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独行菜与辣蓼的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35331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作物蚜虫防治的植物源药剂,其原料为独行菜与辣蓼的提取液。所述的提取液中包括防腐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以独行菜与辣蓼连同根茎叶为原料,通过榨汁获得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用水稀释后进行作物的喷雾,在作物未发生蚜虫时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在作物发生蚜虫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经过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除了可以防治蚜虫以外,对其它诸如蓟马、红蜘蛛等刺吸性虫害也有明显的预防及防治效果,而且独行菜与辣蓼为野生蔬菜,可以食用,所以实际使用中不会出现药物残留、污染环境的问题,因为减少了害虫的危害,且有5-8%的增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蚜虫防治
,尤其是一种用独行菜与辣寥的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
技术介绍
蚜虫又称蜜虫、腻虫等,多属于同翅目蚜科,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病等危害。蚜虫体小而软,腹部有管状突起,吸食植物汁液,由于蚜虫的繁殖力很强,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很快就能生育,一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蚜虫侵害农作物后,会造成生长率降低、发生叶斑、泛黄、发育不良、卷叶、产量降低、品质严重下降,枯萎以及死亡,而且蚜虫还能在农作物之间传播病毒,造成农作物的进一步病害发生。在实际生产中,人们为了防治蚜虫的危害,一般采用多种途径的综合防治,包括:消灭越冬期的蚜虫、对新引进的农作物严格把关、及时修剪残花枯枝、选取具有抗虫害的农作物品种、化学药物除虫、进行田地的合理布局及清理以减少蚜源、间隔铺设银灰膜条、设立涂抹有机油的黄板、粘虫板,种植驱蚜植物等方法进行防治。在上述方式中,药物除虫为主动防治,其它均为辅助性方法,但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会造成农作物体内的大量药物残留,而且防治效果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环保、无残留、防治效果好的一种农作物蚜虫防治的植物源药剂。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作物蚜虫防治的植物源药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为独行菜与辣寥的提取物液。并且,所述提取液中包括防腐剂,使用时加入0.1%的洗衣粉,以增加展着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作物蚜虫防治的植物源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独行菜与辣寥连同根茎叶收集好,去杂、洗净后备用; ⑵将步骤⑴的产物加入粉碎机中榨汁; ⑶将榨汁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滤除残渣即制成提取液。而且,所述滤除残渣后加入防腐剂,储存备用。—种独行菜与辣寥榨汁提取液在农作物蚜虫防治中的应用应以预防为主。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作物蚜虫防治的植物源药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提取液与水混合,再加入0.1%的洗衣粉,制备成喷雾剂; ⑵防治蚜虫时,选取晴朗的日子,对全株进行喷雾1?2次; ⑶作为预防蚜虫时,选取晴朗的日子,对全株进行喷雾1次即可。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独行菜与辣寥提取液在农作物蚜虫防治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中,以独行菜与辣寥连同根茎叶为原料,通过榨汁获得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用水稀释后进行作物的喷雾,作物未发生蚜虫时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作物发生蚜虫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经过实际应用试验,防治效率达到98%以上,本独行菜与辣寥的提取物液,除了可以防治蚜虫以外,对其它刺吸性虫害也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如蓟马、红蜘蛛等,而且独行菜与辣寥为野生蔬菜,可以食用,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不会产生药物残留的问题,因为减少了害虫的危害,且有5-8%的增产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种农作物蚜虫防治的植物源药剂,本专利技术的创新在于:其原料为独行菜与辣寥的提取液,为了长期存放,以保证药效,也可以在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防腐剂。