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行人保护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3732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行人保护梁,属于汽车安全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塑料行人保护梁,包括保护梁本体,保护梁本体两端设置有侧耳,保护梁本体与侧耳的接合处设置有安装支架;保护梁本体包含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厚度大于下部结构,且两者之间通过弧形面光滑过渡;下部结构中设置有一排加强筋,相邻加强筋之间开设有下凹槽,在该下凹槽内还开设有贯穿保护梁本体厚度方向的漏液孔;保护梁本体的上部结构开设有上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产品结构强度,并更多地减轻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塑料行人保护梁
技术介绍
行人与车辆的碰撞是以高致死率和高重伤率为特征的碰撞,在发生碰撞事故中,最容易引起伤亡的是路边的弱势群体,如行人、骑自行车的人以及驾驶摩托的人等。欧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行人保护研究,2003年欧盟正式通过2003/102/EC指令,2005年开始在欧盟地区强制执行,同时行人保护测试也引入到欧洲新车评价体系Euro-NCAP (NewCarAssessmentProgramme)体系中,2005年,日本行人保护法规也开始强制执行,中国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密度大,分布区域相对集中,行人的安全更应受到高度的重视,研究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对减少人员伤害、减少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汽车行人保护通过在车身前部结构增加一条行人保护梁,可以保护碰撞到的行人和减低车辆的受损程度,目前现有的金属行人保护梁在车辆与行人碰撞过程中,由于金属与塑料在材质属性方面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使得金属行人保护梁相对于塑料行人保护梁在缓冲保护作用方面逊色不少。另外,塑料行人保护梁质轻、具有更高的设计自由度,很好地适应了汽车市场向以塑代钢、轻量化等方向发展的需要。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3618007,申请日:2013年6月22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汽车行人保护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汽车行人保护装置,包括防撞梁、小腿保护支撑梁和吸能块,吸能块安装在防撞梁上,小腿保护支撑梁一端与汽车前保险杠连接,另一端与汽车水箱下横梁连接,在小腿保护支撑梁上沿汽车长度方向设有多条沟槽。该申请案的吸能块和小腿保护支撑梁的结构设计、空间布置使得行人的小腿在碰撞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小,且膝部及小腿能够同速度前进,同时反向弹回,降低小腿碰撞过程中的弯曲角度及伤害程度,很好的起到了保护行人小腿的作用;小腿保护支撑梁设有沟槽,有利于冷风更顺利进入汽车前舱,增加发动机散热效率;另外,小腿保护支撑梁还能使前舱底部封闭,降低整车风阻系数。但该申请案的保护装置涉及多个独立部件的设计加工,结构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金属保护梁质量较重,缓冲效果较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塑料行人保护梁,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一种质量更轻,自由度更高的行人保护梁,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塑料行人保护梁,包括保护梁本体,所述的保护梁本体两端设置有侧耳,保护梁本体与侧耳的接合处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保护梁本体包含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厚度大于下部结构,且两者之间通过弧形面光滑过渡;其中下部结构中两端对称设置有吸能凸台,所述下部结构中沿保护梁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排加强筋,相邻加强筋之间开设有下凹槽,上述吸能凸台位于该下凹槽内并紧靠在一侧的加强筋上,在该下凹槽内还开设有贯穿保护梁本体厚度方向的漏液孔;所述保护梁本体的上部结构开设有上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凹槽和侧耳上开设有减重孔。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护梁本体在靠近侧耳的一端对称设置有加强凸台,该加强凸台沿保护梁本体的宽度方向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护梁本体为一次注塑成型,材质为PP-LGF。