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门互锁防尾随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4704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门互锁防尾随控制器,包括芯片IC1、电阻R1-R11,电容C1-C8,电位器RP1、RP2,光耦Z1、Z2、电感L1,继电器J1、J2芯片IC1引脚14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0、芯片IC1引脚4、接地电容C1和电感L1、电感L1另一端、继电器J1、J2公共端、分别连接12V电源正极。接地电容C2、电位器RP1、二极管D1、继电器J1线圈、光耦Z1引脚1、电阻R3、电容C5、电位器RP2、二极管D2负极、继电器J2线圈、光耦Z2引脚1、电容C8和电阻R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门互锁防尾随控制器,接线简洁,施工方便,可实现两门以上任意个门的互锁防尾随控制,当多个门中有一个门没有关闭,则任意另一个门就无法打开,实现室内室外的双向防尾随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器,具体是一种多门互锁防尾随控制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安全防范、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银行业务的安全、监狱管理的安全以及制药厂安全生产的管理等方面,均采用了门的防尾随控制系统。但是,现有的防尾随控制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甚至还使用了机械联动的方式,一般只能做到两个门的防尾随控制,三门以上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门互锁防尾随控制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门互锁防尾随控制器,包括芯片IC1、电阻R1、电位器RP1、光耦Z1、光耦Z2和电感L1,所述芯片IC1引脚14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0、芯片IC1引脚4、接地电容C1、C2和电感L1组成π型滤波网,电感L1另一端接VCC,继电器J1公共端,电位器RP1、二极管D1、继电器J1线圈、光耦Z1引脚1、电阻R3、电容C5接12V电源正极并组成A门控制电路,继电器J2公共端、电位器RP2、二极管D2负极、继电器J2线圈、光耦Z2引脚1、电容C8和电阻R8分别接12V电源正极并组成B门控制电路,电位器RP1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2,电容C3一端接IC1的1、2脚,另一端接地;电容C4一端连接IC1的3脚,另一脚接地;芯片IC1引脚6分别连接电阻R2和电容C5,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光耦Z1引脚2和二极管D3正极连接芯片IC1引脚7接地,芯片IC1引脚9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正极,芯片IC1引脚12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3、电阻R6和电容C6,电容C6另一端接地;芯片IC1引脚11接C7,电容C7另一端接地,芯片IC1引脚8分别连接电容C8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二极管D4正极和光耦Z2引脚2连接,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4负极、三极管T3集电极和紧急开门按钮引脚17连接,三极管T3基极通过电阻R11连接遥控组件S,并组成紧急开门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J1常闭触点连接输出端2,继电器J1常开触点连接输出端3,发光二极管LED1负极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1基极,三极管T1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和继电器J1线圈另一端,所述光耦Z1引脚4通过电阻R5连接输出端4,所述继电器J2常闭触点连接输出端9,继电器J2常开触点连接输出端10,继电器J1、J2公共端接12V电源正极;所述芯片IC1型号为NE55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多门互锁防尾随控制器,接线简洁,施工方便,可实现两门以上任意个门的互锁防尾随控制,当多个门中有一个门没有关闭,则任意另一个门就无法打开,实现室内室外的双向防尾随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多门互锁防尾随控制器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多门互锁防尾随控制器,包括芯片IC1、电阻R1、电位器RP1、光耦Z1、光耦Z2和电感L1,芯片IC1引脚14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0、芯片IC1引脚4、接地电容C1、C2和电感L1组成π型滤波网,电感L1另一端接VCC,继电器J1公共端,电位器RP1、二极管D1、继电器J1线圈、光耦Z1引脚1、电阻R3、电容C5接12V电源正极并组成A门控制电路,继电器J2公共端、电位器RP2、二极管D2负极、继电器J2线圈、光耦Z2引脚1、电容C8和电阻R8分别接12V电源正极并组成B门控制电路,电位器RP1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2,电容C3一端接IC1的1、2脚,另一端接地;电容C4一端连接IC1的3脚,另一脚接地;芯片IC1引脚6分别连接电阻R2和电容C5,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光耦Z1引脚2和二极管D3正极连接芯片IC1引脚7接地,芯片IC1引脚9