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文远专利>正文

位能式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933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区别于包括现有电梯在内的所有升降设备,且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的位能式升降机。其特点为利用水泵和胶管改变吊厢和配重两侧水量(增加位能)的方法,使吊厢获得动能的新一代升降设备。由于传动原理的变革,不用减速器和专用双速电机、(*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区别于包括现有电梯在内的所有升降设备,特别是传动原理和电气控制有根本区别,且吊厢运行平稳,成本低、是新一代升降机。各种电梯发展至今,仍未摆脱传统的传动方式,即由6级、24级双速专用电机、经蜗轮付减速、驱动曳引轮,使吊厢升降运行。而电梯到站前的减速、是通过两次切除全部电抗、使电机处于24级慢速运行,到平层位置,断电制动停机。由于吊厢运行曲线有阶梯,故不能解决乘座舒适感问题。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交流调速电梯,虽能解决此问题,但控制电路太复杂,传动方式也未改进,且蜗轮付、制造精度要求高,加工困难,成本昂贵。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升降设备,它既不需要精密磨床和蜗轮加工设备,又不需要复杂的电子控制线路,而使吊厢运行平稳、达到乘座舒适、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利用吊厢和配重两侧水厢的水泵和胶管改变两侧水量(增加位能)、使吊厢获得动能、产生升降运动。并在到站停机前,采用反向瞬时通水减速,故吊厢运行平稳,从而消除了现有双速电梯的超重、失重缺陷。本技术不用专门的双速电机和减速器,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从而使每台产品成本降低两万余元。(与同规格电梯相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结构的正视图和局部侧视、局部放大剖视图,其中10、5为水泵、流量QKg/S。17——主钢丝绳、重量q4L4、2根。18——绳接头。图2是图1顶部的绳轮机构及制动器的正面剖视及俯视图,其中20——绳轮,直径为2R,转动惯量为J。(本机共6件)图3是图1的Ⅰ部放大剖视图,其中31——细钢丝绳,重量q1L1。2——橡胶管,重量q2L2。1——导向钢丝绳,重量q3L3。3——环链,重量qL,32——绳接头。33——管接头。设计时,若使q1+q2+q3=2q4,即上下钢丝绳和橡胶管在系统中构成环形、处于平衡状态,则系统运动方程为 2Qt-2qX-CV=Ma,即M +C +2qX=2Qt、得运行加速度a=0、运行速度V=Q/q(米/秒)。式中C为系统阻尼系数,M为系统各运动件质量之和,即M=(W1+W2+q1L1+q2L2+q3L3+2q4L4+qL) 1/(g) + (6J)/(R2)其中W1为吊厢一侧自重加负载重量、W2为配重铁一侧重量。由以上系统运动方程知,在左右吊架底部悬挂一条每米重q(=Q/V)kq的环链、是为了实现吊厢额定匀速运行。图4是图1的电控原理图。图中40、39为停止通水按钮,36、38为控制按钮,当自动控制系统有故障时,作为调整两侧水量用。35、36为热继电器,35-1、36-1为各自触点。39为下行按钮。图5是图1的钢丝绳复绕法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在安装本机的井道顶层承重梁(14)上,装有绳轮机构及制动器(25)(见图2),主钢丝绳(17)在绳轮上复绕后(见图5)垂直向下,一端与装有吊厢(12)的吊架(13)连结,另一端与装有配重铁(19)的吊架(6)连结,在吊厢和配重铁下面,分别设有内装水泵的水厢(11)和(7),将电控阀(9)、(4)紧固在各自水箱底部的管口,并用橡胶管(2)连通两阀。为了消除左右吊架(13)、(6)的水平摆动,其底部悬挂有一条绕过本机底部绳轮的导向钢丝绳(1)。参照图3,橡胶管(2)上固定有一细钢丝绳(31),其两端通过调节螺栓(34),悬挂在左右吊架底部,目的是将橡胶管全部重量由该绳承担。空载时,吊厢侧与配重侧自重相等,设计时由配重铁(19)满足。参照图2,制动轮(26)固定在轴(27)上。装有制动器(25)的杠杆(24)可绕该轴转动,此杠杆左下方装有弹簧(21)、(30)。