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4344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上扣钢板(1),橡胶隔振层(2),约束阻尼钢隔板(3)和下扣钢板(4);所述橡胶隔振层(2)和所述约束阻尼钢隔板(3)为长、宽相同的长方体;所述上扣钢板(1)和下扣钢板(4)形状对称,与所述橡胶隔振层(2)和所述约束阻尼钢隔板(3)为等长等宽的长方体、并分别在各自的长边位置的外侧向下和向上垂直延伸出钢板扣边;所述上扣钢板(1)、橡胶隔振层(2)、约束阻尼钢隔板(3)和下扣钢板(4)重叠放置,所述上扣钢板(1)位于该结构的上端面,用胶粘接在所述橡胶隔振层(2)最上边的一块上;所述橡胶隔振层(2)每两块之间用胶粘接所述约束组尼钢隔板(3)一块;所述下扣钢板(4)位于本隔振结构的下端面,用胶粘接在所述橡胶隔振层(2)的最下边的一块上;所述上扣钢板(1)与所述下扣钢板(4)垂直相对的扣边部分不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
,特别涉及电梯机组隔振

技术介绍
电梯在运行中,其20千瓦的大功率电机的启动、高速运转、停止等各个过程频繁交替,每个过程均产生较大的整机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基座向承载楼板传递,从而使楼板及机房四周墙体产生较大的固体传声,该固体传声对机房下方、四周及井道四周各相邻房间造成较大的噪音污染。现在的电梯机组与其基座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刚性连接,机组运行中的上述振动直接传递到刚性基座,直至承载楼板,因此其传递的固体声特别严重;另一种是通过四块橡胶块与基座连接,这四块橡胶块的材质、大小、厚度均是统一的。有的还在机组底座钢板、橡胶板和楼板三者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这种安装方法尽管添加了一块橡胶块以起到减振作用,但是由于其减振作用极小,而且橡胶块的大小、硬度、有效减振率、承载重量等参数均没有严格的设计和计算,因此基本起不到减振作用,况且电梯机组的各支撑点重量极不均匀,每个支撑点的承载重量相差很大,因此,使用相同大小、硬度的减振块是很不科学和严密的,更不科学的是使用螺栓串联固定,机组振动会通过螺栓全部传播出去,并不会有任何减弱。现阶段,电梯机组运行噪音和振动污染已成为高层居民反映和投诉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阻断电梯机组运行噪音和振动污染,提供一种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包括上扣钢板、橡胶隔振层、约束阻尼钢隔板和下扣钢板,所述橡胶隔振层和所述约束阻尼钢隔板为长、宽相同的长方体,所述上扣钢板和下扣钢板形状对称,与所述橡胶隔振层和所述约束阻尼钢隔板为等长、等宽长方体、并分别在各自的长边位置的外侧向下和向上垂直延伸出钢板扣边。所述上扣钢板、橡胶隔振层、约束阻尼钢隔板和下扣钢板重叠放置,所述上扣钢板位于该结构的上端面,用胶粘接在所述橡胶隔振层最上边的一块上,所述橡胶隔振层每两块之间用胶粘接所述约束组尼钢隔板一块,所述下扣钢板位于本隔振结构的下端面,用胶粘接在所述橡胶隔振层的最下边的一块上,所述上扣钢板与下扣钢板垂直相对的扣边部分不连接;橡胶隔振层的层数为两层以上、为高内阻尼性能的橡胶制成,硬度在40度以上,橡胶隔振层表面为颗粒状,橡胶隔振层内部具有规则排列的空穴,橡胶隔振层由硫化橡胶浇铸而成;本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单位长度承载的重量为定值。本技术提供的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工作原理该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中的橡胶隔振层具有高内阻尼性能,将机组传入的振动能量吸收,而起到减振作用,约束阻尼钢隔板和上扣钢板、下扣钢板起到反射振动波的作用,被反射回的振动波又被橡胶隔振层吸收,根据电梯机组产生噪音和振动的大小,设定橡胶隔振层的层数,约束阻尼钢隔板的层数为橡胶隔振层的层数减一,这样,经过多次反射,而使机组传入的下方基座的振动得到隔绝,消除电梯机组传入固体噪声污染。此外,橡胶隔振层中的空穴及表面的颗粒具有抵消压缩量和增大摩擦力的作用。本隔振结构承载重量由多层橡胶隔振层的单位长度和硬度决定,其每平方厘米在弹性范围内的载重量,可以由电梯机组的总重量(包括轿箱重量)计算隔振构件所需要的总长度,以基座各支点的不同承载重量计算出各点隔振构件的长度。