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机侧置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438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曳引机侧置电梯,它包括曳引机、控制柜、设置在所述的曳引机输出轴上的曳引轮、轿厢绳轮、对重绳轮、井道顶梁、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的井道顶梁上的轿厢导向轮、对重导向轮,所述的井道顶梁上还设置有轿厢绳头板和对重绳头板,其中所述的曳引机和所述的控制柜均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侧上部,并且所述的曳引轮、轿厢导向轮和对重导向轮与转动轴心线相垂直的对称平面相互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曳引机侧置电梯,相比曳引机上置电梯,将整个曳引机部分侧置,轿厢行程之上仅仅需要布置所述的井道顶梁、轿厢导向轮、对重导向轮,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大大的降低了楼顶平层的高度,使楼层布局更美观协调。(*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结构,尤其是一种将曳引机设置在井道侧部的 电梯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曳引式电梯,其曳引机通常都布置在井道上方, 一般在曳引机侧部还 设置有控制柜,曳引机和控制柜需要一个专用的机房来布置,该机房占用了一 定的高度空间,会使得楼顶产生突出部,影响建筑结构的美观协调。 一些建筑 设计单位倾向于采用无机房电梯的布置型式,但无机房电梯相比有机房电梯,成本较高、曳引系统布置相对复杂、对曳引机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有特殊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梯机房占用过多高度空间的不 足,采用一种将曳引机设置在井道侧部的电梯布置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曳引机侧置电梯,包括曳引机、控 制柜、设置在所述的曳引机输出轴上的曳引轮、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轿厢上的 轿厢绳轮、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对重上的对重绳轮、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与所 述的轿厢绳轮之间的轿厢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与所述的对重绳轮之间 的对重导向轮,所述的轿厢导向轮和对重导向轮均可旋转的设置在井道顶梁上, 所述的井道顶梁上还设置有轿厢绳头板和对重绳头板,所述的曳引机和所述的 控制柜均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侧上部,并且所述的曳引轮、轿厢导向轮和对重导 向轮的与转动轴心线相垂直的对称平面相互重合。所述的曳引轮、轿厢导向轮和对重导向轮的转动轴心线均与电梯的井道宽 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的曳引机和所述的控制柜设置在电梯的井道的同一侧。所 述的曳引机和所述的控制柜设置在电梯的井道的层门所在的一侧。所述的曳引 机和所述的对重导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的轿厢导向轮的两侧。所述的对重导向 轮和曳引绳的上切点高于所述的轿厢导向轮和曳引绳的上切点。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曳引 机侧置电梯,相比曳引机上置电梯,将整个曳引机部分侧置,轿厢行程之上仅 仅需要布置所述的井道顶梁、轿厢导向轮、对重导向轮。不需要另外增加设备, 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大大的降低了楼顶平层的高度,并且使得楼层的布局 更加协调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主视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俯视图。其中,1、曳引机,2、曳引轮,3、轿厢导向轮,4 头板,6、对重导向轮,7、对重绳轮,8、对重绳头板 制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 曳引机侧置电梯,包括曳引机1、控制柜10、设置在所述的曳引机1输出轴上 的曳引轮2、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轿厢上的轿厢绳轮4、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对 重上的对重绳轮7、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2与所述的轿厢绳轮4之间的轿厢导向 轮3、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2与所述的对重绳轮7之间的对重导向轮6,所述的 轿厢导向轮3和对重导向轮6均可旋转的设置在井道顶梁9上,所述的井道顶 梁9上还设置有轿厢绳头板5和对重绳头板8。曳引绳的一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 的对重绳头板8上,曳引绳从所述的对重绳轮7的下部将对重托起,压在所述 的对重导向轮6的侧上部,穿过所述的曳引轮2,压在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的侧 上部,从所述的轿厢绳轮4的下部将轿厢托起,另一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轿 厢绳头板5上。为了克服现有曳引式电梯的曳引机布置方式带来的不足,本技术的所 述的曳引机1和所述的控制柜10均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侧上部。所述的曳引机1 和所述的控制柜IO设置在电梯的井道的同一侧,并且该侧为电梯的井道的层门 所在的一侧。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设置在所述的井道顶梁9的靠近所述的曳引轮2的一 侧,所述的对重导向轮6设置在所述的井道顶梁9的远离所述的曳引轮2的一 侧。所述的曳引轮2、轿厢导向轮3和对重导向轮6的与转动轴心线相垂直的对 称平面相互重合,以保证相互之间不产生扭力。