吊厢运行前,当厢内增加(或减少)重物时,吊厢(12)(图1)产生垂直位移,驱使所有绳轮转动,此时与右绳轮制动成一体的杠杆(24)、压缩弹簧(21)(或30)、使打板(28)拨动开关(29)(或22),这时电控阀(9)、(4)开启,水泵(10)(或5)(见图1)及时快速调整两侧水量,达到重量相等实现新的平衡后,弹簧(21)(或30)使杠杆(24)回到中间平衡位置(“0”位)。开关(29)(或22)断电复位,水泵停转,两电控阀关闭(见图4)。参照图1,现令吊厢在底层,此时吊架(6)上的打板(8)压住限位开关(16),使该处电路断开,(图4)下行继电器(42)失电。其触点(42-1)、(42-2)、(42-3)复位,下行接触器(43)失电。其触点(43-1)、(43-2)、(43-3)、(43-4)复位,电控阀(9)、(4)关闭、水泵(5)失电。同时限位开关上的(16-1)、(16-2)闭合,延时继电器(45)得电。其常闭触点(45-1)、(45-2)断开,制动器线圈(23)失电制动。(图2)若要吊厢上行到顶层,只要按上行按钮(37)、上行继电器(47)得电,其触点(47-1)、(47-2)吸合并自锁。(47-3)断开、(45)失电、(45-1)、(45-2)复位,(23)得电松闸。同时上行接触器(46)得电,其触点(46-2)、(46-3)(46-4)断开、(46-1)吸合、(9)、(4)得电开启、水泵(10)运转。由于本机两侧位能增加、转换为动能,使吊厢以Q/q(米/秒)速度上行至顶层,限位开关(15)动作、(图1)该处电路断开,(图4)(47)、(46)先后失电,水泵(10)停转。同时限位开关上的(15-1)、(15-2)闭合、(43)得电,水泵(5)运转。橡胶管(2)内反向通水,(图1)吊厢减速运行。同时延时继电器(44)得电,其常闭触点(44-1)、(44-2)延时断开,使(43)、(23)、(5)和(4)、(9)皆失电,实现吊厢平稳制动停机。吊厢下行到底层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注电梯是用电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本技术是用水泵将电能转换为液体位能、从而获得动能,本技术除用于电梯外,还可用于建筑、矿山等处的施工机械上,故命名为位能式升降机。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机、其顶部装有绳轮机构及制动器,主钢丝绳在绳轮上复绕后垂直向下、一端与装有吊厢的吊架连接,另一端与装有配重铁的吊架连结,其特征是吊厢和配重铁下面,分别设有内装水泵的水箱,电控阀紧固在各自水箱底部的管口、并用橡胶管将两阀连通,而左右吊架底部、悬挂有一条每米重Q/Vkg的环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是橡胶管上固定有一细钢丝绳,其两端通过调节螺栓悬挂在左右吊架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是制动器安装在可绕绳轮轴转动的杠杆上,此杠杆左下方装有弹簧及水泵自动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是左右吊架底部悬挂有一条绕过本机底部绳轮的导向钢丝绳。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区别于包括现有电梯在内的所有升降设备,且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的位能式升降机。其特点为利用水泵和胶管改变吊厢和配重两侧水量(增加位能)的方法,使吊厢获得动能的新一代升降设备。由于传动原理的变革,不用减速器和专用双速电机、电抗器等重要部件,减化了控制电路。另一方面,到站前,采用反向瞬时通水减速,解决了乘坐舒适感问题,使每台产品成本降低两万余元。(与同规格电梯相比)它将广泛用于居民住宅、旅馆、饭店、工厂和建筑施工等场所。文档编号B66B9/00GK2107452SQ912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机、其顶部装有绳轮机构及制动器,主钢丝绳在绳轮上复绕后垂直向下、一端与装有吊厢的吊架连接,另一端与装有配重铁的吊架连结,其特征是:吊厢和配重铁下面,分别设有内装水泵的水箱,电控阀紧固在各自水箱底部的管口、并用橡胶管将两阀连通,而左右吊架底部、悬挂有一条每米重Q/Vkg的环链。〔Q为水泵流量(kg/S)、V为吊厢运行速度(m/S)〕。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远
申请(专利权)人:林文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