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075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系统(10),具有电梯轿厢(12)、驱动装置(14)、皮带状的传动机构(13)和一个或两个配重。所述驱动装置(14)是位置固定的,和优选由楔形筋皮带(13)构成的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装置(14)配合,以便采用摩擦配合的方式通过力的传递使电梯轿厢(12)移动。可以采用化学纤维,优选采用由Zylon(PBO)构成的化学纤维对传动机构(皮带)进行增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别是具有楔形筋皮带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按照权利要求定义的一种电梯系统以及皮带状的传动机构。所述电梯系统通常具有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在一电梯竖井内或露天地沿一导向装置移动。为产生移动,电梯系统具有一个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梯轿厢和对重(也被称作配重)配合。电梯系统分为采用作为传动机构的具有圆形截面的的钢丝缆索的电梯系统和具有作为传动机构的扁平的皮带的新型电梯系统。在WO99/43593中披露了一种具有扁平的传动机构的电梯系统。所述专利申请的电梯轿厢被驱动装置移动,所述驱动装置位于对重上并与对重一起移动。所述系统的缺点是,作为传动机构的皮带并不具有采用特定的其它皮带状的传动机构可以实现的最佳曳引性能,而且还必须通过长的软电缆实现向驱动电机的馈电和实现对配合的控制和调整装置输出的信号的传输。在WO99/43592中披露了另外一种具有齿带的传动机构的电梯系统。在这种所述和要求保护的设置中驱动装置安装在配重上,和一个固定在电梯竖井内的齿带状的传动机构用于实现配重和电梯竖井之间的驱动力的传递。由于电梯轿厢和对重悬挂在一个与上述的齿带状的传动机构分隔开的单独的承载机构上,所以驱动装置和传动机构仅对配重和电梯轿厢的重量之间的力差进行传递。这种系统除具有上述相同的缺点外,还具有的缺点是,采用齿带进行驱动和采用另外一个机构进行承载。与采用同一机构进行驱动和承载的系统相比,在这种系统中需要采用大量的滚或轮。在美国专利US5,191,920中披露了另外一种具有齿带状的传动机构的电梯系统。在所示的电梯系统中,齿带状的传动机构在电梯竖井内保持不动。驱动单元位于电梯轿厢上或位于所谓的载荷机构上。这种系统因此具有与WO99/4360相同的缺点。另外还具有的缺点是,由于采用电梯轿厢驱动,因而将增大载荷机构的重量和随之必要的驱动功率。在所述的文件中披露的皮带具有一定的缺点。扁平皮带在与有效载荷相比特别轻的电梯轿厢的情况下曳引能力不足。在采用齿带时存在的问题是,当电梯轿厢或配重由于控制间隔支撑在端位置缓冲器上时,齿带不能在主动轮上打滑。另外皮带在皮带轮上的找中的实现也并不是毫无问题的。必要时必须在轮上采取措施,以便避免出现皮带跑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电梯系统,所述电梯系统将缓解或克服现有系统中存在的缺点。在权利要求中对实现所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做了定义。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具有电梯轿厢、驱动装置、皮带状的传动机构,优选楔形筋皮带,和配重。驱动装置是位置固定的和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配合,以便通过力的传递实现对电梯轿厢的移动。下面对照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图中示出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电梯系统的剖面示意简图,其中采用楔形筋皮带作为传动机构;图1B为第一电梯系统的俯视示意简图,其中采用楔形筋皮带作为传动机构;图2为第二电梯系统的俯视示意简图,其中采用楔形筋皮带作为传动机构;图3为第三电梯系统的俯视示意简图,其中采用楔形筋皮带作为传动机构;图4为第四电梯系统的俯视示意简图,其中采用楔形筋皮带作为传动机构;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电梯系统的剖面示意简图,其中采用楔形筋皮带作为传动机构;图5B为第五电梯系统的俯视示意简图,其中采用楔形筋皮带作为传动机构;图5C为电机的示意简图,所述电机作为第五电梯系统的驱动装置;图6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电梯系统的俯视示意简图,其中采用两个楔形筋皮带作为传动机构;图6B为第六电梯系统的俯视示意简图,其中采用两个楔形筋皮带作为传动机构;图6C为第一电机的示意简图,所述电机适用于作为第六电梯系统的驱动装置;图6D为第二电机的示意简图,所述电机适用于作为第六电梯系统的驱动装置;图7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电梯系统的俯视示意简图,其中采用两个楔形筋皮带作为传动机构;图7B为第七电梯系统的剖面示意简图