所述的曳引轮2、轿厢导向轮3、轿厢绳轮,5、轿厢绳 ,9、井道顶梁,10、控和对重导向轮6的转动轴心线均与电梯的井道宽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的对重导 向轮6的转动轴心线高于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的轴心线,所述的对重导向轮6 和曳引绳的上切点高于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和曳引绳的上切点,以使得相互之 间不会产生干涉。本技术的曳引机侧置电梯,相比曳引机上置电梯,将整个曳引机部分 侧置,轿厢行程之上仅仅需要布置所述的井道顶梁9、轿厢导向轮3、对重导向 轮6,最少只需要0.3米的布置高度。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大大的降低了楼 顶平层的高度,是楼层布局更加美观协调。权利要求1.一种曳引机侧置电梯,包括曳引机(1)、控制柜(10)、设置在所述的曳引机(1)输出轴上的曳引轮(2)、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轿厢上的轿厢绳轮(4)、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对重上的对重绳轮(7)、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2)与所述的轿厢绳轮(4)之间的轿厢导向轮(3)、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2)与所述的对重绳轮(7)之间的对重导向轮(6),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和对重导向轮(6)均可旋转的设置在井道顶梁(9)上,所述的井道顶梁(9)上还设置有轿厢绳头板(5)和对重绳头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机(1)和所述的控制柜(10)均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侧上部,并且所述的曳引轮(2)、轿厢导向轮(3)和对重导向轮(6)的与转动轴心线相垂直的对称平面相互重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侧置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轮(2)、 轿厢导向轮(3)和对重导向轮(6)的转动轴心线方向均与电梯的井道宽度方 向相平行。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侧置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机(l) 和所述的控制柜(10)设置在电梯的井道的同一侧。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曳引机侧置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机(l) 和所述的控制柜(10)设置在电梯的井道的层门所在的一侧。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曳引机侧置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 机(1)和所述的对重导向轮(6)分别设置在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的两侧。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曳引机侧置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导向 轮(6)和曳引绳的上切点高于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和曳引绳的上切点。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曳引机侧置电梯,它包括曳引机、控制柜、设置在所述的曳引机输出轴上的曳引轮、轿厢绳轮、对重绳轮、井道顶梁、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的井道顶梁上的轿厢导向轮、对重导向轮,所述的井道顶梁上还设置有轿厢绳头板和对重绳头板,其中所述的曳引机和所述的控制柜均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侧上部,并且所述的曳引轮、轿厢导向轮和对重导向轮与转动轴心线相垂直的对称平面相互重合。本技术的曳引机侧置电梯,相比曳引机上置电梯,将整个曳引机部分侧置,轿厢行程之上仅仅需要布置所述的井道顶梁、轿厢导向轮、对重导向轮,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大大的降低了楼顶平层的高度,使楼层布局更美观协调。文档编号B66B9/00GK201198428SQ20072004248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1日专利技术者张建宏 申请人: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曳引机侧置电梯,包括曳引机(1)、控制柜(10)、设置在所述的曳引机(1)输出轴上的曳引轮(2)、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轿厢上的轿厢绳轮(4)、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对重上的对重绳轮(7)、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2)与所述的轿厢绳轮(4)之间的轿厢导向轮(3)、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2)与所述的对重绳轮(7)之间的对重导向轮(6),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和对重导向轮(6)均可旋转的设置在井道顶梁(9)上,所述的井道顶梁(9)上还设置有轿厢绳头板(5)和对重绳头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机(1)和所述的控制柜(10)均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侧上部,并且所述的曳引轮(2)、轿厢导向轮(3)和对重导向轮(6)的与转动轴心线相垂直的对称平面相互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