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109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纵框与门的间隙或门与门之间不会将物体夹入到间隙的,安全的电梯装置。滑门装置(10)具有左右垂直面(82)、上、下水平面(84)、及门(38);该左右垂直面(82)沿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并在其间形成开口部(34);该上下水平面(84)分别相互连接左右垂直面的上下端;该门(38)沿水平方向横过开口部地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该滑门装置还具有作为发光器(88)起作用的光学设备(78)、作为受光器(90)起作用的光学设备(80)、及使来自发光器的光反射到受光器的反射器(89);反射器配置到左右垂直面的至少一方,二个光学设备设置于上水平面(84)。(*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建筑物以及机动车的自动开闭滑门装置等任意装置和设备中使用的滑门装置。然而,公开于前一公报的安全装置可能在纵向的凹坑的下端积累灰尘和异物而导致误检测。另外,公开于后一公报的安全装置用于检测进入到间隙中的物体,并不是预先防止在间隙中夹入物体。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形式提供一种滑门装置,该滑门装置具有左右垂直面、上下水平面、及门;该左右垂直面沿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并在其间形成开口部;该上下水平面分别相互连接上述左右垂直面的上下端;该门沿水平方向横过上述开口部地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上述滑门装置至少具有作为发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作为受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及使来自上述发光器的光反射到上述受光器的反射器;上述反射器配置到上述左右垂直面的至少一方,上述二个光学设备的一方设置于上述上水平面,另一方的光学设备设于与配置着上述反射器的垂直面相向的另一方的垂直面。按照该滑门装置,可在乘客的手等夹入到形成开口部的柱与门之间的凹部或门与门的间隙之前,检测乘客的手等的接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设于上述垂直面的反射器的向上述开口部的部分位于与上述垂直面大体相同的平面上,从而,不从上述垂直面实质性地凸出到开口部内。按照该滑门装置,可防止杂物和灰尘等在反射器的附着,防止由此导致光量的下降。另外,可防止与乘客和台车的冲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设于上述垂直面的一方的光学设备的面向上述开口部的部分位于与上述垂直面大体相同的平面上,从而,不从上述垂直面实质性地凸出到开口部内。按照该滑门装置,可防止杂物和灰尘等在光学设备的附着,防止由此导致光量的下降。另外,可防止与乘客和台车的冲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门驱动部和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在预定的基准值以下时,至少一时停止上述门驱动部的驱动。按照该滑门装置,可事先防止夹入到凹部的事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警报部、门驱动部、及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在预定的基准值以下时,驱动上述警报部发出警报。按照该滑门装置,可事先防止夹入到凹部的事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门驱动部和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增加或减少到规定值以上时,至少一时停止上述门驱动部的驱动。按照该滑门装置,可事先防止夹入到凹部的事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警报部、门驱动部、及控制部;该门驱动部使上述门在上述门完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上述门完全开放上述开口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部当在上述门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之前或移动过程中、判断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增加或减少到预定的规定值以上时,驱动上述警报部发出警报。按照该滑门装置,可事先防止夹入到凹部的事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上述反射器的垂直面为与门邻接配置的固定纵框。按照该滑门装置,可在乘客的手等夹入到形成开口部的柱与门间的凹部之前检测乘客的手等的接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上述反射器的垂直面为上述门的端面。按照该滑门装置,可在乘客的手等夹入到门与门的间隙之前,检测乘客的手等的接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为形成于电梯轿厢的开口部。按照该滑门装置,可防止在电梯轿厢内部的夹入事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滑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为形成于建筑物的开口部。按照该滑门装置,可防止在建筑物的电梯厅站的夹入事故。图2为从轿厢内部观看轿厢的出入口的正面图。图3为从厅站观看厅站出入口的正面图。图4为轿厢和厅站的局部断面图。图5为轿厢和厅站的局部断面图。图6为安全装置的控制电路图。图7为示出安全装置的控制电路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图8为示出安全装置控制电路的另一控制内容的流程图。图9为示出安全装置控制电路的另一控制内容的流程图。附图说明图10为示出安全装置控制电路的另一控制内容的流程图。图11为实施形式2、3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图12为实施形式4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图13为实施形式4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示出另一光检测路径。图14为实施形式4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示出另一光检测路径。图15为实施形式4的电梯装置的、门关闭状态的出入口平面图。图16为实施形式4的电梯装置的、门打开状态的出入口平面图。图17为实施形式5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图18为实施形式5的电梯装置的出入口的正面图。图19为反射器的放大断面图。图20为反射器的另一形式的放大断面图。(实施形式1)图1为示出设置于建筑物内的电梯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从电梯轿厢(以下称“轿厢”)的内部观看到的轿厢的出入口和门的图,图3为从电梯厅站(以下称“厅站”)观看厅站的出入口和门的图,图4和图5为停止于厅站的轿厢和厅站的断面图。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0的升降体12可在建筑物14的电梯升降通道16内由沿该升降通道上下配置的多个垂直导轨18引导着升降地配置。在升降通道16的上部固定内装马达20的钢丝绳卷取装置22。卷取于钢丝绳卷取装置22的钢丝绳24的端部连接于升降体12,根据钢丝绳卷取装置22的驱动使升降体12在升降通道16内上下移动。升降体12具有构成用于载置乘客或货物的居室的轿厢26和设置于该轿厢26周围的作为加强构造的轿厢框28。在升降体12的停止楼层,为了将轿厢26中的居室30与停止楼层的厅站32相互连通或将连通的居室与厅站隔开,在轿厢26的出入口(开口部)34与厅站32的出入口(开口部)36分别设置有轿厢门38和厅门40。如图2所示,轿厢26的出入口34由左右的纵框42、将纵框42的下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下部水平框44、及将左右纵框42的上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上部水平框46形成于其内侧。在对着轿厢26的居室30的纵框42的前部垂直面48设置操作板50。在操作板50配置多个选层指令按钮52、开按钮54、闭按钮56、报警装置58、显示装置60。另一方面,在上部水平框46的前部垂直面62设置用于显示轿厢26的位置(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的显示灯64。门38为两开式门,具有从形成于左右纵框42背后的门收容部66(参照图4、图5)相对出入口34进退的二片的门部分。这些左右的门部分68由设于轿厢26的适当场所的门驱动部70(参照图1)在如图4所示那样使左右的门部分68的相向端面相互接触而关闭出入口34的关闭位置与如图5所示那样使左右的门部分68从出入口34退避而分别完全收容于左右的门收容部66的开放位置间移动。门驱动部70可较好地利用例如美国专利第3,783,977号公报所记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门装置,具有左右垂直面、上下水平面、及门;所述左右垂直面沿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并在其间形成开口部;所述上下水平面分别相互连接上述左右垂直面的上下端;所述门沿水平方向横过上述开口部地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上述滑门装置至少具有作为发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作为受光器起作用的光学设备、及使来自上述发光器的光反射到上述受光器的反射器;上述反射器配置到上述左右垂直面的至少一方;上述二个光学设备设置于上述上水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井正博中岛利郎高嶋和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