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循环式吊车的搭架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49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循环式吊车(102)的塔架起重机,包括:可移动的主塔柱(56),循环式起重臂,至少一个吊车(102),至少一个捆挂索吊梁(60),两个绞车(106,108)和吊钩(116)。循环式起重臂被安装在主塔柱(56)上。吊车(102)被安装成使其能沿循环式起重臂(100)循环运行。捆挂索吊梁(60)能附着于吊车(102)的下表面或自其上分开,当吊车(102)移动时,捆挂索吊梁(60)与吊车(102)结合在一起,再从吊车(102)分开并下落,以拾取集装箱(50)。两个绞车(106,108)被安装成能沿循环式起重臂(100)移动,每个绞车有绞车马达(110)和绞车钢绳(112)。吊钩(116)与绞车马达(110)连接,当沿竖向通过吊车(102)时,吊钩下降与捆挂索吊梁(104)结合在一起;而通过上升与捆挂索吊梁(104)分离,这样,吊钩(116)随着与其结合的捆挂索吊梁下降,以便拾取集装箱。(*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塔架起重机,具体地说,涉及具有循环式吊车的塔架起重机。
技术介绍
使用集装箱的货物运输由海陆服务公司(Sea-Land Service Co.)开始于1957年,并且自马特松航海公司(Matson Navigation Co.)1958年开始沿大西洋进行集装箱运输以来,得到广泛发展。目前除液体和粉料货物以外,80%或更多的货物运输均采用集装箱运输,估计这个百分比在将来会更高。随着集装箱应用的增多,由于驱动马达容量的增加,吊车和捆挂索吊梁的发展,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引入等等,使集装箱起重机的处理能力也已有所改善。如图1所示,常规塔架起重机中的起重臂14被水平地耦联至主塔柱12上,包含机械室16和捆挂索吊梁24的吊车22,被做成能沿起重臂14来回往复运动的结构。具有如此结构的塔架起重机,利用与吊车22连接的捆挂索吊梁24的下落,拾取集装箱18,即在吊车22的运动中从码头到船或从船到码头,装卸集装箱18。但是,这种常规塔架起重机是在吊车22沿起重臂14运动的同时放下捆挂索吊梁24拾取集装箱的,这样,就要求一些时间,以使捆挂索吊梁24精确地定位于待运的集装箱18的上方。因此,使集装箱的运输被延迟。另外,捆挂索吊梁24即使在它拾取集装箱并使其转运至装/卸地点时,是用钢绳20吊着的,于是,由于吊车22的运动,集装箱可能会摇摆。因此,难于使集装箱定位于精确的地点,这就使装卸的速度和效率大为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循环式吊车的塔架起重机,利用这种起重机,在卸货过程中,集装箱不会摇动,并能实现集装箱的快速转移,通过在起重臂上安装多个吊车和捆挂索吊梁,并使它们沿该起重臂循环运行,使卸货的效率得以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循环式吊车的塔架起重机,它包括可移动的主塔柱;与地面平行地安装在主塔柱预定高度处的循环式起重臂;至少一个能沿该循环式起重臂循环运行的吊车;至少一个能附着于吊车的下表面或自其上脱离的捆挂索吊梁,当吊车移动时,捆挂索吊梁与吊车结合在一起,捆挂索吊梁再与吊车分开并下降,拾取集装箱;多个能沿循环式起重臂运动的绞车,每个绞车有绞车马达和绞车飞轮;以及吊钩,它与绞车马达连接,并在沿竖向通过吊车的同时下降,而与捆挂索吊梁结合在一起,上升时,则与捆挂索吊梁分开,从而,使吊钩随着与其结合的捆挂索吊梁下降,以便拾取集装箱。另外,在每个吊车和吊钩的下表面上,至少形成四个突出部。在捆挂索吊梁的上表面形成吊车孔和吊钩孔,它们分别与吊车的突出部和吊钩的突出部耦联。当吊钩与捆挂索吊梁结合时,捆挂索吊梁与吊车分开,当捆挂索吊梁与吊车结合时,吊钩与捆挂索吊梁分开。吊钩与钢绳及绞车中的绞车马达相连,通过绞车的动作,调整钢绳长度,使吊钩得以升降;安装在起重臂上的绞车包括位于岸边的岸边绞车,和位于海边的海边绞车。吊车是在绞车分开制成的,以便吊车和绞车能独立地沿起动臂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常用塔架起重机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人已提出过的循环式塔架起重机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所取的塔架起重机侧向剖面图;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具有循环式吊车的塔架起重机结构的示意图;图5和图6是表述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具有循环式吊车的塔架起重机结构的部分示意图,用以解释塔架起重机的工作情况;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循环式吊车的塔架起重机一种举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人专利技术的立式循环式塔架起重机,第一起重臂70与地面平行地安装在可移动的主塔柱56的预定高度处,第二起重臂78安装在第一起重臂70上方的预定距离处,并与之平行。