示一种无机房电梯装置的曳引系统的立体图。曳引机112设置在井道内的下方,通过曳引绳222带动轿厢104和对重106升降移动。诸如这样的电梯装置,如何在狭窄的井道内稳定地固定曳引机以及如何架设检修曳引机的作业台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6-52076公开了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固定装置,其包括一个支持曳引机9的安装框11。该安装框11由上框架12、下框架13、侧框架14和侧框架15构成“口”字形。上框架12的一端和下框架13的一端可移动地安装在对重4的导轨5a上。而且下框架13还通过拉杆17a、17b固定在底座18上。这种固定曳引机的结构,具有安装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上框架12和下框架13两者都是在相同的一侧与导轨5a相连接,而另一端没有固定,因此在没有固定的一侧抗振动的能力比较薄弱。例如,当发生地震时,没有被固定的一侧不仅有可能发生较大的摆动,难以稳定支持曳引机,而且这种摆动所形成的力矩还可能使导轨5a发生变形。在这种结构下,为了防止导轨变形并做到稳定支持曳引机,需要增加导轨的刚度和强度,这将大大提高电梯装置的成本。另外,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5-187087公开了一种电梯作业台的安装结构。支撑作业台4的装置包括第1连接部件5a和第2连接部件5b。第1连接部件5a的一端51a和第2连接部件5b的一端52b通过固定部件3固定在导轨2上,而第1连接部件5a和第2连接部件5b的另一端通过支架9、9a固定在井道壁上,或者不固定。如果另一端固定在井道壁上,根据井道壁的结构和材料,能够安装支架的位置常常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设于商业设施的一些电梯装置,其井道主要由钢架和玻璃组成,这时,作业台的支架只能安装在钢架上。当钢架的跨度较大时,就会导致支架、进而导致作业台不能安装到所期待的位置和高度,或者为了将作业台安装到所期待的位置和高度需要增加许多结构部件。另外,如果第1连接部件5a和第2连接部件5b的另一端没有固定,不仅作业台4的稳定性较差,而且作业台4以及登上作业台的检修人员等负荷都将通过第1连接部件5a和第2连接部件5b施加到导轨2上,在导轨2上形成较大的力矩,有导致导轨2变形的可能。虽然通过增加导轨的刚度和强度,可以提高作业台的稳定性并防止导轨的变形,但如上所述,这将大大提高电梯装置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装置,这种电梯装置不需要额外地增加导轨的刚度和强度就可以大幅度加强对曳引机的支持,同时提高作业台的安装自由度和作业台的稳定性。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无机房电梯装置包括:沿井道升降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靠近一侧井道壁,且与该轿厢反向升降的对重;设于所述井道底部的底座;竖立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引导对重的导轨;设置于所述井道的下部且距离井道底部具有一定高度的曳引机;与所述对重的导轨并排设置,一侧方通过连结部件固定在所述导轨上,且下方通过拉杆与所述底座相连接,用于支持所述曳引机的框架;设于所述井道内的控制柜;连结所述框架的另一侧方与所述底座的加固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加固部件上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轨上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用于检修所述曳引机的作业台。由于支持曳引机的框架的一侧方通过连结部件固定在对重的导轨上,而框架的另一侧方则通过加固部件与底座相连结,从而形成从两个侧方固定曳引机框架的结构,这不仅加强了对曳引机的支持,而且减少了导轨的负担。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在该加固部件与对重的导轨之间进一步用支架连结固定,大幅度加强了对曳引机的支持,可以有效地防止曳引机的振动和摆动。另外,固定在加固部件与对重导轨之间的支架可以兼作安装作业台的支架。这不仅可以避免为安装作业台而另设支架,从而减少电梯装置的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而且由于该支架不需要固定在井道壁上,固定支架的位置不受井道壁的结构和材料的影响,从而提高了作业台的安装自由度。此外,该支架是两端固定的,与只有一端固定在导轨上的支架相比,可以大幅度提高作业台的稳定性,并减少导轨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装置中主要组成部分的位置关系的俯视不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A-A面的正视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左视示意图。图4是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变形例的无机房电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变形例的无机房电梯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简要地表示一种无机房电梯装置的曳引系统的立体图。〈附图中的标记〉100-电梯装置、102-井道、104-轿厢、106-对重、108-底座、110-导轨、112-曳引机、114-框架、116-控制柜、118-轿厢门、120-作业台、202-井道底部、204-连结部件、206-压导板、208-拉杆、210-加固部件、212-连结部件、214-压导板、216-支架、218-螺栓、220-压导板、222-曳引绳、302-固定螺母、404-连结部件、406-压导板、410-加固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利用具有图6所示的曳引系统的无机房电梯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装置100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的位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电梯装置100包括井道102、轿厢104、对重106、底座108、导轨110、曳引机112、框架114、控制柜116以及作业台120。为了叙述方便,在图1中将轿厢门118的一侧作为前方,设定了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但这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的限定。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00的轿厢104、对重106、曳引机112以及控制柜116都设置在井道102内。轿厢104靠近前侧的井道壁,对重106设于轿厢104的后侧,靠近后侧的井道壁。在对重106的左右设有两条导轨110,引导对重106的移动方向。控制柜116靠近右侧井道壁设置。曳引机112固定在框架114上,框架114用于支持曳引机112。框架114靠近后侧的井道壁,与导轨110并排设置。在此,所谓“并排设置”是指,如图1所示,使框架114的宽度方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朝向两条导轨110之间的宽度方向(图1中也为左右方向),与两条导轨110并列设置。图2是图1所示的A-A面的正视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图2中没有示出作业台120。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左视示意图,图3中示出了作业台120。底座108设于井道底部202,两条导轨110竖立在底座108上。曳引机112设置于井道102的下部,但距离井道底部202具有一定高度。曳引机112通过曳引绳222驱动轿厢104沿井道升降移动。对重106通过曳引绳222与轿厢104相连接,与轿厢104反向升降移动。框架114包括上框114a、下框114b、左框114c以及右框114d。上框114a、下框114b、左框114c以及右框114d由角钢、槽型钢等结构材料构成。上框114a、下框114b、左框114c以及右框114d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固定连接方式组合成框架114。框架114的右侧方通过两个连结部件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电梯装置,包括:沿井道升降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靠近一侧井道壁,且与该轿厢反向升降的对重;设于所述井道底部的底座;竖立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引导对重的导轨;设置于所述井道的下部且距离井道底部具有一定高度的曳引机;与所述对重的导轨并排设置,一侧方通过连结部件固定在所述导轨上,且下方通过拉杆与所述底座相连接,用于支持所述曳引机的框架;以及设于所述井道内的控制柜,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连结所述框架的另一侧方与所述底座的加固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加固部件上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轨上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用于检修所述曳引机的作业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山泰裕西野克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