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启修专利>正文

模块化自体承载高楼逃生的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361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块化自体承载高楼逃生的升降装置,其主传动机组的驱动马达、减速机和传动机组与逆向油压定速缓降装置结合组成一机箱组,被固设于升降承载厢具的承载厢具的顶上、底部或其它适当之处,同时行走于设置于外墙或升降机间的磁道或钢缆等传动轨条,只有上升时,需要由主传动机组的驱动马达利用电力带动承载厢具前进,下降或主传动机组失灵时,可以利用逆向油压的缓降安全装置,在无动力状况下,使整个升降装置以稳定缓慢的速度下降到底层或定点位置。(*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安全升降装置,主要解决在高楼及最精简的空间下,建构一安全性、可延伸、且施工容易的模块式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解决位能变化的升降装置,大体分为由上悬吊卷扬的结构或由下往上推的结构两种。其中由上悬吊卷扬的结构包括常见的电梯、逃生救难的安全梯;由下往上推的结构包括一般常见的升降机。总的考量除了承载能力之外,安全性几乎是所有升降装置是否为使用者肯定最大的因素。电梯的动力分为钢缆式及油压式两类。这两类的电梯可以利用将车厢悬吊向下或向上卷扬的方式,使之在建筑物内垂直移动。其主要缺陷在于钢缆式和油压式对于建筑物的计划及施工,以及构造体本身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电梯机械室会限制了建筑空间,安装期间也会影响着工期。另外,对建筑物本身加重负荷的结构设计,也是不得不做的工程。在任何建筑中,电梯所需面积,除了电梯本身的面积之外,为了安全,为了平稳,电梯间还预留上下、四周的空间,几乎是电梯本身面积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百。因此如何缩减电梯所需的面积,对电梯技术者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由下往上推的升降装置,虽然拥有小空间及装设快速的优势,甚至是一种随时可移动的方式。其主要缺陷在于除了推高或举高的力量需要持续维持一定重量的支撑之外,它的高度因为地心引力的缘故,受到极大的限制。危险度亦随重量与高度倍增,许多升降机事故的发生即是当支撑力不足、破裂或瓦解,支撑杆断裂所造成。传统的高楼逃生,电梯或升降机等升降装置是不被接受的。虽然它可以迅速搭载多人,但是电力是它的优势,却也是它致命的缺点所在。不管是地震或火灾,电力常常是第一个必须关闭的电源。因此当灾难发生的同时,电梯反而成为最危险的地方。所以,以缓降器为主,将逃生索绑在身上的逃生装置,就成了不得不用的选择。然而今日的高楼已非昔日的高楼可比。汐止东方科学园区火灾现场,还只是二十多层高楼的大厦,云梯车已无用武之地;另外如台北市忠诚路高楼火灾案例中,二位老人因为云梯车高度不足,而在众目睽睽下在楼内被活活烧死;美国911事件,许多人因忍受不住高温,而从高楼纵身跳楼,犹如自杀。不可能他们没有高楼逃生设备,除了许多的逃生设备只能一人使用之外,会使用的和使用之后敢往下跳的人有几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自体承载高楼逃生的升降装置,达到建构一个安装容易,且不需外接电力,可以定速缓降的乘载装置的目的。本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自体承载高楼逃生的升降装置,因为主传动机组的驱动马达、减速机和传动机组与缓降安全装置结合组成一机箱组,被固设于承载厢具上,承载厢具与传动机组、缓降安全装置机组可以模块化的方式,量化预先生产,达到最佳化的设计,并且降低成本,只有与建筑物高度有关的轨道或钢缆或索链等传动轨条才需要视实际情况到场施工,但也仅止于单纯的施工,无需特别的设计,这样的模块化对于升降机工业是一项极大的突破,它可以随时解决架设高度变更的问题,很容易地解决升降装置更新的问题,解决高楼升降机或电梯快速架设的问题,更是解决超高楼层或狭小平面空间架设升降机的问题。