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排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之间的智能安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296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两排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之间的智能安全连接装置,属于水面光伏发电应用技术领域。在浮箱甲的上面安装支撑架甲、太阳能电池甲及有关部件组成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甲,在浮箱乙的上面安装支撑架乙、太阳能电池乙及有关部件组成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乙。浮箱甲通过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防水缆绳甲、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乙、防水缆绳乙与浮箱乙连接,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上安装可旋转的插入栓甲、压力传感器甲、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甲,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上安装可旋转的插入栓乙、压力传感器乙、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乙。智能、减震的三种连接件使浮箱之间在水面上的连接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两排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之间的智能安全连接装置,属于新能源应用

技术介绍
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内陆水库、湖泊、池塘、江河的水面上出现了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今后在近海,甚至远洋的水面上也会出现成群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由于水面上的风浪有时大、有时小,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在有风浪的水面上会出现摇摆、产生震动,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上的震动会损伤光伏电站内的电器和电子器件,对焊接的导电线接头、电子元件的接头和太阳能电池都会影响安全,目前水面上的浮箱之间的连接采用镀锌铁条或铁链条等机械硬性部件,不能减少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因为风浪造成的震动和损伤,容易在浮箱之间产生碰撞,震坏电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两排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之间的智能安全连接装置。在本技术中浮箱甲和浮箱乙之间用三个种类的连接件组成智能安全连接装置。第一种连接件是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和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的两头分别安装可旋转的插入栓,一头安装在浮箱甲上,另一头安装在浮箱乙上,可旋转的插入栓使长条形支撑连接板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适度转动,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的中部安装压力传感器和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压力传感器感知浮箱甲和浮箱乙之间产生的压力,并将感知的压力传递给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来缓解浮箱甲和浮箱乙之间因为风浪产生的震动,保护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甲和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乙的水面安全发电。第二种连接件是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和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乙,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的前部和后部都是实心的、坚固的金属杆,中部是弹簧,风浪中的浮箱甲与浮箱乙之间会产生压力,压缩弹簧缩短长度,弹簧会产生反作用力,用弹力分开浮箱甲和浮箱乙,避免发生浮箱甲和浮箱乙之间的碰撞。第三种连接件是防水缆绳,防水缆绳是柔性的,当浮箱甲和浮箱乙向两旁分离时,防水缆绳会产生拉力,在水面上稳住缆绳两头的浮箱。由上述三种连接件组成的智能安全连接装置克服了现有的金属机械连接件容易发生硬碰硬相互撞伤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由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甲1、浮箱甲2、支撑架甲3、太阳能电池甲4、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可旋转的插入栓甲6、压力传感器甲7、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甲8、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9、防水缆绳甲10、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乙11、浮箱乙12、支撑架乙13、太阳能电池乙14、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可旋转的插入栓乙16、压力传感器乙17、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乙18、中间带弹簧的支撑杆乙19、防水缆绳乙20共同组成两排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之间的智能安全连接装置;在水面上漂浮有浮箱甲2,在浮箱甲2的上面安装支撑架甲3,在支撑架甲3上安装太阳能电池甲4,连同其他部件组成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甲1,相距不远的水面上漂浮有浮箱乙12,在浮箱乙12的上面安装支撑架乙13,在支撑架乙13上安装太阳能电池乙14,连同其他部件组成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乙11,在浮箱甲2与浮箱乙12之间自右向左依次安装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9、防水缆绳甲10,防水缆绳乙20、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乙19、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的两头安装可旋转的插入栓甲6、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的中部安装压力传感器甲7和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甲8,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的两头安装可旋转的插入栓乙16、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中部安装压力传感器乙17和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乙18 ;浮箱甲2通过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与浮箱乙12连接,浮箱甲2通过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9与浮箱乙12连接,浮箱甲2通过防水缆绳甲10与浮箱乙12连接,浮箱甲2通过防水缆绳乙20与浮箱乙12连接,浮箱甲2通过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乙19与浮箱乙12连接,浮箱甲2通过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与浮箱乙12连接。