拉杠54与第二起重臂78连接,以防止第一和第二起重臂70和78下垂,第一和第二起重臂70和78通过连接元件72彼此连接,由此形成桁架结构。多个具有捆挂索吊梁60的吊车80,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起重臂70和78上。第一和第二循环式起重臂连接装置66和64装载于第一和第二起重臂70和78各自的两端,使吊车35能在第一和第二起重臂70和78之间循环运行。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起重臂70和78的机械设备室52,多个具有捆挂索吊梁的吊车80,以及第一和第二循环式起重臂连接装置66和64,都安装在主塔柱56上。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立式循环式塔架起重机的工作时,当集装箱从码头往集装箱船(未示出)上装载时,首先是包含在吊车80中的捆挂索吊梁下降,以拾取集装箱50。吊车80沿第一起重臂70向集装箱船运动,集装箱50被卸在集装箱船的适当位置76。在集装箱装船的过程中,集装箱50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而是曲线轨迹74。在卸下集装箱50以后,吊车80尽可能多地吸入捆挂索吊梁60紧附于自身,朝向第一起重臂70的端部68运动,然后,通过第一循环式起重臂连接装置66,移向安装在第一起重臂上方的第二起重臂78。移动到第二起重臂78的吊车80沿第二起重臂78运动到它的端部62,然后,通过第二循环式起重臂连接装置64运动到第一起重臂70,由此完成吊车80的一个循环。第一和第二循环式起重臂连接装置66和64,可以是具有驱动装置的齿轮或油压装置。当把集装箱50从船上卸往码头时,对吊车80来说,运动方向自然和上述同样路径的方向相反。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所取的塔架起重机横剖面图。参考图3,第一和第二起重臂70和78通过连接元件72互相连接,由此形成桁架结构。由第一和第二起重臂70和78形成的桁架结构增强整个结构的刚度,由此显著地提高第一和第二起重臂70和78抗弯曲装载能力。因此,即使立式巴拿马(Postpanamax)型大集装箱船停靠在港口码头,在装载集装箱时也不会发生问题。如图3所示,具有捆挂索吊梁60的吊车80,仅在沿第一起重臂70运动时吊动集装箱50,因此,吊车80沿第二起重臂78运动,只占用因紧吸捆挂索吊梁60所形成的最小通过区域。另外,最新的塔架起重机大部分包括高性能马达,这样,即使在拾取集装箱50并举起捆挂索吊梁60的时候,它们也能够有效地快速运动。因此,当吊车80沿第二起重臂78运动的时候,只花费很短的附着捆挂索吊梁60的时间,使通过区域减至最小,这样,直至整个循环过程完成,都不需要附加时间。图4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有循环式吊车的塔架起重机结构。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塔架起重机包括主塔柱152,它可以支撑在地123上移动;起重臂100,水平地安装在主塔柱152上;吊车102,它沿起重臂100循环运行,将集装箱150转动至装/卸地点;陆地和海洋绞车106和108,它们安装在起重臂100的上面,用于提升吊钩116。每个部件的大小取决于码头的停泊容量和装卸高度,自然可以附加增强柱,以稳定地支撑重臂100。在主塔柱152下面有一定的空间,以便被转运的集装箱150提前到达和等待输运。起重臂100水平地安装在主塔柱152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起重臂100被做成闭合的环形,以便在起重臂100连续循环的同时,多个吊车102进行货物作业。但是,如果起重臂100具有能使吊车循环的结构,则它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无疑地,根据以前由本申请人公布的专利技术(韩国专利No.143699),被应用到立式循环式塔架起重机的起重臂,以及根据以前的专利技术(韩国专利No.134235),被应用到水平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循环式吊车的塔架起重机,包括:可移动的主塔柱;安装在所述主塔柱上的循环式起重臂;至少一个能沿所述循环式起重臂循环运行的吊车;至少一个捆挂索吊梁,它们能附着于所述吊车的下表面或者从其上脱离,当吊车运动时,所述捆挂索吊梁 与吊车结合在一起,捆挂索吊梁再从吊车脱开并下降,拾取集装箱;两个能沿所述循环式起重臂运动的绞车,每个绞车有绞车马达和绞车飞轮;以及吊钩,它与绞车马达连接,并在沿竖向通过吊车时下降而与捆挂索吊梁结合在一起,上升时则与捆挂索吊梁脱开,使 吊钩随着与其结合的捆挂索吊梁下降,以拾取集装箱。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万烨孙承尧
申请(专利权)人:克雷蒂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