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塑料行人保护梁在保护梁本体的下部结构中设置有一排加强筋,相邻加强筋之间开设有下凹槽,保护梁本体的上部结构开设有上凹槽,保护梁本体在靠近侧耳的一端对称设置有加强凸台,该结构设计均能提高保护梁整体结构强度,使得本技术可以在强度足够的情况下能更多地降低产品重量,向轻量化方向发展。(2)本技术的塑料行人保护梁在保护梁本体的下部结构开设有下凹槽,在该下凹槽内还开设有贯穿保护梁本体厚度方向的漏液孔,该漏液孔可以排除积液,避免腐蚀性液体集聚腐蚀产品,同时可以减轻产品质量并提高产品的碰撞性能。(3)本技术的塑料行人保护梁在保护梁本体的上凹槽和侧耳上均开设有多个减重孔,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可最大程度地减轻产品质量,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截面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保护梁本体;2、侧耳;3、安装支架;11、减重孔;12、漏液孔;13、吸能凸台;14、加强凸台;15、加强筋;16、下凹槽;17、上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塑料行人保护梁,包括保护梁本体1,保护梁本体1两端设置有侧耳2,保护梁本体1与侧耳2的接合处设置有安装支架3,该安装支架3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孔,用于将本实施例的塑料行人保护梁安装到汽车车身前部上(如图3),保护梁本体1采用PP-LGF的材质一次注塑成型,此种材质的塑料收缩率较低,刚性较高,且冲击性能较好,不会应力开裂。保护梁本体1包含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上部结构的厚度大于下部结构,且两者之间通过弧形面光滑过渡;其中下部结构中沿保护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整排下凹槽16,相邻两个下凹槽16之间为保留的加强筋15,用于提高产品强度,下凹槽16的深度即为加强筋15的高度,该加强筋15的高度即达到保护梁本体1下部结构的原始厚度,和上部结构接触处仍保持圆滑过渡,保护梁本体1的下部结构上还对称分布有一对吸能凸台13 (即两个吸能凸台13沿着保护梁本体1长度方向的对称线对称设置),上述吸能凸台(13)分别位于两个下凹槽(16)内并紧靠在一侧的加强筋(15)上,用于吸收车辆发生撞击时的能量,保护梁本体1的上部结构也间隔开设有上凹槽17,使得保护梁本体1的上部结构呈现凸凹相间的形式,其中有两个上凹槽17沿着保护梁本体1长度方向的对称线对称分布,所述两个对称分布的上凹槽17的侧面开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汽车的其他部件(如图4),上凹槽17和下凹槽16相接触的地方也设置有加强筋15。保护梁本体1在靠近侧耳2的一端对称设置有加强凸台14 (即两个加强凸台14沿着保护梁本体1长度方向的对称线对称设置),该加强凸台14沿保护梁本体1的宽度方向分布,用于提高产品强度,保护梁本体1各部位的厚度尺寸都是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进行多次CAE模拟仿真计算后,综合各种其它因素,最终确定的。既能保证产品的碰撞性能,又能使产品的重量最轻,还能使产品的制造加工工艺简单化。在上述下凹槽16内还开设有贯穿保护梁本体1厚度方向的漏液孔12,漏液孔12可以排除积液,避免腐蚀性液体集聚腐蚀产品,同时可以减轻产品质量并提高产品的碰撞性能,而在上凹槽17和侧耳2上则开设有多个减重孔11,在满足产品强度性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减轻了产品重量,节约了生产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示意性的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行人保护梁,包括保护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梁本体(1)两端设置有侧耳(2),保护梁本体(1)与侧耳(2)的接合处设置有安装支架(3);所述保护梁本体(1)包含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厚度大于下部结构,且两者之间通过弧形面光滑过渡;其中下部结构中两端对称设置有吸能凸台(13),所述下部结构中沿保护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排加强筋(15),相邻加强筋(15)之间开设有下凹槽(16),上述吸能凸台(13)位于该下凹槽(16)内并紧靠在一侧的加强筋(15)上,在该下凹槽(16)内还开设有贯穿保护梁本体(1)厚度方向的漏液孔(12);所述保护梁本体(1)的上部结构开设有上凹槽(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周超群王正雨朱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恒信汽车内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