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77060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至少包括用于收纳漂浮物的网兜以及用于防止所述装置下沉的浮子;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沿纵向设置有多根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当外力作用于所述金属条外侧时,所述金属条向内侧打开;所述网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上述的结构设计,具有省时省力、垃圾收集效果好、可以实时收集水面漂浮物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垃圾收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景观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常常会在建筑群或者景观区内建造活水水景。但是,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一部分生活垃圾会被弃入水中,致使水面上经常漂浮大量垃圾。另一方面,由于水中营养富集,导致水面出现了大量的浮游藻类。漂浮于水面的生活垃圾和水中的藻类如不及时清理,将严重打破区域生态平衡,破坏周围环境。为了清理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环保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定时进行人工打捞,人工打捞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及人工成本,而且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时效性无法保证,清理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究一种省时省力、垃圾收集效果好、可以实时收集水面漂浮物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省时省力、垃圾收集效果好、可以实时收集水面漂浮物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至少包括用于收纳漂浮物的网兜以及用于防止所述装置下沉的浮子;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沿纵向设置有多根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当外力作用于所述金属条外侧时,所述金属条向内侧打开;所述网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示第一支架的内侧还设置有滚轮结构,所述金属条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滚轮结构上。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支撑柱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为圆形。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为金属支架。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网兜通过卡扣卡接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结构,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计金属条,并且该金属条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内侧打开,从而在水流或者漂浮物的冲击下自动完成对漂浮物收集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已收集在装置内的漂浮物离开收集装置进入水中,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收集效率。本技术的上述结构设计,可以根据河水的地理位置及水流方向,将收集装置放置于某段河流中,随着水流对漂浮于水面的垃圾进行实时自动收集,不仅避免了收集过程因垃圾随意堆放而影响景观,同时也便于收集到的垃圾的清理回收。本技术的上述结构设计,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而通过卡接方式卡接固定于第二支架的网兜,不仅可以收纳进入收集装置的垃圾,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网兜,降低收集装置的使用成本。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节点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的多根支撑柱3,支撑柱3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支撑柱3共同形成一具有确定形状的结构。第二支架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收纳漂浮物的网兜4。如图5所示,第一支架1的内侧还设置有滚轮结构11,金属条3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于滚轮结构11上,金属条3可以通过滚轮结构11在外力作用下向内侧打开。如图1所示,支撑柱3之间沿纵向设置有多根金属条5。正常情况下,如图2所示,金属条5处于关闭状态;当金属条的外侧受到外力作用时,比如水流的冲击,如图3和图4所示,金属条5向内侧打开,从而让漂浮于水面的垃圾6进入收集装置中,并随重力进一步进入设置于下部的网兜4中,完成对漂浮物的收集。同时,由于金属条只能向内打开,可以防止进入装置的漂浮物再次离开收集装置,提高了收集装置的收集效率。借助上述的结构设计,可以根据河水的地理位置及水流方向,将收集装置放置于某段河流中,随着水流对漂浮于水面的垃圾进行实时自动收集,不仅避免了收集过程因垃圾随意堆放而影响景观,同时也便于收集到的垃圾的清理回收。作为优选,金属条3采用轻质材料制作,以满足在外力(如水流或者风力)的作用于下向内侧打开的需求。此外,作用于金属条5的外力也可以为水中漂浮物。在漂浮物的作用下,金属条5向内打开,水中漂浮物自动进入收集装置中,不需人工清理,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收集效率。如图2所示,支撑柱3的外侧还设置有浮子7,浮子7的设置可以防止装置下沉,使其在垃圾收集过程中始终漂浮于水面Hn上的某一高度。为了简化装置的加工工艺,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支撑柱3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优选为圆形结构。当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比如椭圆形或者方形等。为了避免收集装置由于受到水中污染物的腐蚀而快速腐烂,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即为金属支架,优选采用不锈钢。为了便于根据需要及时更换网兜,降低收集装置的使用成本,网兜可以通过卡扣卡接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架上。如图5所示,金属支架内侧装有滚轮装置,便于连接金属条与金属支架。其中金属条选用轻便材质,随水流或风力影响会向内吹起,此时打开的缺口以方便水面漂浮物等进入。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用于收纳漂浮物的网兜以及用于防止所述装置下沉的浮子;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沿纵向设置有多根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当外力作用于所述金属条外侧时,所述金属条向内侧打开;所述网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示第一支架的内侧还设置有滚轮结构,所述金属条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滚轮结构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支撑柱为一体成型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为圆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为金属支架。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通过卡扣卡接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至少包括用于收纳漂浮物的网兜以及用于防止所述装置下沉的浮子;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沿纵向设置有多根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当外力作用于所述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用于收纳漂浮物的网兜以及用于防止所述装置下沉的浮子;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沿纵向设置有多根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当外力作用于所述金属条外侧时,所述金属条向内侧打开;所述网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蕾高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