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良专利>正文

货物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843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货物升降装置,属于升降装置技术领域。货物升降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支撑柱(3),支撑柱(3)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在支撑柱(3)上外套有承重臂(5),在承重臂(5)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升降货物的卷扬装置(4),卷扬装置(4)上设有用于承载货物的载物盘(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货物升降装置解决了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向高层楼房搬运货物方便、省时、省力,实现快速运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货物升降装置,属于升降装置
二、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居住在高层建筑内, 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不便之处,例如,向高层搬运货物问题,尤其是房 屋装修时需要搬运大量的材料,搬运起来只能依靠人力,费时费力,工 作效率低。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己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向 高层搬运货物方便,省时、省力、快速运输的货物升降装置。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货物升降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支撑柱3,支撑柱3上下两端 分别连接有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在支撑柱3上外套有承 重臂5,在承重臂5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升降货物的巻扬装置4,巻扬装置 4上设有用于承载货物的载物盘6;所述支撑柱3为手动液压或机械伸縮的支撑柱,或者为可活动调节 的支撑柱;上述可活动调节的支撑柱为上下套接的两段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 9,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分别与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固 定连接,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的外径不同、相互匹配、 一大一小, 外径小的支撑柱插入外径大的支撑柱内设的空腔中,上支撑柱8与下支 撑柱9上均匀设有相互匹配用插孔10,插孔10内插有固定用插杆11;或者上述可活动调节的支撑柱为上下分离的两段上支撑柱8与下支 撑柱9,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分别与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 置2固定连接,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的外径相同,上支撑柱8与下 支撑柱9外设有外套轴14,上支撑柱8及下支撑柱9与外套轴14上均匀设有相互匹配用插孔10,插孔10内插有固定用插杆11;所述承重臂5为可在一定范围内沿水平面旋转的承重臂,其承重臂 的长度应小于窗口宽度,以便于直接将货物拉进室内;所述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为上下凹槽机构;所述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的凹槽内壁12为可拆卸结构,由螺栓将凹 槽内壁12与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连接,使用时将凹槽内壁 12拆卸后将整个货物升降装置安置在窗口,巻扬装置4输出窗外,上部 固定装置1与下部固定装置2的凹槽外壁13分别外嵌于窗口的上下墙 体,再由螺栓将凹槽内壁12与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固定连 接,由上下墙体起固定作用;或者所述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为上下凹槽机构,支撑 柱3为单独一体,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的凹槽内壁12与支 撑柱3为可拆卸结构,使用时将支撑柱3紧靠内墙面,将上部固定装置 1及下部固定装置2的凹槽卡入窗口的上下外墙面,巻扬装置4输出窗 外,由上下墙体起固定作用;所述巻扬装置4通过电动控制按钮7连接有控制器,在电动机带动 下实现电动控制操作,可沿承重臂5作横向滑动;工作时,将装置进行固定后,电动机工作,带动巻扬装置4上的钢 丝巻绳转动,从而带动载物盘6迸行上下运动,实现货物的上下运输。本技术的货物升降装置,使用简易方便,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 率,省时省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货物在楼层之间运输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1货物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实施例2货物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本技术实施例3货物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本技术实施例4货物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部固定装置,2、下部固定装置,3、支撑柱,4、巻扬装置,5、承重臂,6、载物盘,7、电动按钮,8、上支撑柱,9、下支撑 柱,10、插孔,11、插杆,12、凹槽内壁,13、凹槽外壁,14、外套轴。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 型的构成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货物升降装置参考图1,包括手动液压或机械伸縮的支撑柱3,支撑柱3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 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为上下凹槽机构,凹槽内壁12为可拆 卸结构,由螺栓将凹槽内壁12与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连接, 在支撑柱3上外套有承重臂5,承重臂5可在一定范围内沿水平面旋转, 承重臂的长度应小于窗口宽度,在承重臂5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升降货物 的巻扬装置4,巻扬装置4通过电动控制按钮7连接有控制器,巻扬装 置4上设有用于承载货物的载物盘6,巻扬装置4在电动机带动下,由 电动控制按钮7进行控制,可沿承重臂5作横向滑动。使用时,首先根据窗口的大小对装置进行固定,调整液压伸縮装置, 将凹槽内壁12拆卸后将整个货物升降装置安置在窗口 ,巻扬装置4输出 窗外,上部固定装置1与下部固定装置2的凹槽外壁13分别外嵌于窗口 的上下墙体,再由螺栓将凹槽内壁12与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 2固定连接,由上下墙体起固定作用,凹槽的宽距大于墙宽,为了不损 坏墙面,可采用垫板进行维护,工作时,在电动机的带动下,由电动控 制按钮7进行控制,电机带动电动巻扬新装置4转动的同时,钢丝巻绳 随之上下滑动,带动底部的载物盘6上下运动,从而实现货物上下运输。实施例2本实施例货物升降装置参考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为上下凹槽机构,支撑柱3 为单独一体,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的凹槽内壁12与支撑柱 3为可拆卸结构,使用时将支撑柱3紧靠内墙面,将上部固定装置1及 下部固定装置2的凹槽卡入窗口的上下外墙面,巻扬装置4输出窗外, 由上下墙体起固定作用;使用时,由支撑柱3紧靠窗口内墙面立于地面,由螺栓将上部固定 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固定在窗口的上下外墙面,为了不损坏墙面, 可采用垫板进行维护,工作时,在电动机的带动下,由电动控制按钮7 进行控制,电机带动电动巻扬新装置4转动的同时,钢丝巻绳随之上下 滑动,带动底部的载物盘6上下运动,从而实现货物托盘的上下运输。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考图3,支撑柱3可活动调节,为上下套接的两段上支撑柱8与 下支撑柱9,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分别与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 定装置2固定连接,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的外径不同、相互匹配、 一大一小,外径小的支撑柱插入外径大的支撑柱内设的空腔中,上支撑 柱8与下支撑柱9上均匀设有相互匹配用插孔10,插孔10内插有固定 用插杆ll。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参考图4,可活动调节的支撑柱为上下分离的两段上支撑柱8与下 支撑柱9,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分别与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 装置2固定连接,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的外径相同,上支撑柱8与 下支撑柱9外设有外套轴14,上支撑柱8及下支撑柱9与外套轴14上 均匀设有相互匹配用插孔10,插孔10内插有固定用插杆11。权利要求1、货物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3),支撑柱(3)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在支撑柱(3)上外套有承重臂(5),在承重臂(5)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升降货物的卷扬装置(4),卷扬装置(4)上设有用于承载货物的载物盘(6)。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货物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 为手动液压或机械伸縮的支撑柱,或者为可活动调节的支撑柱。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货物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可活动调节的支 撑柱为上下套接的两段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上支撑柱(8) 与下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货物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3),支撑柱(3)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部固定装置(1)及下部固定装置(2),在支撑柱(3)上外套有承重臂(5),在承重臂(5)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升降货物的卷扬装置(4),卷扬装置(4)上设有用于承载货物的载物盘(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丽华张良赵西城
申请(专利权)人:张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