从上述工作原理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与现有的电梯机组隔振设施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本结构能有效地降低电梯机组运行噪声和振动污染。附图说明图1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机组总量为3吨、功率为20千瓦的电梯上使用本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该结构参见图1、图2,隔振结构包括上扣钢板1,橡胶隔振层2、约束阻尼钢隔板3、下扣钢板4,橡胶隔振层2和约束阻尼钢隔板3为长、宽相同的长方体,上扣钢板1和下扣钢板4形状对称,与橡胶隔振层2和约束阻尼钢隔板3为等长、宽的长方体、并分别在各自的长边位置的外侧向下和向上垂直延伸出钢板扣边,上扣钢板1、橡胶隔振层2、约束阻尼钢隔板3和下扣钢板4重叠放置,上扣钢板1在该结构的上端面,用胶粘接在橡胶隔振层2最上边的一块上,橡胶隔振层2每两块之间用胶粘接所述约束组尼钢隔板3一块,下扣钢板4位于本隔振结构的下端面,用胶粘接在橡胶隔振层2的最下边的一块上;上扣钢板1与下扣钢板4垂直相对的扣边部分不连接;上扣钢板1、约束阻尼钢隔板3、下扣钢板4用普通碳钢、厚度为4毫米,上扣钢板1、下扣钢板4的垂直扣边部分宽度为15毫米,橡胶隔振层2用硬度为40度的硫化橡胶浇铸而成,表面为颗粒状,内有规则排列的长100毫米、宽4毫米、高4毫米的空穴,厚度20毫米,共用4块,约束阻尼钢隔板3为3块;该隔振结构的高为100毫米,宽为100毫米,单位承重为每平方厘米30公斤,经计算,在靠近电机的两角各设置300毫米长的本结构,在远离电机的两角各设置200毫米长的本结构。本装置的实施根据电梯机组产生的振动和噪音,本隔振结构中设定橡胶隔振层2的层数为4层,约束阻尼钢隔板3的层数为3层,橡胶隔振层2具有高内阻尼性能,将机组传入的振动能量吸收,而起到减振作用,约束阻尼钢隔板3和上扣钢板1、下扣钢板4起到反射振动波的作用,被反射回的振动波又被橡胶隔振层吸收,这样,经过多次反射,而使机组传入的下方基座的振动得到隔绝,降低噪声5-10分贝、降低振动5-10分贝,达到了对电梯机组传入固体噪声污染及振动污染控制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上扣钢板(1),橡胶隔振层(2),约束阻尼钢隔板(3)和下扣钢板(4);所述橡胶隔振层(2)和所述约束阻尼钢隔板(3)为长、宽相同的长方体;所述上扣钢板(1)和下扣钢板(4)形状对称,与所述橡胶隔振层(2)和所述约束阻尼钢隔板(3)为等长等宽的长方体、并分别在各自的长边位置的外侧向下和向上垂直延伸出钢板扣边;所述上扣钢板(1)、橡胶隔振层(2)、约束阻尼钢隔板(3)和下扣钢板(4)重叠放置,所述上扣钢板(1)位于该结构的上端面,用胶粘接在所述橡胶隔振层(2)最上边的一块上;所述橡胶隔振层(2)每两块之间用胶粘接所述约束组尼钢隔板(3)一块;所述下扣钢板(4)位于本隔振结构的下端面,用胶粘接在所述橡胶隔振层(2)的最下边的一块上;所述上扣钢板(1)与所述下扣钢板(4)垂直相对的扣边部分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隔振层(2)的层数为两层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隔振层(2)表面为颗粒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隔振层(2)内部具有规则排列的空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隔振层(2)由具有高内阻尼性能的橡胶制成,硬度在40度以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该电梯机组用隔振结构由上扣钢板、多层橡胶隔振层、约束阻尼钢隔板、下扣钢板重叠粘接而成。所述橡胶隔振层由具有高内阻尼性能的硫化橡胶浇铸而成,吸收电梯机组传入的振动能量。所述约束阻尼钢隔板反射振动波,该振动波又由橡胶隔振层吸收。本隔振结构单位长度承载重量一定,因此安装时应根据实际承载重量范围的大小而选用不同长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稼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劳保所科技发展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