该提取液由刚刚收割的独行菜与辣寥连同根茎叶制成,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独行菜与辣寥连同根茎叶收集好,去杂、洗净后备用; ⑵将步骤⑴的产物加入粉碎机中榨汁; ⑶将榨汁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滤除残渣,加入药液重量0.35%。的山梨酸钾即制成提取液。实施例1 选取种植甘蓝的6亩地,分为三组,每组2亩,分别命名为A、B、C ;A、B和C的土壤的构成、酸碱度相同,所处地域的温度、湿度、风力、光照均相同,水源相同,田间采用相同方式进行管理。A、B和C中种植的甘蓝品种相同,植株的密度和管理方法相同。A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药剂,B使用传统化学药剂,C不使用任何药剂。A中:以独行菜与辣寥连同根茎叶为原料,按以下方法使用: ⑴将提取液以重量比为1:10-11的比例与水混合,再加入0.1%的洗衣粉,制备成喷雾剂; ⑵防治蚜虫时,选取晴朗的日子,利用早晚进行对全株进行喷雾1?2次,每亩用量为45公斤; ⑶预防蚜虫时,选取晴朗的日子,利用早晚进行对全株进行1次喷雾。经过田间的试验,蚜虫得到了完全的预防和防治,防治效果99.86%。B中:按传统方法使用吡虫啉2500倍液和特福力5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在90%左右,而且蚜虫复发率较高。C中:未喷洒任何药剂,大面积减产,部分田间绝产。经过收获后统计,A区的产量比B区的产量提高6.45%ο实施例2 选取种植芹菜的3个大棚,每个大棚为一亩地;分为三组,每组一亩,其中一个大棚命名为A,另外一个大棚命名为B,另外一个大棚命名为C ;A、B和C的土壤的构成、酸碱度相同,品种相同,所处地域的温度、湿度、风力、光照均相同,水源相同,大棚采用相同方式进行管理。A棚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药剂,B棚使用传统化学药剂,C棚不使用任何药剂。A棚防治效果99.6%,整茬内蚜虫得到了完全的预防和控制。B棚防治效果90.2%左右,复发率较高。C中大面积减产,部分芹菜无商品价值。经过收获后统计,A区的产量比B区的产量提高8.02%。实施例3 选取种植西瓜的3个大棚,每个棚为一亩地,分为三组,每组一亩,其中一个棚为A,另外一个棚为B,另外一个棚为C,A、B和C的土壤的构成、酸碱度相同,所处地域的温度、湿度、风力、光照均相同,水源相同,品种相同,大棚采用相同方式进行日常管理。A棚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药剂,B棚使用传统化学药剂,C棚不使用任何药剂。A棚防治效果99.56%,整茬内蚜虫得到了较好的预防和防治。B棚防治效果89.2%左右,复发率较高,进行了多次施药防治。C棚中大面积减产,部分植株绝产。经过收获后统计,A区的产量比B区的产量提高7.69%ο实施例4 选取种植草莓的3个大棚,每个棚为一亩地,分为三组,每组一亩,其中一个棚为Α,另外一个棚为Β,另外一个棚为C,A、B和C的土壤的构成、酸碱度相同,所处地域的温度、湿度、风力、光照均相同,水源相同,品种相同,大棚采用相同方式进行日常管理。A棚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药剂,B棚使用传统化学药剂,C棚不使用任何药剂。A棚防治效果99.85%,整茬内蚜虫得到了完全的预防和治疗。B棚防治效果90.1%左右,复发率较高。C中大面积减产,部分植株绝产。经过收获后统计,A区的产量比B区的产量提高5.18%ο本专利技术中,以独行菜与辣寥连同根茎叶为原料,通过榨汁获得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用水稀释后进行作物的喷雾,作物未发生蚜虫时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作物发生蚜虫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经过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98 %以上,本药剂除了可以防治蚜虫以外,对其它刺吸性虫害也有明显的预防效果,诸如蓟马、红蜘蛛等,而且独行菜与辣寥为野生蔬菜,可以食用,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出现药物残留、污染环境的问题,因为减少了害虫的危害,且有5-8%的增产效果。【主权项】1.一种农作物蚜虫防治的植物源药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为独行菜与辣寥的提取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作物蚜虫防治的植物源药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为独行菜与辣蓼的提取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总江朱亮魏书军王泽华宫亚军金桂华陈金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