本技术再一目的提供一种模块化自体承载高楼逃生的升降装置,在于节省施工空间,降低施工成本,不管自体驱动装置是被安装于承载厢具的下部或上部,或一侧,或二侧,当承载厢具移动时,除了与传动组直接接触的轨道或钢缆等传动轨条定点之外,完全处于静态状况中,因此,无需预留空间,甚至可以提供被承载者一个很好的视觉空间,也因此模块化自体承载的装置,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耗费,达到大大的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块化自体承载高楼逃生的升降装置,它包含有一主传动机组、一缓降安全装置、一承载厢具和一传动轨条,其特征是该主传动机组的驱动马达、减速机和传动机组与缓降安全装置结合组成一机箱组,被固设于升降承载厢具的顶上、底部或其它适当之处,同时行走固定于外墙或升降梯间相同的传动轨条,适时带动承载厢具前进,并利用承载厢具下降时或主传动机组失灵时,逆向油压的缓降安全装置,使整个升降装置得以在无电力情况下,以稳定缓慢的速度下降到底层或定点位置,运输或逃生。该缓降安全装置是一逆向油压器,由设于承载厢具的顶上、底部或其它适当处的传动机箱组的油压泵体、减速机减速器延伸的传动轴至该轴两端的齿轮及设在墙上的轨道所构成。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升降装置的整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作为高楼逃生承载厢具平台使用状况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升降装置的承载厢具A是装设于一对承载厢具导轨1内侧的承载厢具传动轨条9内,它包含有一主传动机组2、一缓降安全装置8和动力齿轮4,主传动机组2的驱动马达、减速机和传动机组与缓降安全装置8结合组成一机箱组14,被固设于升降承载厢具A的顶上、底部或承载厢具平台10上,其上设有操作按键15,承载厢具A是由承载厢具平台10和围栏17组成,如图1-2所示。当然,围栏17可以是透明结构,在围栏17上还设有方便被解救人员走出的门16,如图1所示。同时,承载厢具A行走固定于外墙或升降梯间的一对传动轨条9,带动承载厢具A下降,并利用承载厢具A下降时或主传动机组2失灵时,缓降安全装置8的逆向油压器,使整个升降装置得以在无电力情况下,以稳定缓慢的速度下降到底层或定点位置,通过运输工具12逃离事故现场,并且,在底层或定点位置设置有外部电力源,以便升降装置再次上升,接过第二批、第三批受困的人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机组箱、缓降安全装置及暂停控制装置等均属于传统的现有技术,故没有详述。本技术,无论在室内,在建筑物外墙,或工地钢架均可实施。当本技术作为高楼逃生装置使用时,最佳方式是在高楼的外墙,紧急逃生门窗的两侧各设置一道齿轮承载厢具导轨1,延伸到地面。紧急逃生门窗13可以是用玻璃密封的方式或活动式铁窗,除非玻璃敲破或由内打开,它是安全的。装设有主传动机组2和缓降安全装置8的承载厢具A,其围栏17和承载厢具平台10可以是折合式贴近外墙,以传动齿轮紧紧扣住外墙的导轨1,扣住在楼层的顶端或预设安装的楼层。当事故发生的时候,首先打开建筑物的逃生门窗13,打开折合的承载厢具平台10,人就可以进到承载厢具平台10上,通过调整节流阀,控制承载厢具下降的速度,可以途中接人,这中间都不需要用到电源。如果升降装置需要再次上升,去接第二批、第三批受困人员,可以利用自备的发电机11或消防车上的发电机,让主传动机组转动齿轮,带动空的承载厢具A上升,等到顶端,电源又可以关闭,接运下一批受困的人员。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 1、因为本技术的承载厢具是沿着被设置于外墙的导轨1下降,可以有如电梯一般平稳,像搭电梯一样的简单,没有操作上的困难;可以一次多人搭乘,运输较快。2、因为本技术的承载厢具平台和围栏,下降的速度可以调整,搭乘的人不致于害怕;它没有逃生者彼此冲撞的疑虑。3、因为本技术的导轨可以无限的延伸,高楼逃生也不成问题;更因为它是一个模块化的设备,它还可以随时架在设有相同导轨的大楼,作为紧急救生的设备。4、由于本技术的基本架构是模块化自体承载式,故驱动马达及缓降安全装置均固附在承载厢具身上,其动力及缓降安全装置,设于承载厢具的顶上、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自体承载高楼逃生的升降装置,它包含有一主传动机组、一缓降安全装置、一承载厢具和一传动轨条,其特征是:该主传动机组的驱动马达、减速机和传动机组与缓降安全装置结合组成一机箱组,被固设于升降承载厢具的顶上或底部,该承载厢具固定于外墙或升降梯间的传动轨条间行走,该缓降安全装置的逆向油压器使整个升降装置以稳定缓慢的速度下降到底层或定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修
申请(专利权)人:黄启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