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非金属复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236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非金属复合管,包括保护层、抗拉层部件、功能缆、增强层及芯管层,所述芯管层由芯管1及芯管2组成,其中芯管2与芯管1为一体挤出成型结构,所述保护层与增强层之间、增强层与芯管层之间采取加热粘接或经包裹缠绕挤压成一体。所述抗拉层为轴向等距离设置结构,所述功能缆轴向设置在抗拉层中,所述功能缆为信号缆、动力缆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 有效实现控制信号、动力信号的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管线的实际使用需求决定复合管的长度,功能缆的根数,可连续加工及布置管线,接头少、不动焊、防泄漏、保温性能好,大幅度降低生产和使用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体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非金属复合管
技术介绍
现有聚乙烯复合管虽然在抗冲击强度、抗拉强度、承压能力、耐磨性、耐化学腐蚀等方面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如下缺点:1、在低温输送原油时会出现凝固现象,不能很好地进行解堵;2、用途比较单一、保温性能差、运输、施工成本高;3、特别是在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及潜海环境下铺设使用,铺设难度大,4、管线接头多,导致存在管线的多处泄漏隐患,既耗材、耗能,又造成管线使用质量差,维护成本高、寿命短。为了适应石油、化工、食品工业及国防工业对新型管材的需求,开发一种多功能非金属管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非金属复合管”,由于本专利技术结构的设计和材料上的选择,使本专利技术具备了生产工艺简单、用途广泛;接头少、防泄漏;保温性能好、承受压力高,耐腐蚀,抗蠕变;使用方便,大幅度降低生产和使用施工成本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输送气体、液体、井下注入和排出及信号传输等高压高温输送领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主要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非金属复合管,包括保护层、抗拉层部件、功能缆、增强层及芯管层,所述芯管层由芯管1及芯管2组成,其中芯管2与芯管1为一体挤出成型结构,所述保护层与增强层之间、增强层与芯管层之间采取加热粘接或经包裹缠绕挤压成一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抗拉层部件由抗拉层或由抗拉层及功能缆组成。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抗拉层部件由抗拉层及功能缆组成,所述抗拉层为轴向等距离设置结构,所述功能缆轴向设置在抗拉层中,采用束缚带定位固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功能缆为信号缆、动力缆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芯管2均匀设置在芯管1的内圆周面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增强层为交叉缠绕结构,其所用材质为钢丝带、钢丝绳带、玻璃纤维、涤纶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抗拉层其所用材质为玻璃纤维带、涤纶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保护层、芯管1及芯管2其所用材质为耐热聚乙烯、交联聚乙烯、PE80、PE100、改性ΡΡ0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一种,其耐温强度小于等于13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束缚带所用材质为玻璃纤维带或PE膜中的一种。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保护层、芯管1及芯管2所设置管径的大小、壁厚及所用材质与所设计管材公称压力大小相匹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复合管材结构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本专利技术结构的设计和材料上的选择,使本专利技术具备了生产工艺简单、用途广泛;接头少、防泄漏;保温性能好、承受压力高,耐腐蚀,抗蠕变;使用方便,大幅度降低生产和使用施工成本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输送气体、液体、井下注入和排出等高压高温输送领域。1.本专利技术可根据管线的实际使用需求决定复合管的长度,功能缆的根数,可连续加工及布置管线,接头少、不动焊、防泄漏、保温性能好,大幅度降低生产和使用施工成本。2.因所述芯管层所用材质为耐热聚乙烯、交联聚乙烯、PE80、PE100、改性ΡΡ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该管材耐磨耐腐蚀性能强,其内壁光滑、不结垢,流动摩阻糸数小,显著提高输送介质流通速度,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3.因所述增强层所用材质为由钢丝带、钢丝绳带、玻璃纤维、涤纶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构成。可根据不同工况要求,灵活设计选择材料种类,可设计生产公称压力为2.5-32MPa的各种规格的复合管材。4、所述芯管2与芯管1为一体挤出成型结构,芯管2根据使用工况而定,均匀设置在芯管1的内圆周面上,可在同一根管线内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各种介质的输送,实现多功能目的,还能很好地解决原油凝固堵塞现象。5、所述抗拉层为轴向等距离设置结构,所述功能缆轴向设置在抗拉层中, 所述功能缆为信号缆、动力缆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有效实现控制信号、动力信号的传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径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轴向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管材参数表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管材参数表2。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管材参数表3。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管材参数表4。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管材参数表5。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6的管材参数表6。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7的管材参数表7。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8的管材参数表8。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9的管材参数表9。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0的管材参数表10。图中:1.保护层,2.抗拉层、3、功能缆、4.增强层,5.芯管1,6、芯管2。附图4至附图13中其芯管内径、芯管壁厚均表述为芯管2内径、芯管2壁厚.。【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理解本专利技术。根据不同工况和用户实际使用要求,灵活设计选择材料种类、功能缆及芯管2个数,可设计生产其公称压力为2.5-32MPa的各种规格的复合管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非金属复合管可以连续生产,其长度不受加工限制,在复合管的布置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复合管的长度从而减少其需要接头的个数,进而减少复合管之间相互连接的操作及接头增多之后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甚至可以通过一根复合管完成对于多种介质的输送任务,避免多根复合管之间相互连接操作。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图3所示,该多功能非金属复合管,主要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非金属复合管,包括保护层、抗拉层、功能缆、增强层及芯管层,所述芯管层主要由芯管1及芯管2组成,所述芯管2均匀设置在芯管1的内圆周面上,芯管2所设置根数根据使用工况而定,其中芯管2与芯管1为一体挤出成型结构;所述保护层与增强层之间、增强层与芯管层之间采取加热粘接或经包裹缠绕挤压成一体。所述抗拉层为轴向等距离设置结构,所述功能缆轴向设置在抗拉层中,采用束缚带定位固定。所述功能缆为信号缆、动力缆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根据使用工况而定。所述抗拉层其所用材质为玻璃纤维带,PE膜、涤纶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束缚带采用玻璃纤维带或PE膜中的一种或其二者的组合结构,所述玻璃纤维带其厚度为0.2mm,宽度为20mm,节距为100mm ;PE膜其厚度为0.3mm,宽度为20mm,节距为100mm。所述增强层为交叉缠绕结构,其所用材质为钢丝带、钢丝绳带、玻璃纤维、涤纶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保护层、芯管1及芯管2其所用材质为耐热聚乙烯、交联聚乙烯、PE80、PE100、改性ΡΡ0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一种,其耐温强度小于等于130°C。实施例1 如图4所示,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芯管1内径:50mm (2英寸)、芯管2 (2根)内径10mm ;井深:1600m;温度:井口 26°C,3.5°C /100m ;介质:盐卤;输送方式:注入;设计压力:10MPa ;轴向承受拉力:9T ;动力缆:1根;每卷长度:400m ;连接方式:不锈钢悬挂接头,管材标识:RFLXG-1 -73*11.5-10-A。所设计管材参数表1见附图4。实施例2...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非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层(1)、抗拉层部件、功能缆(3)、增强层(4)及芯管层,所述芯管层由芯管1(5)及芯管2(6)组成,其中芯管2(6)与芯管1(5)为一体挤出成型结构,所述保护层(1)与增强层(4)之间、增强层(4)与芯管层之间采取加热粘接或经包裹缠绕挤压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鹰牛铭昌潘炳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申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