,其中采用两个楔形筋皮带作为传动机构;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电梯系统的剖面示意简图,其中具有一个作为驱动机构的楔形筋皮带和一单独的承载机构;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九电梯系统的俯视示意简图,其中具有一个作为驱动机构的楔形筋皮带和一单独的承载机构;图10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十电梯系统的剖面示意简图,其中具有作为传动机构的两个楔形筋皮带;图10B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十电梯系统的剖面示意简图,其中具有作为传动机构的两个楔形筋皮带;图11为第十一电梯系统的剖面示意简图;图12为另一电机的示意简图,所述电机适用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的电梯系统的驱动装置;图13示出楔形筋皮带形式的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图1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楔形筋皮带;图1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楔形筋皮带;图16示出具有抗拉层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楔形筋皮带;图17示出扁平皮带形式的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和图18示出具有平挡圈的皮带轮。详细说明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优选采用所谓的楔形筋-皮带,所述楔形筋-皮带也被称作楔形筋皮带。这种楔形筋-皮带最好用于作为具有配重的电梯轿厢的摩擦配合的(附着配合的)承载和/或驱动件(传动机构)。在具有与扁平皮带类似的运转性能的情况下,楔形筋-皮带通过其形状实现了较高的曳引性能。在一由皮带轮驱动的皮带的情况下,高的曳引性能意味着,在皮带轮上包绕运行的(被曳引的)皮带分支上的曳引力可以大大高于同时离开皮带轮的分支。在采用楔形筋皮带作为具有配重的电梯轿厢的传动机构时,所述优点在于,即使一个极端轻结构的电梯轿厢也可以与一非常重的配重配合,而不会出现传动机构在主动轮上打滑的现象。如图13至15中所示,楔形筋-皮带13具有多个在纵向上平行设置的楔形槽5和楔形筋6。所述楔形槽5和楔形筋6由于其楔作用在包角为180°时可以实现大于2的曳引比。楔形筋-皮带13的另一优点在于,它可以在对其驱动或导向的轮上自动找中。最好楔形筋-皮带13如图15所示在其背面上(即在不具有楔形槽5或楔形筋6的一面)具有导向筋2。所述导向筋2的作用在于,当楔形筋-皮带反向弯曲时,即当楔形筋-皮带用其与轮子相对的皮带-背面对轮子包绕时,在一轮滚动面上设置的导向槽上导向。在应用本专利技术时,最好楔形筋-皮带13的楔形槽5具有一个80°至100°的槽角b。槽角b优选约为90°。该槽角b大大大于通常的楔形筋-皮带。由于槽角b较大,因而可以降低运行噪声。而且仍然保留自动找中特性以及(上述的)改善了的曳引性能。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楔形筋-皮带13如图13所示在其背面上具有一个层4,所述层优选具有良好的滑移性能。所述层4例如可以是织物层。在多重悬挂的电梯系统中,此点将便于安装。图14中示出另一种楔形筋-皮带13。所述楔形筋皮带在纵向上既具有楔形槽5又具有楔形筋6,以及横向槽3。所述横向槽3将改善楔形筋-皮带的弯曲柔韧特性,从而使楔形筋-皮带可以与小直径的皮带轮配合。在图13、14和15中还示出,传动机构(楔形筋-皮带13)具有在纵向上的抗拉体1,所述抗拉体由金属绳(例如钢丝绳)或非金属绳(例如化学纤维)构成。这种抗拉体1可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具有必要的抗拉强度和/或纵向刚性。传动机构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包括由Zylon纤维构成的抗拉体1。Zylon是日本Toyobo有限公司的商品名并涉及一种聚-对本苯-2,6-苯并二噁唑(PBO)。这种纤维就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起着关键作用的的性能超过钢丝绳和已知的其它纤维的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系统(10),具有一个驱动装置(14),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13、33)与电梯轿厢(12)和配重(15)配合,以便通过对力的传递实现电梯轿厢(12)和配重(15)的移动,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13、33)是楔形筋-皮带(13)。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恩斯特弗里德里希阿赫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