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36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在轿厢处以用于沿导轨引导该轿厢的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包括:非接触式致动器(11),该致动器设计成产生使致动器与导轨的表面保持预定距离的磁力;检测导轨和轿厢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检测部件(12);根据磁力和距离的值确定由引导轿厢时产生的负荷所引起的导轨的偏移量的部件;获取轿厢的位置信息的部件(25);计算导轨在设置时出现的变形量的部件(24),该变形量对应于该(位置)信息;以及根据所确定的偏移量和变形量的总和来控制磁力的控制部件(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的导向装置,该装置用于引导电梯的待行进的轿厢。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较高的建筑物被建成摩天大楼,电梯已经从以较高的速度行进变为以超高速行进。但是,当电梯以超高速行进时,会受到电梯并道内的风速、主绳的振动以及可变负荷例如其补偿绳和尾缆等的影响,并且会引起轿厢的振动。这对电梯的乘坐舒适性有很大影响,而乘坐舒适是电梯的功能之一。因此,为了提高乘坐舒适性,已提出一些电梯主机。在一种已知的电梯主机中,在轿厢旁设置有接触式导向装置和非接触式导向装置,该接触式导向装置引导轿厢并始终与导轨相接触,而非接触式导向装置具有电磁体,所述电磁体引导轿厢并与导轨相对以便不接触导轨。来自电磁体的磁力可变动以限制施加到轿厢上的横向/侧向振动,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例如日本专利No.2616527中公开了这种技术。在另一种已知的电梯主机中,电磁体在轿厢旁设置成从三个方向均不接触导轨,并对轿厢在常规运行时间内的横向振动进行检测。如果横向振动很大,则修正控制指令以减小该横向振动。在随后的电梯运行时间内,使用所述已修正的控制指令来控制电磁体,从而限制电梯的横向振动。例如特开平5-178562中公开了这种技术。再一种已知的电梯主机是用于稳定轿厢的乘坐舒适性的轿厢稳定机。该稳定机检测轿厢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并根据检测到的加速度控制致动器,从而限制轿厢的水平振动。例如日本专利No.2889404中公开了这种技术。因此,由于导向装置通常在其滚轮一直接触导轨的同时引导轿厢,所以上述电梯主机可实现重量较轻且结构紧凑。但是,日本专利No.2616527所公开的接触式导向装置用于在一直接触导轨的同时限制施加到轿厢的横向振动。它们还会受到导轨的动态变形的影响,该动态变形是由导轨的变形以及在电梯行进时产生的部分负荷等引起的。此外,特开平5-178562所公开的主机检测轿厢在常规运行时间的横向振动,从而根据该检测值修正控制指令,然后将该指令应用于随后的运行,因此可防止电梯受到设置不规则的导轨的影响。但是,当电梯行进而其行进状态时刻变化时,不能防止电梯受到由部分负荷等引起的导轨的动态变形的影响。此外,日本专利No.2889404所公开的主机可检测轿厢的横向振动,并对致动器进行反馈控制。在该主机中,由于待由机器进行振动控制的对象是整个轿厢,因此必须从致动器产生很大的力以用于控制振动。因此,不能期望该主机能够充分地控制振动。另外,可考虑预先存储导轨的变形,然后根据轿厢的行进位置基于在先估计来进行前馈控制。但是,由于也会出现在电梯行进时由部分负荷引起的导轨的动态变形,因此不能期望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地控制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确保良好的乘坐舒适性的电梯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除了考虑到电梯导轨的静态变形量之外,还考虑了驱动轿厢时的动态偏移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设置于将在电梯井道内上升/下降的轿厢处以用于沿布置在电梯井道两侧的导轨引导轿厢的电梯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包括非接触式致动器,该致动器设计成产生使致动器与导轨表面保持预定距离的磁力;检测导轨和轿厢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检测部件;根据致动器所产生的磁力值以及距离检测部件所检测的距离来确定导轨的偏移量的部件,所述偏移是由在引导轿厢时产生的负荷引起的;获取轿厢的当前位置信息的部件;计算导轨在设置时出现的变形量的部件,该变形量与所获得的当前位置信息相对应;以及根据所确定的偏移量和变形量的总和来控制由致动器产生的磁力的控制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设置于将在电梯井道内上升/下降的轿厢处以用于沿布置在电梯井道两侧的导轨引导轿厢的电梯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包括非接触式致动器,该致动器设计成产生使致动器与导轨的表面保持预定距离的磁力;检测导轨和轿厢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检测部件;主动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包括利用弹性件的弹力将各滚轮压靠在导轨表面上的部件和检测弹性件的偏移的偏移检测部件;根据致动器所产生的磁力的值、距离检测部件所检测的距离以及偏移检测部件所检测的偏移量来确定由负荷引起的导轨的偏移量的部件;获取轿厢的当前位置信息的部件;计算导轨在设置时出现的与所获得的当前位置信息相对应的变形量的部件;以及根据偏移量和变形量的总和来控制由致动器产生的磁力的控制部件。