太阳能电池甲4和太阳能电池乙14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或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或化合物太阳能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在浮箱甲和浮箱乙之间安装的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感知浮箱甲和浮箱乙之间的压力的变化,并将压力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输入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中的电子元器件,对硬质橡胶件的形状和位置进行调整,缓解浮箱甲和浮箱乙之间的压力,从而减少了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甲和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乙的震动,实现了智能化的安全管理。②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和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乙的前部和后部分别感受到浮箱甲和浮箱乙传递来的压力,并在中部的弹簧里形成反作用力,将浮箱甲和浮箱乙推向两边,防止了浮箱甲和浮箱乙发生相撞。③防水缆绳甲和防水缆绳乙具有柔性,当浮箱甲和浮箱乙在水面上向两边分开时,防水缆绳甲和防水缆绳乙会产生拉力,稳住浮箱甲和浮箱乙在水面上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浮箱甲的上面安装支撑架甲、太阳能电池甲及有关部件组成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甲,在浮箱乙的上面安装支撑架乙、太阳能电池乙及有关部件组成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乙。浮箱甲通过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防水缆绳甲、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乙、防水缆绳乙与浮箱乙连接,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上安装可旋转的插入栓甲、压力传感器甲、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甲,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上安装可旋转的插入栓乙、压力传感器乙、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乙。智能、减震的三种连接件使浮箱之间在水面上的连接更加安全。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由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甲1、浮箱甲2、支撑架甲3、太阳能电池甲4、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可旋转的插入栓甲6、压力传感器甲7、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甲8、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9、防水缆绳甲10、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乙11、浮箱乙12、支撑架乙13、太阳能电池乙14、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可旋转的插入栓乙16、压力传感器乙17、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乙18、中间带弹簧的支撑杆乙19、防水缆绳乙20共同组成两排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之间的智能安全连接装置;在水面上漂浮有浮箱甲2,在浮箱甲2的上面安装支撑架甲3,在支撑架甲3上安装太阳能电池甲4,连同其他部件组成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甲1,相距不远的水面上漂浮有浮箱乙12,在浮箱乙12的上面安装支撑架乙13,在支撑架乙13上安装太阳能电池乙14,连同其他部件组成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乙11,在浮箱甲2与浮箱乙12之间自右向左依次安装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9、防水缆绳甲10,防水缆绳乙20、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乙19、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的两头安装可旋转的插入栓甲6、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的中部安装压力传感器甲7和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甲8,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的两头安装可旋转的插入栓乙16、在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两排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之间的智能安全连接装置,其特征是,由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甲(1)、浮箱甲(2)、支撑架甲(3)、太阳能电池甲(4)、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可旋转的插入栓甲(6)、压力传感器甲(7)、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甲(8)、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9)、防水缆绳甲(10)、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乙(11)、浮箱乙(12)、支撑架乙(13)、太阳能电池乙(14)、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可旋转的插入栓乙(16)、压力传感器乙(17)、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乙(18)、中间带弹簧的支撑杆乙(19)、防水缆绳乙(20)共同组成两排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之间的智能安全连接装置;在水面上漂浮有浮箱甲(2),在浮箱甲(2)的上面安装支撑架甲(3),在支撑架甲(3)上安装太阳能电池甲(4)组成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甲(1),相距不远的水面上漂浮有浮箱乙(12),在浮箱乙(12)的上面安装支撑架乙(13),在支撑架乙(13)上安装太阳能电池乙(14)组成水面漂浮太阳能电站乙(11),在浮箱甲(2)与浮箱乙(12)之间自右向左依次安装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9)、防水缆绳甲(10),防水缆绳乙(20)、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乙(19)、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的两头安装可旋转的插入栓甲(6)、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的中部安装压力传感器甲(7)和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甲(8),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的两头安装可旋转的插入栓乙(16)、在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中部安装压力传感器乙(17)和含硬质橡胶件的减震器乙(18);浮箱甲(2)通过长条形支撑连接板甲(5)与浮箱乙(12)连接,浮箱甲(2)通过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甲(9)与浮箱乙(12)连接,浮箱甲(2)通过防水缆绳甲(10)与浮箱乙(12)连接,浮箱甲(2)通过防水缆绳乙(20)与浮箱乙(12)连接,浮箱甲(2)通过中部带弹簧的支撑杆乙(19)与浮箱乙(12)连接,浮箱甲(2)通过长条形支撑连接板乙(15)与浮箱乙(1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