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正极,芯片IC1引脚12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3、电阻R6和电容C6,电容C6另一端接地;芯片IC1引脚11接C7,电容C7另一端接地,芯片IC1引脚8分别连接电容C8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二极管D4正极和光耦Z2引脚2连接,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4负极、三极管T3集电极和紧急开门按钮引脚17连接,三极管T3基极通过电阻R11连接遥控组件S,并组成紧急开门控制电路,继电器J1常闭触点连接输出端2,继电器J1常开触点连接输出端3,发光二极管LED1负极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1基极,三极管T1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和继电器J1线圈另一端,光耦Z1引脚4通过电阻R5连接输出端4,继电器J2常闭触点连接输出端9,继电器J2常开触点连接输出端10,继电器J1、J2公共端接12V电源正极;芯片IC1型号为NE55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阻断IC1的开门触发信号时,只要有一个门打开,开门触发信号就被阻断,第二个门就无法打开。请参阅图1,输出端1~7为A门,输出端8~14为B门,输出端1、2、8、9接各种“断电开门锁”,输出端1和输出端8接断电开门锁的负极,输出端2和输出端9接断电开门锁的正极,输出端1、3、8、10接各种“通电开门锁”,其中输出端3和输出端10为通电开门锁的正极,输出端4、5、11、12接开门按钮、指纹、刷卡机等,输出端6、7、13、14接门磁,若两门防尾随则输出端16、18短接,若三门以上防尾随控制,则每个控制器输出端15、17、18分别连在一起,拔掉第二、第三---个控制器的ZP1,输出端17、18为紧急开门按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门互锁防尾随控制器,包括芯片IC1、电阻R1、电位器RP1、光耦Z1、光耦Z2和电感L1,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IC1引脚14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0、芯片IC1引脚4、接地电容C1、C2和电感L1组成π型滤波网,电感L1另一端接VCC,继电器J1公共端,电位器RP1、二极管D1、继电器J1线圈、光耦Z1引脚1、电阻R3、电容C5接12V电源正极并组成A门控制电路,继电器J2公共端、电位器RP2、二极管D2负极、继电器J2线圈、光耦Z2引脚1、电容C8和电阻R8分别接12V电源正极并组成B门控制电路,电位器RP1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2,电容C3一端接IC1的1、2脚,另一端接地;电容C4一端连接IC1的3脚,另一脚接地;芯片IC1引脚6分别连接电阻R2和电容C5,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光耦Z1引脚2和二极管D3正极连接芯片IC1引脚7接地,芯片IC1引脚9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正极,芯片IC1引脚12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3、电阻R6和电容C6,电容C6另一端接地;芯片IC1引脚11接C7,电容C7另一端接地,芯片IC1引脚8分别连接电容C8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二极管D4正极和光耦Z2引脚2连接,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4负极、三极管T3集电极和紧急开门按钮引脚17连接,三极管T3基极通过电阻R11连接遥控组件S,并组成紧急开门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J1常闭触点连接输出端2,继电器J1常开触点连接输出端3,发光二极管LED1负极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1基极,三极管T1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和继电器J1线圈另一端,所述光耦Z1引脚4通过电阻R5连接输出端4,所述继电器J2常闭触点连接输出端9,继电器J2常开触点连接输出端10,继电器J1、J2公共端接12V电源正极;所述芯片IC1型号为NE55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门互锁防尾随控制器,包括芯片IC1、电阻R1、电位器RP1、光耦Z1、光耦Z2和电感L1,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IC1引脚14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0、芯片IC1引脚4、接地电容C1、C2和电感L1组成π型滤波网,电感L1另一端接VCC,继电器J1公共端,电位器RP1、二极管D1、继电器J1线圈、光耦Z1引脚1、电阻R3、电容C5接12V电源正极并组成A门控制电路,继电器J2公共端、电位器RP2、二极管D2负极、继电器J2线圈、光耦Z2引脚1、电容C8和电阻R8分别接12V电源正极并组成B门控制电路,电位器RP1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1、2,电容C3一端接IC1的1、2脚,另一端接地;电容C4一端连接IC1的3脚,另一脚接地;芯片IC1引脚6分别连接电阻R2和电容C5,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光耦Z1引脚2和二极管D3正极连接芯片IC1引脚7接地,芯片IC1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京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