附图说明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上文给出的总体说明以及下文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示例;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梯的每个非接触式导向装置100的示例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梯的每个非接触式导向装置100的示例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设置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梯的每个非接触式导向装置100中的各种器件的示例方块图;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示例;图6是具体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梯的每个主动导向机构40和每个导向装置100的示例的侧视图;图7是具体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梯的每个主动导向机构40和每个导向装置100的示例的俯视图;图8是设置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梯的每个导向装置100中的各种器件的结构示例方块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电梯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示例。在图1所示的电梯中,轿厢2设置在电梯井道1内。该电梯的结构为其中轿厢2可沿位于电梯井道1两侧的导轨3上升/下降。轿厢2具有轿厢架4和轿厢室5。轿厢架4包括形成框架对的左侧和右侧垂直框架,以及分别水平地设置在所述垂直框架的上端部之间以及下端部之间的上部梁和下部梁。轿厢室5用于将乘客运送到目的楼层。此外,轿厢2设置成悬置在主绳6的一端。主绳6围绕提升机的主绳轮(未示出)缠绕。另外,图1中示出的电梯包括补偿绳7、加速度传感器8、尾缆9和负荷检测传感器10。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梯中,非接触式导向装置100安装在轿厢架4的四个部分即左上部、右上部、左下部和右下部。非接触式导向装置100可与导轨3保持恒定的距离。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梯的每个非接触式导向装置100的示例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梯的每个非接触式导向装置100的示例的俯视图。图4是设置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梯的每个非接触式导向装置100中的各种器件的示例方块图。如图2和3中所示,每个非接触式导向装置100包括作为致动器的电磁体11、用于检测电磁体11和导轨3之间的间隙大小的间隙传感器12以及图4中所示的用于控制电磁体11的磁力的控制装置20。也就是说,非接触式导向装置100控制电磁体11的吸力,并平衡由电磁体11沿相反方向施加的吸力,从而使该导向装置100与导轨3保持恒定的距离。此外,电磁体11固定在支承件16上。所述支承件16设置在轿厢架4左上部、右上部、左下部以及右下部的底板15上,从而与导轨3的表面相对。每个电磁体11均包括E形磁芯11a和线圈11b。E形磁芯11a设置成与导轨3的三个面相对,从而与这些面隔开给定的距离。线圈11b围绕E形磁芯11a的两侧的磁芯段缠绕。间隙传感器12是非接触式的距离传感器,其设置成与导轨3的三个面距离相等并与磁芯段相对应。如图4中所示,控制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于将在电梯井道(1)内上升/下降的轿厢(2)处以用于沿布置在电梯井道(1)两侧的导轨(3)引导轿厢(2)的电梯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包括:非接触式致动器(11),该致动器设计成产生使致动器与导轨(3)的表面保持预定距离的磁力; 检测导轨(3)和轿厢(2)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检测部件(12);根据致动器(11)所产生的磁力值以及距离检测部件(12)所检测的距离来确定导轨(3)的偏移量的部件(22),所述偏移是由在引导轿厢(2)时产生的负荷引起的; 获取轿厢(2)的当前位置信息的部件(25);计算导轨(3)在设置时出现的变形量的部件(24),该变形量对应于所获得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根据所确定的偏移量和变形量的总和来控制由致动器(11)产生的磁力的控制部件(2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善昭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