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1889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设置硬质颗粒单位面积个数阈值;测量铝合金产品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硬质颗粒为粒径为0.5μm-5.0μm的颗粒;步骤S2、若测量的铝合金产品表面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大于硬质颗粒单位面积个数阈值时,则提高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检测铝合金产品表面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来判断铝合金产品的生产参数是否存在问题,并通过铝合金产品表面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与预设的硬质颗粒单位面积个数阈值的比较来修改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温度,减小硬质颗粒的数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控制方法针对性强,准确及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产品生产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6061铝合金是一种高合金元素材料,在其生产过程中,其内部微观上会存在一些与铝合金相不相溶并具有一定硬度和形状的硬质颗粒。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硬质颗粒容易脱落,并对构件的结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6061铝合金在其生产过程中,其内部微观上会存在一些与铝合金相不相溶并具有一定硬度和形状的硬质颗粒;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硬质颗粒容易脱落,并对构件的结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设置硬质颗粒单位面积个数阈值;测量铝合金产品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硬质颗粒为粒径为0.5 μ m-5.0 μπι的颗粒;步骤S2、若测量的铝合金产品表面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大于硬质颗粒单位面积个数阈值时,则提高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温度。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控制方法中,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S1还包括:步骤S11、先后采用锯切方式和化学抛光方式处理铝合金产品,以得到平整的铝合金广品表面;步骤S12、制作测试样品粘贴台,并采用该测试样品粘贴台粘取铝合金产品表面的硬质颗粒;步骤S13、采用SEM测量测试样品粘贴台的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控制方法中,在步骤S11中,对铝合金产品表面进行化学抛光所采用的铝化学抛光剂为磷酸、硫酸和硝酸三酸化学抛光剂或者磷酸和硝酸二酸抛光剂。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控制方法中,在步骤S12中,测试样品粘贴台包括碳导电胶层,并采用该碳导电胶层粘取铝合金产品表面的硬质颗粒。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S13还包括:选取多个SEM测试视场;并在每个SEM测试视场中测量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再计算该多个SEM测试视场中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的平均值,并以此作为测试样品粘贴台的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控制方法中,铝合金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铝合金产品原料的熔铸过程、先后经过熔铸过程和切割过程而得到的铸锭的均匀化处理过程以及经过均匀化处理过程后的铸锭的挤压过程以及淬火过程;生产温度为熔铸过程、均匀化处理过程、挤压过程和淬火过程中任意一项或多项的温度参数。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S13还包括采用EDS检测硬质颗粒的成分,从而根据硬质颗粒的成分的形成机理针对性地提高铝合金产品在其特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温度。本专利技术通过检测铝合金产品表面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来判断铝合金产品的生产参数是否存在问题,并通过铝合金产品表面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与预设的硬质颗粒单位面积个数阈值的比较来修改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温度,减小硬质颗粒的数量;并且本专利技术还采用EDS来检测硬质颗粒的成分,从而针对性的调整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控制方法针对性强,准确及时。【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碳导电胶纸的切割示意图;图2为碳导电胶条粘贴在样品台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生产温度调试之前的铝合金产品的SEM图;图4为生产温度调试之后的铝合金产品的SEM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6061铝合金在其生产过程中,其内部微观上会存在一些与铝合金相不相溶并具有一定硬度和形状的硬质颗粒。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硬质颗粒容易脱落,并对构件的结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提出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思路是:采用仪器测量产品表面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通过该测量值来调整产品的熔铸过程的生产温度,从而降低产品中硬质颗粒的含量,提高固溶度。本专利技术的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设置硬质颗粒单位面积个数阈值;测量铝合金产品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在本步骤中,硬质颗粒单位面积个数阈值根据铝合金产品的生产工艺参数确定。这里,生产工艺参数包括铝合金产品的配方、生产温度、生产工艺过程以及铝合金产品的合格标准等确定。进一步地,铝合金产品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可根据SEM检测得到。在这一过程中,通过SEM可以检测到铝合金产品表面的硬质颗粒;在本专利技术中,硬质颗粒确定为粒径为0.5 μ m-5.0 μπι的颗粒。硬质颗粒的粒径也根据铝合金产品的配方、生产温度、生产工艺过程以及铝合金产品的合格标准等确定。为了准确测量铝合金产品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本步骤100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0、先后采用锯切方式和化学抛光方式处理铝合金产品,以得到平整的铝合金广品表面;在本步骤中,铝合金产品表面仅能采用锯切方式加工,不可采用打磨或其他物理方式来处理。当采用打磨或其他物理方式来加工铝合金产品表面,会造成该铝合金产品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的误差。如采用打磨方式来加工铝合金产品表面,会将铝合金产品表面上的硬质颗粒磨下来;同时,也可能将磨块上的颗粒镶嵌在铝合金产品表面上,从而造成之后测量的铝合金产品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的误差。进一步地,在本步骤中,采用锯切方式加工得到的铝合金产品表面会采用铝化学抛光剂进行处理。这里,铝化学抛光剂可以采用磷酸、硫酸和硝酸三酸化学抛光剂,也可以采用磷酸和硝酸二酸抛光剂。在这里,采用铝化学抛光剂处理铝合金产品表面的方法为:将铝化学抛光剂升温到80°C -90°C,然后将铝合金产品浸入到该铝化学抛光剂中,然后轻轻搅动铝合金产品,浸泡2min-3min,再取出铝合金产品,并在清水中充分清洗干净;这里,清水优选采用去离子水,该去离子水的电导率小于0.1 μ s/cm,采用清水清洗的时间为lmin左右。步骤120、制作测试样品粘贴台,并采用该测试样品粘贴台粘取铝合金产品表面的硬质颗粒;在本步骤中,测试样品粘贴台包括碳导电胶层,并采用该碳导电胶层粘取铝合金产品表面的硬质颗粒;具体地,本步骤120包括以下步骤:将碳导电胶纸粘贴在样品台上,然后撕去碳导电胶纸上的白色薄膜,从而在样品台表面形成碳导电胶层;再使碳导电胶层贴于铝合金产品表面上,2s后拿起的样品台即为测试样品粘贴台。在测试样品粘贴台的制作过程中,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碳导电胶纸的直径为12mm ;为了之后测试样品粘贴台的测试方便,如图1所示,碳导电胶纸会沿虚线进行切割,取用其中3条宽度为3mm的碳导电胶条;然后,以如图2所示的方式将碳导电胶条粘贴在样品台上,并以折叠方式,使碳导电胶层的规格稍大于0.5mmX0.5mm。当将碳导电胶层贴于铝合金产品表面时,原处于铝合金产品表面上的硬质颗粒会粘在碳导电胶层上。这样,测试样品粘贴台的碳导电胶层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个数会与铝合金产品表面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个数大致相等。这样,本专利技术就可以采用测试样品粘贴台的碳导电胶层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个数来表征铝合金产品表面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个数。步骤130、采用SEM测量测试样品粘贴台的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为了减小取样而造成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设置硬质颗粒单位面积个数阈值;测量铝合金产品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硬质颗粒为粒径为0.5μm‑5.0μm的颗粒;步骤S2、若测量的铝合金产品表面单位面积上硬质颗粒的个数大于硬质颗粒单位面积个数阈值时,则提高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湘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